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新圖景
作者:盧風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導,清華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人類文明的演進之路推動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到來
在今天關於生態文明的大量文獻中,「生態文明」一詞有兩種用法:一種是共時態用法,一種是歷時態用法。當我們說要「建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時,是把文明劃分為共時的五個維度,「生態文明」在這種語境中的用法就是共時態的。習近平同志曾說:「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在習近平同志的這段話中,「生態文明」一詞的用法是歷時態的。它概括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趨勢,即人類文明從原始文明開始,經農業文明而發展到今天的工業文明。如今,許多學者(包括科學家)認為工業文明是不可持續的,所以,我們必須走向生態文明。
由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我們可把握生態文明新時代的基本特徵。每一種文明都代表一個大時代。農業文明是一個經歷了數千年的大時代,從18世紀歐洲產業革命算起,工業文明則是一個經歷了200多年的大時代,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就是走向一個新的大時代。
從生態學的角度看,若沒有人類,地球生物圈將會更繁榮。人類從學會用火起就已偏離了自己的生態角色。換言之,人類文明自誕生起,就伴隨著人為(指用技術改造環境、製造物品)與自然(指未受人類干預的自然事物)之間的張力。文明是必須發展的,技術進步是發展的明顯標誌。技術進步就是人為力度的提高,人為力度提高就會加劇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歷史學家認為,連原始人都會破壞生態平衡,例如,把大量動物驅趕到懸崖邊,讓它們統統摔死。但原始社會的發展是極其緩慢的,在現代人看來,那根本不能算髮展。也正因為如此,原始文明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微乎其微。
進入農業文明以後,技術進步明顯加速,發展明顯加快,但與工業文明相比,農業文明的發展仍然緩慢。就中華農耕文明而言,大面積的單一種植,因人口增長而進行的墾荒,統治階級的奢侈生活(包括建豪華宮殿、樓台、陵墓等),都導致了生態破壞。但中華農耕文明是主要利用太陽能的文明,其經濟系統是主要利用農作物(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而養活人口並供統治階級奢侈生活的系統,人在農作物的生長中只起輔助作用。在這樣的經濟系統中,人有一定的生態意識,使用的技術主要是農耕技術,生產的產品主要是農產品。農耕技術顯然是綠色技術,古代的農產品當然都是綠色產品。綠色發展是使用綠色技術和綠色能源的發展,綠色發展是朝向太陽的發展,因為太陽能是最重要的綠色能源,中華古代農耕文明的發展即是一種綠色發展。
工業文明的出現是人類文明史的一次飛躍,它極度加快了文明的發展速度。首先,現代科技的進步空前加速,而且200多年以來,技術進步的基本目標是提高征服自然的力量,即提高征服力。如今,人類憑藉現代技術可移山填海、上天入地。其次,現代工業文明使用的主要能源不再是太陽能、風能等,而是煤、石油、鈾等礦物能源,礦物能源是黑色能源。正因為如此,有人稱工業文明的發展是「黑色發展」。黑色發展就是背向太陽(不再主要依靠太陽能)而使用黑色能源且嚴重污染環境的發展。在工業文明中,人們使用黑色能源和征服性技術進行「大量開發、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排放」。工業文明的成就是巨大的、不可抹殺的。其首要成就是科技的快速進步和物質財富的充分涌流。其次,是民主法治,現代民主法治的進步是人類文明一項偉大成就,它力圖平等地保障每個人的基本人權。但工業文明導致了空前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氣候變化,因而是不可持續的。
我國已經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湯因比等學者認為,文明的本質特徵是發展,文明的發展不同於非人生物的進化。原始文明的發展無比緩慢,而非人生物的進化則更慢。既然發展是文明的根本特徵,我們就可從發展方式來看不同文明的基本特徵,從而看各個大時代的基本特徵。
生態文明的基本特徵將是綠色發展,但這不是對農業文明之綠色發展的簡單回歸,而是人類歷史進程螺旋式上升的更高水平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將是繼承和提升工業文明高新科技的綠色發展。湯因比認為,原始社會還不能算文明,農業社會才是文明。如果這麼看,那麼文明的發展正好符合辯證法的「三段式」:由沒有發達科技支持的綠色發展(農業文明)到有發達科技支持的黑色發展(工業文明),再回歸到一種高水平的、有發達科技支持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工業文明的黑色發展否定了農業文明的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的綠色發展又將否定工業文明的黑色發展,這是文明發展的「否定之否定」。
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是一個超越工業文明的大時代。這個大時代的基本特徵將是高新科技支持的綠色發展時代。由黑色發展轉變為綠色發展必須實現能源和技術革命,即由大量使用礦物能源轉變為大量使用綠色能源(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由「黑色技術」(征服性技術)創新轉向綠色技術創新。為實現能源和技術革命,必須有制度方面的變革。為實現制度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必須改變。由此可見,提出生態文明觀念的偉大意義。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絕不僅是調整產業結構和技術革新的事情,而是涉及文明各個維度的事情,唯有實現了文明各維度的聯動變革,才能卓有成效地保護環境、節能減排。建設生態文明就是對工業文明的能源、技術、產業結構、經濟增長方式、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觀念(包括科學和哲學)進行聯動變革。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說:「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有學者在解讀十八大報告和習近平同志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思想時認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一種嶄新的文明形態」,其新就體現為「新的理念、新的建設目標、新的建設路徑和新的制度保障等」。也有學者認為,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是順應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必然要求,是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難題的必由之路,是塑造國際環境與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根本之策,是避免重走西方國家「先污染後治理」老路的必然之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一直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人類才能把人為與自然之間的張力保持在安全限度內,從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責編/高驪谷漩(見習)
※黑龍江省通報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 追究170名責任人
※手機「不設防」存有身份證照片 致近10萬元被盜
TAG:東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