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謙的反獨裁求共和的一生
原標題:徐謙的反獨裁求共和的一生
原載《聯合日報》2月10日
徐謙的反獨裁求共和的一生
張家康
徐謙(1871—1940),字季龍,安徽歙縣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登進士,後入翰林院任編修。辛亥革命後,他參與組織並領導國民共進會,投身於反對袁世凱獨裁專制的偉大鬥爭。大革命時期,積極反對蔣介石的軍事獨裁統治,為此受到政治迫害,避走香港。他是中華民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學家。
來到孫中山身旁
1912年8月,徐謙作為國民共進會的主要代表,參與同盟會、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共和實進會和國民公黨的多次會晤,反覆磋商合併為統一政黨的事宜。8月25日,上述五個政治團體正式改組為國民黨,並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他當選為黨部參議。
1913年3月20日,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袁世凱殺害於上海滬寧車站。頓時,舉國震驚,二次革命爆發。徐謙在《民權報》發表《布告國民》,控訴袁世凱的14條罪狀,指出宋教仁被刺一案,已足以證明袁世凱所把持的政府,是「無惡不作之政府」,「民國根本,共和基礎,已為萬惡無道之民賊破壞以盡。吾民國再不能姑息養奸。」號召全體國民同仇敵愾,排除袁世凱的獨裁專制。
二次革命失敗後,他秘密潛回上海,終日苦悶憂鬱,常常喟然長嘆:「手中沒有倒袁的刀!」其兄勸他皈依上帝,他愀然作答:「祈禱上帝,若如袁即死,我則百拜而不悔。」袁世凱命歸黃泉後,中國的共和政體之路,依然是步履維艱。為此,孫中山倡導護法運動,他積極響應,毅然南下廣州,來到孫中山身旁。
1917年9月1日,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召開,孫中山當選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他為大元帥府秘書長。次年6月,孫中山受舊桂系軍閥排擠,大元帥制改為「七總裁」合議制。孫中山委派他為全權代表參加政務會議。他憑著聰明才智,斡旋於新舊勢力之間,敦促軍政府堅持護法態度,反對與北京政府議和。
1921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任非常大總統。他先後被任命為司法部部長、最高法院院長、大理院院長等,參與制定和推行一系列改革吏治和保障人民權利的法令、措施,如頒布工會法,承認勞動者有集會結社、同盟罷工的權力。孫中山在討伐陳炯明時,他被委派為駐滬全權代表,負責辦理和平統一事宜,成為孫中山的重要骨幹。
力勸馮玉祥加入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後,北伐革命掀起高潮。他最早看出馮玉祥傾向革命、倒戈直系的進步性,還在1920年9月,他便與馮玉祥多次接觸。馮玉祥在回憶錄中說:
「首都革命期間,徐季龍先生奉孫中山先生之命,常常住在我們軍中,……多次和我商洽反直大計,……我一面由於內發要求的驅使,一面為了各位朋友的有形和無形的鼓動,誓必相機推倒曹、吳,縮短這一禍國殃民的戰爭。」
北京政變後,他和李大釗特意安排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與馮玉祥會晤,有意識地讓孫中山的政治顧問鮑羅廷視察馮玉祥部,促成蘇聯顧問團向馮部派遣軍事和政治顧問。他還幫助馮玉祥創辦今是學校,收容因參加「五卅」運動而被開除的大中學生,並挑選其中的優秀人才,建立國民軍政治部。
1926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兼國民黨北京執行部主任。3月12日,日本軍艦炮擊駐天津的馮玉祥的國民軍,以掩護奉系部隊在大沽口登陸,進而佔領北京。國民軍憤而反擊,日軍陰謀未能得逞。於是,日本聯合英、美等國公使,向北洋軍閥政府提出撤除津沽防務的「最後通牒」。
在北京的國共兩黨負責人聞訊後,立即開會商討對策。他以國民黨代表的身份同李大釗領導的中共北方區委決定,由國民黨北京執行部牽頭,於3月18日在天安門召開各界人士參加的國民大會,反對日、英、美等國的最後通牒。
這天上午,北京學生和民眾十餘萬人潮水般地湧向天安門廣場,徐謙任大會主席團主席,並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說。會後,群眾赴執政府請願,遭軍警槍擊,死47人,傷200餘人,他和李大釗等受通緝,是為魯迅所稱的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為暫避風頭,他接受蘇聯顧問的建議,陪同馮玉祥考察蘇聯。旅蘇期間,他對改組後的國民黨充滿信心,并力勸馮玉祥加入國民黨。從蘇聯回來後,馮玉祥便在綏遠五原誓師,宣布國民軍全部加入國民黨,參加國民革命。
公開進行同蔣介石的鬥爭
北伐革命節節勝利,蔣介石倨功自傲,挾權自重,顯露出以軍治黨的傾向。為遏制剛剛抬頭的軍事專制的趨勢,1926年12月13日,徐謙、宋慶齡、陳友仁和蘇聯顧問鮑羅廷舉行聯席會議,決定在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未遷來武漢前,成立黨政臨時最高權力機構,即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暨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徐謙為主席。
次年1月3日,蔣介石自恃軍事實力,非法決定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暫駐南昌,以實行他的以軍治黨、以軍治政的政治企圖。徐謙和宋慶齡等強烈譴責蔣介石另立中央、分裂國民政府的行為,要求蔣介石立即撤消南昌政府,讓在南昌的中央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來武漢報到。2月9日,國民黨左派在武漢召開高級幹部會議,決定由徐謙、吳玉章、鄧演達、孫科、顧孟余組成行動委員會,公開進行同蔣介石的鬥爭。
蔣介石慣為賊喊捉賊的伎倆,在南昌發表演講,反誣徐謙為獨裁者,「彼有何等根據,而自為漢口聯席會議之主席。且不奉黨之命令,是非獨裁者而何?此外決無獨裁者也。」徐謙也針鋒相對,發表文章指出:「是黨服從總司令,還是總司令服從黨,必須在事實上弄對了。不然,革命的前途是危險的。」他還告誡蔣介石,「任憑那行獨裁製的人有多大的本領,若是一意孤行,沒有不失敗的。」
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時,徐謙為主席團成員,他在會上領銜提出「提高黨權案」和「反對軍事獨裁成立軍事委員會案」等。在徐謙等的努力下,二屆三中全會針對蔣介石的軍事獨裁,通過了諸多決議案。徐謙在這次全會上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委兼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團成員、國民政府常委兼司法部部長。
不得不出走香港定居九龍
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徐謙和吳玉章、鄧演達、宋慶齡、毛澤東等聯名發出討蔣通電,譴責蔣介石已成為「總理之叛徒,本黨之敗類,民族之蟊賊,」「唯有依照中央命令,去此叛徒。」蔣介石則憑藉手中的軍權,發出通緝令,在長長的197人的黑名單中,徐謙名列首位。他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不得不出走香港,定居九龍,以律師職業謀生。
1933年10月,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會同徐謙等在香港密謀,策劃以旨在以聯共、反蔣、抗日為目的的政治事變。福建事變發生後,正式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他當選為政府委員兼司法委員會主任委員。次年1月,福建事變失敗,他又避難香港。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他擔任國防最高會議參議員和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他雖已年老體弱,仍然為抗日救亡而辛勞奔走。他往返於南亞諸國的華僑之中,宣傳抗日,籌款勞軍和救濟難民。他還讓夫人將在新加坡舉辦畫展的全部收入,捐贈給九龍中國難童工藝救濟院。
1939年10月,他因病赴香港治療,在病痛中,仍以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為念,一再叮囑:「國難非團結一致不能排除。政治非根本澄清,國家永無清明之日。」次年9月26日,徐謙病逝,終年70歲。徐謙逝世後,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都送來輓聯。毛澤東的輓聯是:
「存亡攸關,抗戰賴持久,而今正是新階段;
死生同慨,團結須進步,豈能再抄舊文章。」
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的輓聯是:
「安得橫磨十萬,斬盡姦邪,慰先生平生抱負;
謹率貔貅百旅,掃蕩妖氣,還中華錦繡河山。」
周恩來、鄧穎超的輓聯是:
「國難方殷,老成凋謝,願先生精神不死;
抗戰正急,團結頻危,幸同胞萬眾一心。」
徐謙一生著作頗豐,有《民約總論》《刑法叢編》《勞資合一論》《詩詞學》《筆法薈談》和《徐季龍先生遺詩》等。
作者簡介 張家康,文史作者。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會員。福建《黨史月刊》特約作者。著有《新青年 時代巨變中的人與事》(北京大學出版社)。在全國公開發行的報刊上發表了諸多文章。這些文章中,多篇被文摘報刊和香港《文匯報》、美國《僑報》等報刊轉載。多篇被一些叢書收入。
※死傷8萬將士,上百將領殉國,蔣介石直言:這是中國抗戰史上的最大恥辱!
※1924—1997,他們依次登上時代周刊封面,世事變遷
TAG:小宋談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