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禁之巔,少林寺大戰全真教,真實歷史

紫禁之巔,少林寺大戰全真教,真實歷史

全真教祖庭-北京白雲觀

現在,少林寺、全真教都已經大名鼎鼎,尤其是看過武俠小說的,似乎少林、全真教以武功名揚天下的,其實,少林寺名揚天下的,是作為「禪宗祖庭」,全真教名揚天下的,不僅是「三教合一」,更為主要的是「在宋元交替時代,拯救萬民」的功德。少林寺和全真教,在歷史上,有過數次正面交鋒,都用「無上內功」,而且還是決戰於紫禁之巔,搞得你死我活的,這是有歷史記錄的。

一、決戰的起因:我是你老子還是我是你老子?

我是你老子還是你是我老子?說起來如同繞口令,不過這個問題,其實爭論了千年之久。佛教傳入中華,開啟宗教崇拜的先河,中國應運而生土生土長的宗教,統稱為「道教」,漢朝末年黃巾起義的「太平道」,三國漢中張魯的「五斗米道」(也叫:「天師道」),南北朝時代上清派的茅山宗茅山道士等等,一些列道教走有特色的發展道路,奮起直追佛教。在市場競爭中,不可變免發生衝突,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我是你老子還是你是我老子?」

道教有特色的發展,就是演化出一本經書:《老子化胡經》。在《後漢書 襄楷傳》有「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等文字,後人就演化出《老子化胡經》,說是道教祖師爺老子,在中國傳完「道」之後,青牛出關,跑到天竺,化身為「如來佛」,創立了「佛教」,言外之意,就是「道教」是「佛教」的老子。

佛教呢,也入鄉隨俗,不甘心當兒子,搶著要當老子的老子,於是說「末年末月,佛陀吃飽飯沒事幹,就跑到中華,變身為「老聃」,也就是「老子」,傳授了《道德經》」,不過,和尚們沒有特意編造經書,變著法子添油加醋到處宣傳。

最後,事情搞大了,市場競爭白熱化,皇帝出來主持公道,唐太宗、唐代宗年間,佛道兩大派兩次大辯論,主考官是皇帝,比武決勝地點:(唐代)紫禁城。比武方法:內功+口水,結果:各打五十大板,道、儒、佛三教並重。

這也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壟斷」,佛教一支獨大的局面被打破,道教脫胎換骨登堂入室,雖然《老子化胡經》被「禁止刊印」。不過,唐代這兩次的「紫禁城巔峰決戰」,和尚大戰張天師,少林寺和尚似乎都缺席了,作為禪宗祖庭,可能當時忙於內鬥,少林寺神秀大法師可能正滿世界的追殺「帶著達摩袈裟出逃的」慧能師弟,沒顧得上外戰。

二、硝煙再起,決戰紫禁之巔,起因還是:我是你老子還是我是你老子?

宋、金之際,王重陽創立「全真教」,倡導三教合一出家修行(道教天師教是可以結婚的),修鍊於終南山(金國地界)活死人墓,這個活死人墓,只不過是個「小土坑」,類似於「茅房」,絕不是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描述的那樣龐大精緻。他的弟子丘處機,審時度勢,在「南宋」、「金國」、「蒙古」三國之間,選擇了超級潛力股成吉思汗,萬里迢迢趕到大雪山(阿富汗),宣傳「清凈、不殺生」等長生理念,最終獲得成吉思汗的讚賞,封為「丘神仙」,掌管天下道教,最為重要的,還頒旨宣布(大意):「凡是加入道教(全真教)的,可以免於殺戮,免交賦稅,免做奴隸」等一些列優惠政策,允許「一人入道,全家平安」。

想想,在宋、金、元交替之際,天下殺伐之時,全真教拿著「這道免死金牌」,救下蒼生無數。丘處機之後,執掌全真教的,是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臭名昭著」的尹志平,就是那個「玷污了小龍女的那個全真教弟子尹志平」,人家活了七、八十歲,救活了十餘萬人(江南民眾),幾百年後,憑空變成了「強姦犯」,金庸對於全真教也來個落井下石。

小龍女

元朝初年,全真教發展勢頭過於迅猛,宗教市場,一支獨大,不僅人數超負荷,宣傳工作也厲害,不僅翻印早期禁書《老子化胡經》,還演化成詳細的《老子八十一化》,老子不僅變成佛陀,還翻來覆去變成了好多不同的形象,從天竺變成佛陀後,又回到了中國,其中還變化成摩尼教的教主,連「衛生經」也是老子變化出來的(第五十化),幸虧不是衛生巾。

於是乎,元朝的老大,大汗蒙哥有些坐不住了,市場壟斷太厲害了,不能一家撐死其他餓死,本著公平原則,信仰喇嘛教的蒙哥大汗主持公道,讓道佛兩家進行辯論,辯論了兩次,地點:(蒙古)紫禁城,辯論結果:全真教敗北。

蒙哥大汗雖然不信仰佛教,他是信仰喇嘛教的,但要把老子說成是佛陀的老子,結局可想而知,不過蒙哥死的比較突然,在釣魚城下被一個流彈擊中,還沒有對全真教痛下殺手就撒手西去,全真教也算撿回了半條命。

三、紫禁之巔,少林絕殺全真教:我才是老子。

全真教雖然兩次敗北,但死而不僵,忽必烈再踏上一腳,決戰地點,還是「紫禁之巔」,這次聲勢浩大,各路掌門人云集,據說有700多掌門人集聚一堂,全真教第四代掌門人李志常領銜出場,茅山、嶗山、崆峒、龍虎、峨眉等壓場,佛教那邊呢?名頭更響,兩大國師那摩、八思巴(大寶法王),只能當配角,主角是少林寺主持福裕總統(官銜是「都僧省都總統」,掌管天下佛教)。

雙方剛入座,那摩國師就下了戰書:「輸了的,提頭來見!」。

在佛教辯論中,輸掉辯論就丟了腦袋是正常的,唐代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中就有記載,辯論輸了,腦袋也就要搬家,玄奘法師能夠帶著腦袋回到大唐,就證明他「在多次辯論中,全部勝出」。當然了,全真教沒有見過這陣勢,已經嚇得有些尿不盡了。

場面雖然宏大,但不精彩,全真七子早已俯首認輸趴在地上,少林大法師福裕演練完畢「少林七十二絕技」,雙方理論比賽就算完畢了,少林寺完勝全真教,最終,全真教的一幫子道徒削髮為僧,沒收銷毀出版資料和機器設備等。

從此以後,延續千年的「誰是老子」的爭辯落下帷幕。

其實,佛教的因果報應輪迴無常的理論,道教的清凈無欲白日飛升的理論,都太深奧,我都沒有仔細研讀,不過,對於延續千年的「理論辯論」,倒是看得精彩紛呈,你來我往,口水加拳腳,理論鬥爭,勝過金戈鐵馬

延續千年的所謂理論辯論,一言蔽之:無非就是「誰是老子」,無非就是「誰當老子」罷了,我是這麼認為的,而且,其實老子早就有了,只不過找個兒子或孫子來襯托一下而已。識時務者,就是第一時間看清誰是老子,成功人士,無非就是在第一時間力爭當兒子或孫子。

我說的是古代的佛道兩家的千年辯論,好玩而已,與宗教無關,與一切都無關,只是好玩而已,別無他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緣漫步者 的精彩文章:

華夏四大文明融合,最終形成中華文明

TAG:邊緣漫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