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聽歷史)義大利航空傳奇巴爾博的離奇死亡之謎

(聽歷史)義大利航空傳奇巴爾博的離奇死亡之謎

原標題:(聽歷史)義大利航空傳奇巴爾博的離奇死亡之謎


二戰中的義大利因其軍隊孱弱荒唐的表現而成為世人的笑柄,不過在戰爭爆發之前的30年代,義大利的國家形象卻並非如此。在墨索里尼政府的「銳意進取」下,義大利一度呈現出欣欣向榮的面貌,其中尤以航空領域的成就令人矚目,而其高潮時刻則非1933年的巴爾博跨洋飛行秀莫屬。


那麼,作為義大利法西斯「四巨頭」之一,巴爾博怎會醉心於航空事業?他與自己的航空隊經歷了怎樣的坎坷,才成功飛越了南大西洋?巴爾博大編隊跨越北大西洋飛赴美國的壯舉受到了美國人怎樣的熱捧?這位曾經被認為是墨索里尼的接班人的義大利納粹黨的二號人物,為何與墨索里尼決裂?巴爾博的離奇死亡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隱情?本期節目,李涵為您講述:義大利航空傳奇巴爾博的離奇死亡之謎。



生於1896年6月5日的伊塔羅·巴爾博是義大利航空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來自教育世家的巴爾博受過系統而良好的教育,大學畢業後創辦了自己的報紙,接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贏得了敢戰的名聲。身為義大利精銳的阿爾卑斯山地部隊的一員,巴爾博在同奧匈軍隊的作戰中屢立軍功,到一戰結束時,巴爾博中尉已有6枚戰功勳章在身。

戰爭結束後,巴爾博又在許多不同的領域取得了成功:律師、報紙編輯、作家,以及義大利法西斯黨的組織者。巴爾博是在一戰爆發的1914年初次遇到作為記者同行的墨索里尼的,那年巴爾博18歲,那位未來的義大利納粹「領袖」31歲。


至1922年那場把墨索里尼推上權力巔峰的「進軍羅馬」運動中,已是黑衫黨黨徒的巴爾博就扮演了「四巨頭」之一的重要角色,在法西斯黨成功奪權後理所當然地被視作集「英雄主義、冒險精神、自我奉獻和愛國熱忱」於一身的理想角色。黨內普遍把他視為二號人物,義大利公眾則把他看作是墨索里尼的接班人。


墨索里尼開始擔心巴爾博的聲望會威脅到自己,於是他決心把巴爾博那似乎是無窮無盡的能量和抱負引到別的方向上去。1923年,墨索里尼宣布義大利空軍從陸軍中獨立出來,同時任命巴爾博為義大利航空部部長,同時負責管理空軍和民用航空事業。


和許多人想像的不同,義大利是深具航空傳統的國家。早在1911年,義大利軍隊就在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手中奪取利比亞的行動中首度使用了飛機,而在一戰期間,義大利更是組建了一流的戰鬥機和轟炸機部隊,還湧現出了多位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基於這樣的優秀傳統,巴爾博對自己的新崗位充滿熱情,他在日記里寫道:「我相信義大利的未來就在天空中。」



反映巴爾博飛往巴西的漫畫


1928年,巴爾博實現了自己的第一次飛行秀。機隊包括51架薩沃亞-馬切蒂S.59單發雙翼水上飛機和10架S.55雙發單翼水上飛機,再加上1架專事運載觀禮貴賓和新聞記者的坎特22型水上飛機。這次巡行從義大利北部出發,沿著地中海向西飛行,先後經過撒丁島、馬略卡島、西班牙南部和法國南部海岸線,航程超過2800公里,獲得圓滿成功。


兩年後,巴爾博又實施了一次航程更長的飛行秀,35架水上飛機先是沿著義大利東海岸飛行,然後經由東地中海飛入黑海上空。巴爾博和他的飛行員們一路經行名城無數,包括雅典、伊斯坦布爾、瓦爾納、康斯坦察和敖德薩。這次飛行秀大獲成功,因為機隊途經的希臘、土耳其、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蘇聯等國都是義大利飛機的潛在客戶,這樣一來,這些國家就更加確定了對義大利飛機的興趣。


受到這兩次飛行成功的鼓舞,巴爾博決心嘗試更大的冒險,他要把義大利的形象展示到「新世界」——美國去。從所謂歐洲這個「舊世界」飛到美國那個「新世界」,意味著要跨越北大西洋,其難度不是地中海飛行和黑海飛行所能比擬的。為了穩妥起見,巴爾博決定先飛越氣象條件好得多的南大西洋,目的地是巴西的里約熱內盧。


巴爾博選定義大利西北海岸的波托貝特洛為新征程的訓練營,那裡的灣區條件優越,足以讓50架水上飛機同時駐泊。然而在那裡的一次訓練中,巴爾博的水上飛機在從水面起飛時撞上了暗礁,他險些被淹死在自己的座艙里。

飛越南大西洋的行程開始於1931年1月,或許是受到訓練意外的影響,巴爾博雖然親歷其中,卻指定另一名著名飛行員翁貝托·馬德萊納為總指揮,這名海軍軍官曾經保持著義大利飛行員連續飛行的時長記錄。


此行的既定航程是經由直布羅陀海峽繞飛西非海岸,先到巴西的納塔爾,再下里約熱內盧。義大利人在飛越地中海的第一段航程中就遇上了暴風雨,在此後的航段里又歷經多種意外,結果有1架飛機墜毀,另1架「在夜空里爆成了火球」,先後有5人遇難。


儘管行程坎坷異常,但剩餘的10架S.55水上飛機還是於1月15日飛抵里約熱內盧。巴爾博做出了精心的「入場」安排,10架飛機以V字形編隊在里約旅遊勝地瓜納巴拉灣上空盤旋了近1個小時,吸引了足夠的關注度。成功飛越南大西洋的義大利航空業再度收穫了巨大的讚譽,巴爾博和他的團隊被稱作「大西洋人」。



巴爾博(中間穿黑色上衣者)在義大利空軍卡普羅尼Ca3轟炸機前的照片


1931年5月,從巴西載譽歸來的巴爾博立即開始籌備他的第4次也是最大的一次空中冒險,那就是跨越北大西洋飛赴美國。由於這次航行非常重要,難度也更大,所以人員徵募和集中訓練長達兩年,不僅包括500小時遠程飛行訓練和領航訓練,還特別安排了英語會話課程。


1933年6月,一切準備就緒。美國飛行秀的規模比南美之行大得多,共計25架S.55和100名機組人員參與其中,而這一次巴爾博將親自出任總指揮。此行還有著足夠的噱頭:時值義大利空軍成立10周年,巴爾博把此次飛行命名為「10周年特別飛行」;此行的第一站將是芝加哥,刻意選在該市「世紀成就展」慶典的開幕時段。


可是天氣卻和巴爾博過不去。暴風雨在阿爾卑斯地區盤桓不去,焦急的巴爾博等到7月1日才迎來適合飛行的時刻。當天凌晨4時30分,巴爾博的水上飛機大編隊從波托貝特洛出發,越過終於灑下陽光的阿爾卑斯山前往阿姆斯特丹。在這座荷蘭水城,1架S.55在降落時側翻,飛行員死亡。次日,24架水上飛機整隊出發,經過5個半小時飛行降落到北愛爾蘭的倫敦德里,然後又因為天氣原因在那裡滯留數日。


到了7月5日,巴爾博的編隊飛往雷克雅未克,在那裡再度因為大霧而停留6天——北大西洋之旅果然比南半球要困難得多。直到12日,義大利人才展開此行的主要航段,也即長達2400公里的跨洋飛行。經過12小時飛行,24架水上飛機齊集紐芬蘭的三明治灣,載有工具和部件的修理船「愛麗思」號已經等在那裡,但是沒有1架飛機需要檢修。


1933年7月義大利飛機編隊飛往美國參加芝加哥世博會


第2天,晴空萬里,義大利人飛行6小時到達素有「世界龍蝦之都」美稱的希迪亞克,受到那裡萬餘居民的熱烈歡迎。7月14日,巴爾博帶隊飛往蒙特利爾,用時5小時。


最後的航段在15日展開,從加拿大出發飛行1200公里後,巴爾博的編隊於18時到達芝加哥。在地面上,已經有超過10萬名當地人守候著;在空中,35架美國陸航的戰鬥機組成了碩大的英文義大利(ITALY)字樣的編隊。


4天後,義大利人飛往紐約。《紐約時報》稱,送行的芝加哥人膨脹到了難以置信的百萬人規模。在紐約,美軍出動飛艇在空中相迎,義大利水上飛機「有如銀色的雀鷹般」飛過曼哈頓的摩天大樓,最後到達科尼島。紐約人對這次飛行秀的熱烈追捧一點也不亞於芝加哥人,這座摩登都市安排了更多的宴會和公共活動,羅斯福總統甚至都邀請巴爾博和自己共進午餐。


時年37歲的巴爾博確實達到了個人生涯的頂峰,他的跨洋飛行秀如他所願地展示了義大利的國家形象。在那個年代,遠距離飛行總能引發公眾的極大興趣,尤其是那些飛越北大西洋的壯舉。到那時為止,真正成功的跨洋飛行屈指可數,而且大多是由孤獨的飛行先驅和他的單一座駕完成的。義大利人以空前的24架飛機編隊駕臨美國,確實令觀摩者受到了強烈的感官刺激,以致於那時的人們開始習慣於把機群的大規模編隊飛行通稱為「巴爾博編隊」。



1933年6月26日巴爾博成為美國「時代雜誌」封面人物


「巴爾博編隊」在7月25日踏上歸途,受到風暴干擾,返航時斷時續。8月8日,義大利機群從亞速爾出發前往里斯本,結果有1架S.55在起飛時側翻,造成機上1人死亡。不過到了8月12日,巴爾博和他的23架水上飛機全都順利回歸義大利首都羅馬,完成了這次盛大的跨洋飛行秀。


不用說,一場盛大的義大利式的歡迎儀式在等著這些身著白色制服的「大西洋人」,興高采烈的墨索里尼把這次飛行稱為「史上無雙之傳奇」,並將巴爾博晉陞為空軍元帥,這使得他成為義大利惟一的一位空軍元帥。然而,在一片歌舞昇平中,往返美利堅的飛行在展示義大利空中實力之餘,並沒有給巴爾博鋪就更加美好的未來。


他和那個興高采烈的獨裁者之間,已有裂痕。事實上,巴爾博算是一個複雜的多面人,他是一個狂熱的愛國者,卻不贊成墨索里尼在衣索比亞推行殖民擴張的國策,也反對義大利捲入西班牙內戰;他是一個迷戀古羅馬輝煌往事的人,卻非常反感希特勒,反對追隨德國人的步伐。於是歸國後不久,巴爾博便被任命為利比亞總督,看似陞官,實際上卻是滿心嫉妒的領袖將他放逐到了遠離羅馬權力中心的地方。


巴爾博和戈林檢閱義大利空軍


經過幾年相對平靜的殖民地生活,歐洲大陸風雲變幻,德國相繼入侵波蘭和法國,義大利則暫時置身戰事之外。接著,墨索里尼在1940年5月26日突然召見巴爾博和意軍總司令巴多格利奧元帥,告訴他們,自己已經決心在6月5日對英國和法國宣戰。


兩位元帥顯然受到了驚嚇,巴多格利奧認為意軍尚不具備全面對抗英國的能力,巴爾博同意他的資深同事的評估,聲稱義大利空軍並未做好戰爭準備。遙想當年,在巴爾博卓有成效的管理下,義大利空軍曾是世界上最好的空中武裝之一,然而10年過去了,它現在卻仍然主要依賴老舊的雙翼飛機


領袖對部下的意見置之不理。墨索里尼說,德國人快要贏得這場戰爭了,到了9月,英國要麼投降要麼遭到入侵,而戰爭到那時就會結束了。「我得犧牲掉幾百名義大利人,好在戰後的和會上為義大利爭得足夠多的利益。」


悲傷的巴爾博認定這場戰爭將摧毀義大利,他覺得這場戰爭將持續6個月,而他自己會死在戰場上。在離開羅馬返回利比亞之前,巴爾博對身邊的同僚們說,「對你們來說,威尼斯廣場上沒有足夠的路燈柱來弔死你們」。


可以說,從墨索里尼把義大利綁上納粹德國戰車的那一刻起,曾經的親密戰友巴爾博和墨索里尼就徹底決裂了。



伊塔洛·巴爾博元帥


喧囂易逝,轉瞬成空。在轟動一時的跨越北大西洋飛行秀7年之後,義大利不可避免地以軸心國的一員加入了殘酷的二戰。返回在利比亞的軍事指揮部後,儘管相信自己的處境近乎絕望,「利比亞夾在埃及的英國人和突尼西亞的法國人之間,就像三明治里的一片火腿」,巴爾博還是打起精神,打算對英軍來個先下手為強。他開始積極調動麾下的義大利地面部隊和空軍分隊,為士兵們補足武器裝備,並且發布了鼓舞士氣的訓令。

然而在1940年6月28日,這一切就突然被划上了句號。那天下午,身為資深飛行員的巴爾博親自駕駛1架薩沃亞-馬切蒂SM.79運輸機飛往接近英國-義大利交戰前線的港城的黎波里,機身上以當年跨洋飛行的風格塗有字母I-MANU,那是他那貴族妻子多納·馬努的姓氏。


巴爾博的飛機在17時30分飛臨城區,誰知地面上的一處防空陣地和停泊在的黎波里灣的義大利巡洋艦聖喬治號相繼對空開火,引得其餘軍艦和更多高射炮部隊也紛紛加入射擊。I-MANU號當場墜毀,巴爾博和同機的8名人員全部死在了自己人手裡。


在義大利官方發布消息稱巴爾博元帥「在同英國空軍英雄般的戰鬥中捐軀」後,中東英國空軍司令阿瑟·朗格摩爾爵士在第2天就特別派出1架飛機,向意軍後方投下一封信函,稱對「一位突出才華被錯用的傑出飛行家的離開表示由衷哀悼」。



巴爾博的家族對這起悲劇採取低調應對,他的兒子公開說,「這是一起可怕的事故,單純的事故。」但是大多數義大利人對他們航空英雄的意外死亡感到悲傷、困惑、憤怒,墨索里尼下令暗殺巴爾博的說法也在坊間廣為流傳。關於巴爾博之死的陰謀論甚囂塵上,許多人相信正是「嫉妒而恐懼的領袖」指示義大利海軍的高射炮手暗殺了他的潛在對手,這種觀點甚至在今天仍在流行。尤其是當人們得知墨索里尼對得知巴爾博死訊後的反應——只是聳了聳肩之後,更加認定墨索里尼是事件元兇


當地的葬禮進行了2天,而正式的哀悼持續了5天。在柏林,德國空軍司令戈林出席了義大利大使館舉行的追悼會,這位德國空軍元帥對巴爾博是有惺惺相惜之感的。而希特勒亦對他的部下表示,「巴爾博之死是一個很大的悲劇,這是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氣質的人,他是領袖最有價值的接班人」。希特勒的話,恰好點出了墨索里尼對巴爾博深懷的憂懼。


不管巴爾博的死亡真相為何,逝者已矣,而巴爾博那場震動世界的飛行秀的影響依然痕迹宛在。就在這個「飛鷹之王」身亡幾個月後,著名的不列顛大空戰上演,而在空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的飛行員和地面控制站在表述德國空軍的大編隊時,都用到了這樣一個詞:「巴爾博編隊」。


《軍事文摘》鴻 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環球軍事 的精彩文章:

(深度)2017年,新裝備助力中國軍隊新變革
(焦點)中國駐外使館的心聲:求國人別再爭相"作死"!

TAG:新環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