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饒老仙逝,道統乃亡

饒老仙逝,道統乃亡

今天,饒宗頤老人走了,享年101歲。

默哀。

我不想多介紹與科普老先生的身世與簡歷,因為有心人很輕易都可以查詢到。我更不想提什麼「南饒北錢」,「南饒北季」。饒宗頤就是饒宗頤,不需要與錢先生與季先生作歸納和對比。畢竟錢、季兩位先生都不是西泠印社的社長。

昨天和父親還聊,說現在年輕人幸福,可以輕易買到那麼多書,獲取那麼多諮詢,知識儲備比前人強多了。我說不對,每個人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大家的單位學習時間是相同的。前人用大塊時間鑽研,學習。現在的人用大塊時間娛樂,獲取了海量時效性很低的諮詢。所以現在的人均知識儲備,其實是不如前人的。(明星八卦,娛樂資訊,遊戲新聞,社會怪談這些,不算知識,因為沒有邏輯性,也沒有普遍性。只有經過的歸納的,符合邏輯的信息,才算知識。我對「知識」這一概念的理解是基於經驗主義哲學)。

中國古代有士、農、工、商的階層劃分。對知識分子,成為士。漢魏晉以來,更是形成了以家族與師承為中心的文人集團。這些文人們,不斷豐富與傳承著中華民族屬於自己的主流文化與民族信仰。這種文化,是中華文化,這種思想,是儒家思想。而這種文化基因,正規的稱呼,是「道統」(新儒家,如牟宗三,梁漱溟等學者的著作有系統闡述)。

中華有「三統」:道統、學統、法統。事先聲明,為尊者隱,所以我只聊文化,不聊政治。

萬物有始有終,天道循環。「道統」的起源,是董仲舒,而不是孔子。正如我們今天見到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主要來出自於恩格斯與列寧之手而不是馬克思本人一樣。

中華道統的湮滅,則始於南宋崖山,終絕今日。靖康之難,南宋建國,衍聖公就開始南北分立了。自此以後,孔家衍聖公的尊號也以不再以孔家嫡長子制的方式傳承,而是充滿了無奈與巧合。金、元之後的漫長異族統治,對中華士階層以及文人集團進行了滅絕式的屠殺。更可怕的,是毀書運動。

如果以後再有人說中華文化之殤孰之過?請別再提秦始皇焚書坑儒。因為:

第一、現在越來越多的考古發掘與新發現指出,焚書坑儒甚至楚霸王火燒阿房宮,都不一定是史實。

第二、中華文化,在秦朝還沒有最終形成體系。很多優秀的作品,是秦以後出現的。

也請不要再提建國初期的十年浩劫了。因為文化的消失從來就不是砸燒可湮的。真正的歷史是,浩劫最嚴重的只有66、67 兩年而已。67以後,就趨於正常了。(不信的可以回家問問家裡老人)。且我們的政府是有選擇,有保護,有目的的破四舊。其目的是為了現代化,而不是為了剷除文明。對比下,希特勒過分多了,可今天猶太民族文化不依舊枝繁葉茂嗎?

荼毒中華文化的大罪人,三位:朱棣、康熙、乾隆。他們的罪證,即《永樂大典》、《康熙字典》、《四庫全書》。因為修書即是毀書(語出金聖嘆)。

中華文明經歷金災元難之後,明初年,朱元璋有心復興之,甚至還準備認朱熹當祖宗。可是靖難之後,朱棣行伍出身,初登大寶,就開始瘋狂的極權統治。明清開始,中國進入了集權時代,也有人說是「中華第三帝國時期」。王陽明等人的心學,是能與西方古典主義哲學對接的優秀思想,但其本質也不是古之道統了。

清代以後訓詁考據八股文,猶如扯犢子。《四庫全書》的編纂,更是毀了天下之書十之八九。收錄的書,也是改之又改。(這大概也是宋刻本古籍價值連城的原因吧)。

民國有復古之風。雖然大師輩出,但是客觀條件不允許,導致收效甚微。

現在我國重心是現代化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中華傳統文化,道統學統,不過是電影文學音樂般的藝術品罷了。再無文以載道的功用。 (這也是我選擇馬克思主義專業學習而不去考古代文學專業的主要原因)。

所以,饒宗頤老人的離開,是民國風骨終結,是西泠學派結束,更是中華民族有儒以來,道統的完結。(學統還在,因為孔家還有後人。可是小衍聖公是不是只會摳著鼻子背《春秋》呢?不得而知)。

饒宗頤老人離開後,中國的文人書畫印,以後只存形,再無魂了。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傳統的文人,不可能再存在了。

這是很遺憾的事。世家子弟們,出國的出國,從商的從商,醉心學術者,鳳毛麟角。

我們這些人,讀哪怕讀五十年,八十年的書,我也是無產階級,工人的兒子,老工人的孫子。沒有家學傳承,祖上沒有功名,更沒修藏書樓,頂多能算是有點文化的窮學生。算不得文人,更不配稱為「士」。

家族形式上還好說,更要命的,是知識結構與思維模式。饒先生,胡先生,陳先生那些大師,比如看「三玄」,看「四書」,心裡裝的是「天地尊親師」,是道統,是儒家。而我看「三玄」、「四書」,甚至看佛經,看二十四史,心裡裝的還是辯證法與自由意志。說到底,中國文人,是孔夫子的傳承者。而我就算看再多古籍,我也是黑格爾與馬克思的追隨者。所以我們這代人承載不了中華文明。

那些學習古代文學,古籍所的學者們,能承載嗎? 他們多半是記錄。這其實是個悖論,西方的哲學思想,猶如黑洞。接觸,就會被佔據,不接觸,閉關鎖國,又會使中華文化與時代脫節。真正學貫中西,又真正以儒家為體,為中,為心的人,世界上還有嗎? 新儒家的先生們,除了馮友蘭(德行上沒有貫徹知行合一),幾乎都做到了。而以後,尤其是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再出現一個有家學傳承、學貫中西、知行合一、儒學為本、發願傳儒的大宗師,客觀的說,不可能再出現了。 饒先生是最後一人。

其實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先生們那代人,有本事,有傳統,但無主義。我們這代人,有本事,無傳統,但有主義。遞弱代償嘛。現代人類不如遠古人類強壯,但是現代人類生存能力最強了。學術亦然,文化亦然。

雖然中華道統絕了。但中華文化一定會找到新的土壤,繼續努力生長下去的。

祝中華越來越好。

祝饒老一路走好。

喜見評論,感謝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o仙鶴詩社o 的精彩文章:

邊緣人調查:《詩咒》

TAG:o仙鶴詩社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