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起進500強,小米造芯更值得期待

比起進500強,小米造芯更值得期待

雷軍在小米年會上說,小米只用七年就取得千億年營收,衝擊世界500強在望。年營收過千億的國際科技巨頭,蘋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國內的科技公司,阿里用了17年,騰訊用了17年,華為用了21年。小米僅僅用了7年,比這些大公司都快,並且估值也已經達到了1000億美元。

世界500強算的是營收,小米達標並非遙不可及,只需要再保持20%以上增長即可。同樣,雷軍提出小米手機在10個季度內,國內市場重回第一。事實上,作為國內第一個走互聯網路線手機廠商,小米模式曾經給國內手機行業帶來顛覆式的變化,是第一家聚焦千元智能機的廠商,不僅打得三星等國外品牌措手不及,更直接瓦解了當年的「中華酷聯」。

很長一段時間內,小米手機不僅贏得了大量發燒友,更是性價比的代名詞,銷量也節節攀升,一度坐上第一把交椅,幾乎每年都是阿里「雙十一」的冠軍。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華為的發力,oppo、vivo的步步緊逼,小米一度跌出國內市場的前五。去年小米調整策略後,IDC中國手機市場2017年度報告顯示小米出貨量突破5000萬部,達到5510萬部,市佔率為12.4%,在中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中重回五強,排名第四。應該說,小米把握好1000元至2000元這個價格區間,穩定供貨量,重新問鼎江湖並非不可能,而按照小米去年全年32.6%的增速,邁入世界500強俱樂部更是可期。

相比銷量,我們卻更關心小米造芯的問題。晶元,是一部手機的「心臟」,是手機產業鏈上最為核心的技術。雖然,手機產業的中國製造讓我們引以為傲,全世界前十大手機品牌中,中國品牌已佔7席,但絕大多數國產手機製造商的晶元,卻完全依靠進口。目前,中國晶元年進口額約為2000億美元,是國內最大宗進口產品。而作為市場需求接近全球的1/3國家,中國自己的晶元產值卻僅佔全球的6%至7%。對進口晶元的過度依賴,一方面導致手機生產商產能受制於晶元供應量;另一方面使得手機成本價格也受制於人。小米一些手機供貨不足,部分型號發熱量高,很大一部分都是晶元的原因。

雖然,小米號稱是全球僅有的四家同時具備手機晶元和手機整機自主設計、製造能力的企業之一,去年發布了首款自主研發的手機晶元澎湃S1並成功量產商用,但是和蘋果、三星、華為相比,小米的造芯對市場並沒有產生什麼實質性影響。在雷軍2018年的宏偉計劃中,貌似也沒有見到有造芯的大動作。去除「芯病」,恰恰是手機廠商最核心問題,只有有了自己的芯,才有可能擺脫高通的控制,才有可能與蘋果、三星站到同一起跑線上,才可能號稱真正掌握手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事實上,從第一部行動電話的發明者摩托羅拉,到曾經一統江湖的諾基亞,手機行業從來都不缺乏英雄故事,可在智能時代,只有蘋果那樣的企業才可能以不到20%的市場佔有率,拿走了整個行業超過90%的利潤。

所以,從技術的角度,雷軍大談千億營收的前景固然大漲士氣,但是大家更期待造芯能有進展,而且這是對整個行業的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法國小說《主人的潰敗》在京舉行首發式
幾大「街舞綜藝」今年開戰 誰是下一個嘻哈爆款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