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自「零售天堂」的日本品牌們,為何集體到中國取經?

來自「零售天堂」的日本品牌們,為何集體到中國取經?

日本素有「零售天堂」之稱,但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日本品牌,來中國取新零售的經。

文|倪軼容

日本素有「零售天堂」之稱,多年來一直是中國零售人士的朝聖之地。但如今,卻有越來越多的日本品牌,前來中國「取經」。取的什麼經呢?其實就是新零售的經。

今年1月,日本百年老字號、日本最大的酒水食品集團三得利旗下的烈酒事業部賓三得利(Beam Suntory)正式入駐天貓。賓三得利由三得利在2014年以146億美元收購美國威士忌品牌Jim Bean而來,目前已躍升為全球第三大烈酒集團。威士忌是三得利的發家之本,旗下的山崎、白州等,都是享有盛譽的威士忌品牌,也一直受到中國愛酒人士的追捧,在線下並不愁賣,甚至處在「一瓶難求」的缺貨狀態。為何還要上天貓?

對此,賓三得利大中華區總經理黃捷飛解釋,希望通過天貓找到那些願意為品質買單,願意嘗鮮的消費者,這是線下門店很難做到的。

不愁賣的賓三得利烈酒,也擁抱了天貓

「未來我們會針對不同的渠道,提供不同的產品線給到消費者。」黃捷飛表示,此次開設天貓官方旗艦店之後,賓三得利還將陸續和天貓超市、大潤發、盒馬等阿里旗下的多個零售平台,展開全渠道合作。

全渠道只是第一步,和天貓一起,用新零售帶動起百億線下酒水市場,才是賓三得利所看重的全景版圖。

「我們進駐天貓不僅僅是把它看作一個銷售渠道,更多的是將其作為直接觸達消費者的平台,用技術和數據打通線上線下的能力,用一套新零售的方法論來全方位地重新運營品牌。」黃捷飛說。

天貓食品酒水運營專家揚箏進一步解讀認為,賓三得利是在為更遠的未來布局。「威士忌通常需要10年以上的釀製時間,雖然目前缺貨,但是時間一到,就會有充足的貨源。品牌希望現在就能通過電商培養起更為年輕,更有潛力的消費者,為未來的發展做準備。」

賓三得利是日本品牌通過入駐天貓,嘗試用中國新零售之道贏得中國新興消費者的最新一例。目前整個淘系共有1370個日本品牌,涉及美妝,個護,母嬰,食品,家電,保健,時尚,家居家服等各個行業。這其中既有資生堂、優衣庫等已經在中國線下站穩腳跟的品牌,也包括一些新興日本品牌,直接通過電商的模式進入到中國市場。對於一貫以保守謹慎著稱,擅長並且依賴線下代理的日本品牌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遊戲規則和天地。

線下零售過於發達制約了日本電商發展

李雪是位於東京的日本流通經濟研究所特任研究員。在接受《天下網商》採訪時,李雪指出,雖然線下零售發達,但日本的電商,卻沒有中國發展得快。

來自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顯示,2016年,在日本的整體零售中,電商佔比僅為5.43%。而在艾瑞諮詢的中國網路經濟報告中,2016年中國電商在零售中的佔比卻達14.3%。李雪認為,日本電商發展得不快,受到諸多因素制約,其中之一,就是線下零售發展極為成熟完善。

日本線下零售起步早,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便迎來了綜合性大賣場發展的黃金期。從70年代中期起,零售業態則向細分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迎來了專業超市、專賣店的春天。優衣庫就誕生在彼時。

細分的業態對商場的供應鏈管理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雪表示,為了適應日本消費者快節奏的生活,同時應對成本壓力,早在70年代,日本的食品超市就摒棄了菜場式的稱重販賣模式,改為分裝模式。顧客在商場看到的都是盒裝好、有標價的生鮮。「這就對商場的管理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場需要根據每天不同時段的客流,來計算分裝、陳列食品的數量。」李雪說。此外,為了讓不同高峰時段前來購物的顧客都能買到高品質的生鮮,商場不斷加強從產地到賣場的全程冷鏈管控,確保生鮮商品的新鮮程度。

天貓亞洲高級運營專家僑桑進一步指出,日本的城市化高度集中,30%-40%的人口都聚集在東京、大阪這樣的大城市,這非常便於日本商家進行線下的布局。以便利店為例,日本可以說是世界上便利店密集度最高的國家,在不到100米的地方,就可以看到7-11,全家、羅森等不同品牌的便利店。

當消費者可以便利地買到商品的時候,對電商的需求就不會那麼強烈。相比之下,中國還有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三四線城市,商家要去那裡進行線下布局,並不容易,這也讓商家更有意願去擁抱電商。

不過,日本線下零售雖然密集,卻不打價格戰,而是以細分、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作為競爭手段。即使是便利店這樣密集分布的業態,各個便利店也是各有側重,比如7-11的特色是便當,全家的特色是家庭套裝用品等,價格並不會成為商店吸引客戶的手段。

曾在日本工作、生活多年的電商零售業觀察者陶源向《天下網商》介紹,如今日本電商的格局是「三分天下」,分別是:亞馬遜日本、本土電商平台、品牌自己的網站。通常來說,電商在日本被看作是線下零售的補充,並沒有像阿里巴巴這樣大規模的綜合性電商平台。

即使是日本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電商平台樂天(Rakuten),其2016財年(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全年財報披露的成交總額僅為10.7萬億日元(約為980億美元),相比之下,阿里巴巴2016財年(2015年4月1日-2016年3月31日)的成交總額就突破了3萬億人民幣(約為4761.9億美元),2017財年,這個數字更是達到了3.77萬億人民幣(約為5984億美元)。日本的消費習慣決定了,每個電商平台都會擁有一些自己的穩定顧客,流量無法集中到某一個平台上。

「所以,日本商家不太理解『爆款』這個概念。」僑桑表示。在加盟天貓前,他一直為日本企業工作,和日本商界打交道長達12年。最開始,日本的商家都會以樂天的概念來理解阿里巴巴,但當他們聽說阿里巴巴的體量時,無不驚嘆中國電商的規模。

姿生堂和優衣庫的「華麗轉身」

對於日本品牌來說,中國巨大的市場,以及近年來爆發出的強勁的消費升級勢頭,固然是吸引它們前來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基於數據和技術、線上線下打通的新零售,可以幫助他們最快觸達大量潛在消費者,並幫它們做到許多線下實體店做不到的事。

僑桑指出,他在和資生堂談合作時,曾為對方算過一筆賬。作為一個擅長布局線下的品牌,資生堂已經在中國有了上千家專櫃,但是這些專櫃多存在於一、二線城市。如果按照這個密度去布局三、四線城市,那麼資生堂還得再開出上千家專櫃。且不說投入的資本,就管理來說,這也是一個大問題。而通過電商,資生堂卻可以輕鬆輻射到三、四線城市的潛在客戶。

資生堂集團發布的2017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中國銷售額同比增長181.3%,達到1054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為64億元),中國已經成為資生堂在全球繼日本之後的第二大市場。其中,電商增幅超過了136%,成為帶動中國市場高速增長的強大動力。除此之外,作為年輕人發現品牌,實現消費升級的載體,電商和新零售還幫助資生堂實現了消費者年輕化的願望。

資生堂(中國)DM/EC(數字營銷/電子商務)本部長袁立維在接受《天下網商》專訪時表示,天貓早已不僅僅是個賣貨的場所,而是品牌嘗試全渠道銷售,體驗新零售玩法的重要平台。

資生堂和天貓合作的快閃店

比如在2017年天貓超品日,其旗下品牌CPB請了王力宏來做直播。天貓美妝行業小二微知告訴《天下網商》記者,這其實是對眼下「男色經濟」的一種響應,也說明資生堂也越來越明顯地突破了原本「保守」的風格。

而優衣庫等日本品牌,更是嘗到了新零售的甜頭。陶源指出,優衣庫並不是剛進中國的時候,就做得如此風生水起的。2002年,在上海開出四家店的優衣庫,只在開業的頭幾天「生意紅火」,隨後便一落千丈,之後的多年都一蹶不振。

「原因很簡單,優衣庫照搬了日本的那一套,而那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陶源說,當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消費者欣賞的是美邦那樣「不走尋常路」的風格,而不是日本消費者喜歡的缺乏個性的「價廉」之物。「那可是一個經濟停滯了10年,追求性價比的國度購買的產品,怎麼可能打動中國消費者呢!」直到後來,優衣庫在中國進行了「快時尚」式的轉型,推出了一系列個性化的產品,又改變了運營模式,才起死回生,成為了一個熱賣的品牌。

擁抱新零售,在優衣庫的轉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2009年起,優衣庫便和天貓平台展開合作,嘗試了一系列新打法。近年來,優衣庫更是以「智慧門店」等方式,優化了原有的物流、倉儲、備貨等體系。2017年雙11,優衣庫的銷售額一分鐘就破億,截至當天中午12點,其O2O新零售門店自提和門店發貨的銷售數字,和平常的數字比較,成長了10倍以上。優衣庫2017財年年報指出,中國已經成為了優衣庫繼日本之後的第二大市場,品牌將繼續加大在中國市場上對電商的投入,將電商占從目前的10%提升到30%。

明顯的變化

在僑桑看來,日本商業講究的是平衡,呈現的是一種各自為政的業態。經歷了上個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的破裂,日本品牌普遍不以擴張為目的,穩健、可持續發展成為它們更注重的目標。「日本遍布著規模不大的百年家族企業,一直以來,他們所做的,就是把產品做到極致,然後靜靜地擺在街角,等待人們去發現。」

僑桑回憶說,自己曾在日本遇到過一個口碑很好的洗護品牌,登門拜訪時,才發現這個百年老字號,竟然是個三代單傳的作坊。整個公司只有20多名員工,其中一半是家族成員,一半是鄰居。當他們聽說中國消費者喜歡自己的產品時,非常高興,但很快又表示了擔憂:「我們的生產能力有限,中國市場那麼大,如果我們把產品都賣光了,那拿什麼去賣給我們的老客戶呢?」

僑桑認為,這是典型的日本企業的擔憂,既覺得中國市場有誘惑,又覺得充滿了風險。正因為如此,它們也更謹慎保守。比如,有一家日本企業,雖然看到在線直播在中國很火,卻不願意去嘗試,認為會影響品牌形象。

在歐美企業工作過多年的陶源則表示,一般來說,美國企業在勝算超過50%的情況下,就願意去嘗試,但是日本企業,只有在這個數字大於70%的時候,才願意去嘗試。這或許也是日本企業做決策,相對而言比美國企業更慢的原因。揚箏提到,天貓方面和賓三得利在合作之前,溝通了整整一年,而美國企業,一般來說只需要3-6個月的溝通時間。但在瞬息萬變的中國電商領域,有時,快速的決策,也決定著品牌的生死。

「所以,我在說服日本企業擁抱中國電商時,會從長遠的布局去幫他們分析,這也更容易打動他們。」僑桑表示。

最近幾年,在日本遊走的僑桑明顯感覺到了日本品牌的變化。「早些年的時候,我還要大費口舌,向日本品牌介紹阿里巴巴是什麼,但今天,它們都知道阿里巴巴很厲害,關心的是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和阿里巴巴合作,更好地融入中國的電商體系。」

日本麥片品牌卡樂比Calbee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因為網紅代購而在中國大火的卡樂比,於2016年開設了天貓國際旗艦店,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由於在中國市場上異常受歡迎,品牌打算在在日本新建一個工廠,或者擴充已有的生產線。其中國電商負責人小松立夫為了更好地學習中國電商,多年前已經在上海定居,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卡樂比2017雙11海報

甚至連日本政府方面,都意識到了中國電商的力量。今年年初,日本農業省主動聯繫阿里巴巴,希望通過電商在中國銷售日本米。隨後,阿里巴巴方面選擇了兩款越光米,在天貓的直營平台上銷售。據說,新零售也是日本方面未來希望的發展方向。

隨著新零售的發展,中國的消費升級得到了極大的體現。很多日本品牌,因為巨大的市場需求,紛紛在中國投建了新的工廠,設備比老舊的日本工廠要先進很多。「現在,日本品牌恨不得把最好的產品都賣到中國來,因為日本人買不起,中國人反而買得起!誰願意和錢過不去呢!」僑桑感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網商 的精彩文章:

從5歲工作到91歲:宜家之父英格瓦難以複製的一生

TAG:天下網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