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若記得,未必曉得;你若曉得,不必記得!

你若記得,未必曉得;你若曉得,不必記得!

讀經典的詩,拉家常的話,這裡是雲瀧詩話。

喬布斯曾說過:「我寧願用自己的全部科技,來換跟蘇格拉底相處一個下午。」想來,孔子也是這樣一位讓人心嚮往之的智者。

我們雖然沒有機會跟孔子當面請教,但是只要在看《論語》時,用一種更加平心靜氣的態度,就不難體會到其中真正的好處。因為,《論語》就是孔子和學生的對話錄,如果我們能把自己也帶入到對話的情境,就會對經典玩味自得,體會到聖人話語中可意會而不僅言傳的人生智慧。

比如,具體到「學習」這件事,孔子一句「學而時習之」,告訴我們學習就是照著做、反覆練,不要停留在口頭而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本領;學習知識也不是拿來向別人顯擺,而是要身體力行,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這些見解,都是顛撲不破的道理,不僅在一時一地可以起作用。

所以,孟子稱讚孔子是「聖之時者」,說他的理論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就像另一位儒家大師朱熹的《活水亭·觀書》一詩所說的境界,孔子的思想真的可以為我們不斷提供「源頭活水」: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在《論語》中,孔子還有一段很關鍵的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這段話里,孔子很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對讀書和學習的態度: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習是為了用,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工作,所以德行和實踐是本,讀書和學習是末,千萬不能本末倒置。

這種觀點,在《論語》中可以說是「一以貫之」,不斷被孔子和他的弟子們重申。像他的學生子夏曾說:「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在家孝敬父母,在外敬事師長,而且團結同道服務社會,能做到這三件「事」,哪怕你沒有形式上的學習,子夏也給到你一個滿分:你是真學習,真學問,真棒!

這種思想,在儒家的大師們那裡,是一脈相承的。儒家知識分子追求的境界,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而且有著明確的順序——德行在先,事功在後,立言最次。

所以,針對孔子講的「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經世致用的儒家大師張居正稱讚有加,說這句話是「萬古之明訓」,說到了根兒上。

上承陸象山、下啟王陽明的明初儒學大師陳獻章,曾跟隨吳與弼讀書求學。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時他於聖賢之書無所不講,卻總不得其門而入。後來回到老家白沙,他自築春陽台,舍繁求約,一心靜坐悟道,甚至廢書不觀……就這樣,十年足不出戶,他終於體會到鳶飛魚躍的「生人之趣」,一出山便被時人驚為「真儒復出」,稱之為「活孟子」。他有一段話很值得注意:

「《六經》,夫子之書也;學者徒誦其言而忘味,《六經》一糟粕耳,猶未免於玩物喪志。」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六經》是孔夫子的書,如果我們只是背誦章句,卻不了解其中的滋味,那《六經》不過是糟粕罷了。而且問題的嚴重性還不僅如此,這樣的「學習」不過是玩物喪志罷了!

倡導「知行合一」的王陽明先生,也有著同樣的認識。有學生問他:「讀書老記不住怎麼辦?」陽明先生的回答斬釘截鐵:「哪個要你記得?你若記得,未必曉得;你若曉得,不必記得。」

這種見解,對我們不啻醍醐灌頂。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和知識大爆炸,如果拋開生活和工作的實踐,去追求所謂的「知識」,往往不免掉進逐物迷方的窠臼而不能自拔。現在,只要具備一定的「搜商」,什麼樣的知識找不到呢?但是,能夠學以致用的關鍵知識,卻非常的稀缺,也更加的重要!

我們始終要牢記一點,只有在生活之流里,文字才有意義;同樣,知識只有落實到用,才真正有價值。系以清代高道劉悟元的悟道詩偈:

勘破浮生一也無,單身隻影走江湖。

鳶飛魚躍藏真趣,綠水青山是道圖。

大夢場中誰覺我,千峰頂上視迷途。

終朝睡在鴻蒙竅,一任時人牛馬呼。

以文會友,敬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神華國華印尼爪哇7號22×1050MW燃煤發電工程配套碼頭及取排水設施總承包項目
GUCCI手提包 古奇單肩包 古奇手提包 古奇斜挎包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