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煙不老,歲月靜好!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陶淵明的這句詩情無奇而自佳,景不麗而自妙,以淡墨小寫意勾勒出農耕民族最恬淡純美的畫卷。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就在這樣真相顯然,生韻流動的背景下,繁衍生息,延續文明。裊裊的炊煙中,人們順著歷史的河道前行,一邊聆聽戰國編鐘的古曲悠長;一邊斟滿美酒於大唐的壺觴。炊煙是清風的伴侶,是落日黃昏的妝容,是人類奔赴征程舉起的旗幟,是一首唱不老,聽不舊的歌謠。
炊煙日日升騰,歲月流長,平凡人家的女兒長成了,嫁為人婦,炊煙就成了纏繞手中的指環,一生都不曾褪下。「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炊煙承載著凡塵俗世的小歡喜,萬家團圓的幸福。只要炊煙扶搖直上,日子就是認真的,精細美好的。
想想吧,在隴上田間勞作的農人,渴了,睏倦了,偶一回首,看見化在薄暮里的炊煙,該是多麼安然,快活。那時,想必能聽到灶火嗶啪嗶啪的聲響,看到火光映紅的臉龐,聞到醉人的稻米香。走吧!踏著來時路,順著炊煙的方向歸航。看吧!山潑黛,水捋藍,翠相攙,縱橫阡陌,曲折芳徑似棋盤。荷笠帶鋤歸的農人,不急不慢,逶迤而來。斯情斯景,難道不是詩人心中望不斷的桃源?
炊煙不同於狼煙,暗藏兇險與殘酷,破碎與別離,奴役與驅逐,震蕩與重組。炊煙是和平與自由,是浪漫和無拘無束。落日下,或盤旋四溢,或一柱裊裊。無論有風,無風,炊煙總能從容卸去遊子的堅強,勾起骨里肉里的憂傷。「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即將遠行的人,一步三回首,驀然看見「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禁不住淚濕衣裳。炊煙是故鄉最深情的送別,最真摯的叮囑。最溫暖的擁抱。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古今英雄熱血,沙場征戰,若不為萬家燈火,炊煙冉冉,怎能不懼夢斷關山?「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家國天下,永遠是軍人胸腔中歡跳著的最磅礴的音符。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陸遊,之所以有男兒到死心如鐵的血色情懷,難道不是希望看到日出之後,日落之前的炊煙,一如既往地將山川大地,一切生靈擁入懷中?
黑暗的狼煙從此熄滅,裊娜的炊煙日日升起,沒有流離失所,沒有飢啼號哭,這樣最好。炊煙,是開在藍天下最美的花,是盛世繁華的註解,是幸福的代名詞。
聽說,騎行大軍正浩浩蕩蕩奔赴故鄉。願那份漂泊的苦隨親切的炊煙從容散去……
2018
TAG:蘭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