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那麼「硬漢」的海明威——讀《乞力馬扎羅的雪》

不那麼「硬漢」的海明威——讀《乞力馬扎羅的雪》

作家名片:歐內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奧克帕克,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利策獎;1954年《老人與海》又為海明威奪得諾貝爾文學獎。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

海明威的一生似乎都在努力掙脫年幼時被強勢的母親扮作女孩的陰影。他的母親希望他學音樂,然而他卻偏愛打獵、釣魚、露營等戶外互動。

在62年的生命里,他輾轉各處。除了美國,海明威還長期居留過巴黎、加拿大和古巴,經歷了四段婚姻,數次奔波於戰場,分別在一站和二戰獲得銀制勳章和銅質獎章。似乎哪裡有漩渦,他便義無反顧地奔赴,熱情、勇敢、野性、叛逆,這些硬漢的標籤貼滿他傳奇的一生。然而,這個與世界猛烈對抗的硬漢最終還是用獵槍指向了自己,儘管吞槍自殺的方式仍是激烈的,但主動結束生命這種行為不禁令人唏噓,是什麼讓這位享譽世界的英雄不堪忍受,舉槍自決?或許從他的短篇小說可窺見一二。

他是一個敏感而帶些偏執的孩子。《大雙心河》《乞力馬扎羅的雪》都是以一個作家為主人公的。他們為尋找寫作素材而探索未知的世界,前者偏向發現自然的秘密,後者偏向冒險。無論是孤身一身深入河流源頭,還是與同伴攀登嚮往的山峰。作家的使命感始終充盪在文字間,他敏感地注視著身邊的森林河川,狂熱地凝聽自然的秘密語言,尋找、思索、記憶不斷在腦中交錯。《乞力馬扎羅的雪》中主人公腿受傷,因處理不當,導致壞疽。在他彌留時刻,對死亡無所畏懼,唯獨悔恨沒在來得及時完成自己的創作。當死亡來臨,靈魂飛上嚮往的乞力馬扎羅山頂,大概是一個追求文學成就而又懈怠半生的人最美好的歸宿。對於海明威來說,這種恐懼恐怕也是存在的吧,所幸現實中的他完成了作家的使命。

《一天的等待》和《印第安人營地》時從孩童的視角些的,都帶著對生死的叩問。一個孩子突發感冒,一個目睹了產婦無麻醉剖產和產婦丈夫的自殺。海明威的父親時一生,這種細膩的體驗恐怕也不無童年時候的影響。外表勇武至極的海明威,其實內在敏感細膩,甚至脆弱,所以他不可能成為一個擁有豐功偉績的將軍,卻做了對世界文學影響深遠的作家。

海明威對女人有種天生的恐懼。幼年時期的海明威生活在母親的強勢教育中,成年後急不可待地逃離家庭,經歷四段婚姻,卻很難說的上情感完美。他英勇的性情、剽悍的行為模式極易吸引女性,但其敏感脆弱的自我保護恐怕也是扼殺正常情感體驗的一把尖刀。海明威筆下的女人,並不兇悍,但總有讓一個男人煩躁,手足無措甚至避之不及的「本領」。《白象似的群山》中,男女二人針對是否打掉胎兒打太極似的焦灼對話,《弗朗西斯·麥康伯短暫的幸福生活》中妻子既依賴丈夫的金錢,有希望擁有勇武情人的慾念;《乞力馬扎羅的雪》中女伴對男主人不能明心意的關心,以及《世上的光》中妓女們借一個不在場男人的自我吹噓……身處其間的男人們無論是大度、勇敢、憤怒還是旁觀,似乎都無法解決女人們的問題,充斥於文字間的,是莫名其妙而又敬而遠之的意味。這很難不讓人想到海明威的婚姻,是否都經歷了這樣的新鮮、厭倦、敷衍,直到敬而遠之的過程。

看多了海明威的硬漢形象,他不那麼「硬漢」的一面反倒令人更加喜歡。

掃碼可關注,謝謝大家厚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梓手制 的精彩文章:

厭得徹底,愛得熱烈——奧爾罕·帕慕克《伊斯坦布爾》

TAG:曉梓手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