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的光環是怎麼產生的?
最新
02-13
行星環引指圍繞行星旋轉的物質構成的環狀帶,是因質量巨大的行星的引力而形成。太陽系中擁有行星環的行星有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2015年1月27日,天文學家公布距離地球420光年的J1407b行星擁有30多個光環,光環總直徑達1.2億公里,是土星環的200多倍。對於遠離太陽的類木行星來說,除了有其繞轉的衛星外,還有另一類繞轉的物體,這就是行星光環,行星光環的形成在於其環繞的物質離行星更近,這些物質的質量不很大,因而物質團塊的體積在不很大時就會超過它的洛希體積(如果星體體積大於它的洛希體積,則星體上的物質就會由於另一顆星的引力而流出,像密近雙星的兩顆子星交換物質那樣),使它們不能凝聚成一個大的衛星,而只能形成環繞行星的運動的連續分布的物質系即光環,例如著名的土星光環就是這樣形成的。
行星光環色彩由構成行星光環的物質微粒的大小決定。構成行星光環的微粒體積不同對白色太陽光的散射程度就有差異,體積較大的微粒對太陽光的散射接近色譜紅色區域,而體積較小的微粒則靠近藍色。現已知道,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有光環。不過它們的光環比較暗弱,不像土星光環那樣明亮,比較容易在地面上用望遠鏡發現而已。行星環的形成有三種可能的方法:來自原本就存在於洛希極限內,不能形成衛星的原行星盤物質;來自天然衛星遭受巨大撞擊後產生的碎屑;或是在洛希極限內受到潮汐力拉扯而瓦解的天然衛星產生的碎屑。多數的環被認為是不穩定的,經過數千萬或數億年的歲月後就會消失,但是土星環看起來非常的古老,可以追溯至太陽系的早期。
TAG:逆戰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