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為何總用文人帶兵打仗?怪不得總是輸給遼金

宋朝為何總用文人帶兵打仗?怪不得總是輸給遼金

我們都知道宋朝十分重文抑武,而且也正是因為如此,還出了一個很大的事情。

宋朝一共在歷史上流行了三百多年,但是皇帝太過於受前朝的影響,一直都在研究怎麼才能防止武將造反。最後落得一個武將荒廢,打仗無人可用的下場,宋朝也因此走向了衰亡。如此防範武將,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不是靠正當手段登基的。趙匡胤原本就是一個周朝的小人物,後來依靠自己有武功,就發動了兵變,搖身一變就成了皇帝。也正是自己不是靠正當手段上位的,也害怕別人效仿自己,把自己的皇位奪走,就制定了重文輕武的政策。

自古以來就有文官想要轉變為武官的,但是苦於不能轉型,一心想要上戰場建立軍功,北宋於是給這些人提供了文轉武職的渠道,這些人大多數是擅長謀略和治理,在戰場也能充分發揮作用,這個制度就叫經略安撫使制度。他們也就相當于軍師,雖然沒有武功,但是可以出謀劃策,擺兵布陣。這樣文官可以管制武將,武將也可以壓制文臣,可謂是一箭雙鵰的好辦法啊。這種轉型的方法對於文臣其實有很大的好處,能快速幫助他們加官進爵,當然,前提是你能有好的才華,在戰場上能充分發揮才幹。比如我們最為熟悉的范仲淹。即然文能轉武武自然也能轉文了,不過成功的幾率很小,比如狄青。

作為統帥,說實話,文官或者文官出身的武將的確比與僅僅是武將而言的人相比,更加適合在戰場指揮。大多數的武將只知道用拳頭,卻不能智勇雙全,還能出謀劃策,像狄青這種的就十分少見。所以統帥並不是只有武將才能擔任,文臣也許比他們更加合適。

宋夏戰爭的出名我們都知道啊。各種鬥智斗勇讓後人都感覺十分爽,並不僅是武力的比拼了。雖然有不少的文臣會濫竽充數,而且皇帝對武官還是十分疑心,但是擁有軍事才能的不在少數,讓文臣作戰指揮,替武將去開闢疆土,不得不說是一個十分正確的選擇。許多文臣都在戰爭中大放異彩,在歷史上留下了屬於他們的傳奇。

北宋是如此,南宋也延續了北宋的做法,也是這樣乾的,但是南宋的輕武就有些過分了,把岳飛和韓世忠這樣的能人都給防備掉,也怪不得早早的就走上了滅亡之路。總的來說宋朝的皇帝對武將就是不放心,各種猜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著名國畫欣賞
為啥兩晉關注度相比兩宋低那麼多,原因是這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