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且敬往事一盞茶,卸下風塵

且敬往事一盞茶,卸下風塵

詩作 段若兮

朗讀 Arron

《與 茶》

葉尖上開出白荷花 綠荷花

葉底散開的是山腰的雲霧

茶遇水而活 人遇茶而活

飲下這水墨的月光

不聽笙歌

身體里的青山醒來

胸腔打開小小的柴扉

請流水進來

水遇茶而活

水本是空山

茶給了他鳥鳴松香

給了他到此一訪的白雲

白雲深處的人家

不問魏晉

茶不醉 不癲狂

不談世事

我們不憂傷

這茶香就足夠了

就停在這裡吧

別說你要坐化為蓮

還是約定了下次聚茶的時間吧

也別說要卸下風塵

我們本就沒有風塵

(摘錄自《喝茶》 梁實秋)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經,更不懂什麼茶道,從無兩腋之下習習生風的經驗。

但是,數十年來,喝過不少茶,北平的雙窨、天津的大葉、西湖的龍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雲南的普洱、洞庭湖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崖,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葉梗與滿天星隨壺凈的高末兒,都嘗試過。

茶是我們中國人的飲料,口乾解渴,惟茶是尚。茶字,形近於荼,聲近於檟,來源甚古,流傳海外,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

人無貴賤,誰都有分,上焉者細啜名種,下焉者牛飲茶湯,甚至路邊埂畔還有人奉茶。

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輒問訊「喝茶未?」

茶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時,屋裡有一把大茶壺,坐在一個有棉襯墊的藤箱里,相當保溫,要喝茶自己斟。

我們用的是綠豆碗,這種碗大號的是飯碗,小號的是茶碗,作綠豆色,粗糙耐用。

當然和宋瓷不能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樸實厚重的風貌,現在這種碗早已絕跡,我很懷念。

這種碗打破了不值幾文錢,腦勺子上也不至於挨巴掌。銀托白瓷小蓋碗是祖父母專用的,我們看著並不羨慕。

看那小小的一盞,兩口就喝光,泡兩三回就得換茶葉,多麻煩。如今蓋碗很少見了,除非是到故宮博物院拜會蔣院長,他那大客廳里總是會端出蓋碗茶敬客。

近有人回大陸,順便探視我的舊居,帶來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隻瓷蓋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還有一點磕損。

睹此舊物,勾起往日的心情,不禁黯然。蓋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其實,清茶最為風雅。抗戰前造訪知堂老人於苦茶庵,主客相對總是有清茶一盂,淡淡的、澀澀的、綠綠的。

我曾屢侍先君游西子湖,從不忘記品嘗當地的龍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風篁嶺,近處平湖秋月就有上好的龍井茶,開水現沖,風味絕佳。茶後進藕粉一碗,四美具矣。

茶之以濃釅勝者莫過於工夫茶。《潮嘉風月記》說工夫茶要細炭初沸連壺帶碗潑澆,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為清絕。

我沒嚼過梅花,不過我旅居青島時有一位潮州澄海朋友,每次聚飲酩酊,輒相偕走訪一潮州幫鉅賈於其店肆。

肆後有密室、煙具、茶具均極考究,小壺小盅有如玩具。

更有妾婉卯童伺候煮茶、燒煙,因此經常飽吃工夫茶,諸如鐵觀音、大紅袍,吃了之後還攜帶幾匣回家。

不知是否故弄虛,謂爐火與茶具相距以七步為度,沸水之溫度方合標準。

如今亂糟糟的社會裡誰有那麼多的工夫?紅泥小火爐哪裡去找?伺候茶湯的人更無論矣。

普洱茶,漆黑一團,據說也有綠色者,泡烹出來黑不溜秋,粵人喜之。

在北平,我只在正陽樓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動彈,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四川的沱茶亦不惡,惟一般茶館應市者非上品。

台灣的烏龍,名震中外,大量生產,佳者不易得。處處標榜凍頂,事實上哪裡有那麼多的凍頂?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煙。提起喝茶的藝術,現在好像談不到了,不提也罷。

於人物

段若兮

自幼愛草木,愛廚房,兼愛小詩文。現供職於某校,教書寫作以虛度人生。

今晚的互動話題是:「茶」,你有什麼和喝茶有關的故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人間煙火》是段若兮的優秀詩作結集,分「世間最美的事」「十里桃花」「我愛你的孤獨」「在鄉村自封為王」四輯,收入詩作130餘首。

詩人筆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傳統工藝精製的特產,羅浮山的獨有茶種
忌日快樂,也可以叫綠茶婊洗心記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