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沂小伙為推廣山貨致信馬未都,獲回應後花生參火了

臨沂小伙為推廣山貨致信馬未都,獲回應後花生參火了

2月11日下午4點多,著名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發表了一篇微博,展示他收到的一份禮物及3頁書信。禮物是兩袋產自臨沂平邑的民間美食花生參(shēn),書信由平邑縣豐陽鎮東峨庄村村民趙吉孝所寫,他在這封信中除了介紹自己的情況,還懇請馬未都推介他們當地的美食花生參,希望這個不為外界所知的特產能夠走向市場,帶動山區百姓致富。馬未都在微博中肯定了花生參的美味,更認可趙吉孝的質樸和毅力。這篇微博發表不到一天,趙吉孝收到訂貨100多斤,還有人想幫他免費設計商標和包裝。

經歷創業波折的山村小伙看中了家鄉美食

趙吉孝今年37歲,初三還沒讀完就輟學打工。先到濟南蹬三輪車送冷飲,後到東營磚窯廠掙錢,還當過一段時間的貨車司機,在老家縣城也開過一段時間的撞球廳。

「打過工,當過小老闆,前前後後換了十幾個行業吧,都沒找對路子。」2015年初,趙吉孝對家鄉的花生參產生了想法。花生參是流傳在平邑一帶的鄉間美食,生產自用花生古法榨油的一個環節。

與別的地方先把花生炒熟再粉碎壓榨不同,平邑一帶的古法榨油是先把花生粉碎再炒熟榨油。粉碎過的花生炒熟後就是當地人稱的花生參,因為當地人把花生叫做果子,花生參也叫果子參。在物產不豐富的年代,花生參是孩子們不可多得的美食。「可以拌上白糖、辣椒面,也可以直接原味吃。」趙吉孝記得大約在8歲時,也是快過年的時節,鄰居家到油坊榨油,留了幾碗花生參。看到鄰居孩子吃花生參嘴角冒著油光,滿口噴著香氣,眼饞的趙吉孝回家找父母要。9斤花生參大約能榨出3.8斤花生油,在那個年代普通家庭捨不得留出來當零嘴吃掉。儘管家裡只有趙吉孝這一個孩子,節儉的父母沒有給他留一碗花生參,只好到鄰居家要了小半碗給他解饞。

兒時對美食的向往時不時喚醒趙吉孝味蕾的記憶,他想把這份記憶推廣給社會大眾,更想讓這道不為外人所知的美食給自己和鄉親們帶來更富足的生活。

醞釀近3年,終於下決心給馬未都寫信

產生推廣花生參的想法之初,趙吉孝並未想清楚該如何具體操作,他一直擔心一件事:花生參能不能被大眾接受。

「現在的零食、小吃有百種千樣,到超市轉一圈都能看花眼,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喜歡土得掉渣的花生參。」趙吉孝不敢確定自己的眼光有沒有看準,他怕自己從小鍾愛的美食在外人眼裡壓根不值錢。如果能得到權威人士的肯定,那推廣花生參這條路就不會有錯。

2014年一次偶然,趙吉孝從電視上看到了馬未都的節目,後者風趣、博學、質樸的風格吸引了他,從那一年起趙吉孝成了馬未都的鐵杆粉絲。2015年,趙吉孝有了推廣花生參的想法後,第一個想到的「代言人」就是馬未都。

「想一想又感覺不現實,怕人家沒工夫理咱。」給馬未都寫封信、讓他評價花生參的想法在趙吉孝的心底壓了近3年。這3年里,他只對妻子說起過,但妻子認為他這個想法太過於異想天開、根本不會有結果。

半年前,趙吉孝把縣城的撞球室轉讓出去,回家一邊打理家裡的3畝多耕地,一邊琢磨創業的事情。趙吉孝的父母都已年近7旬,勞作了一輩子的兩位老人都患有腰腿疼病。雖然自家的經濟能力在村裡還算不錯,但趙吉孝並不滿足於現狀,他想讓父母、妻兒過上更好的生活。同時,如果花生參能走出大山,村鄰們也能借著這個美食過上更好的生活。

2018年2月7日,農曆小年前一天,趙吉孝專門炒制了幾十斤花生參。這一天,他終於下決心給馬未都寫信。「我都快40歲的人了,再不動手就真沒勇氣了。」7日上午,趙吉孝找村支部書記趙岩要了十幾張印有村委會名頭的信紙。在當地村民的觀念里,印有村委會名頭的信紙意味著鄭重,寫證明、簽協議等這些認真的事情都得用這樣的信紙。晚飯後,趙吉孝花了近3個小時的時間,把打好草稿的信件一筆一划地謄抄到信紙上,第二天連同兩小袋花生參一同發快遞寄給遠在北京的馬未都。

訂單接踵而來,把花生參做大的想法更加堅定

2月11日上午,趙吉孝接到了一個北京號碼的來電。「一看屬地是北京的,我激動的手都哆嗦。」電話正是為那封信件而來,打電話的是馬未都的助理,他告訴趙吉孝,馬未都收到了花生參和信件,對花生參和趙吉孝讚賞有加,並委託他徵求趙吉孝的意見,能不能把信件在微博上予以公開。

這意料之外的驚喜讓趙吉孝有點不知所措,更讓他意外的是,當天下午馬未都的微博發出之後,不斷有外地陌生人來電或加微信。「有的訂貨,有的想做代理,還有一家公司要免費給花生參設計商標和包裝。」2月12日下午,記者在東峨庄村見到趙吉孝時,他還在不停地接聽這類來電、回複信息。相關微博發表不到一天,趙吉孝接到了100多斤的花生參訂單。他家裡的存貨不夠,趕緊又聯繫油坊借用設備加工。

在趙吉孝的家裡,還有一群訪客,他們是平邑縣扶貧辦、豐陽鎮政府的工作人員。他們也為趙吉孝的花生參而來,上午的時間裡,他們與趙吉孝規劃著他的花生參發展之路。

「加工花生參是個技術活,特別是炒制的火候不好掌握,沒個十幾年的經驗炒不出上好的花生參,我們認為趙吉孝想要做好這個產品,在生產模式上一定要規劃周全。」豐陽鎮政府副鎮長汪運乾同時介紹,花生參的「參」字其實應為「糝」,糝是指穀物碾碎後的渣狀形態,因為花生有長生果之稱,同時花生糝是帶著紅衣炒制,營養全面,就被這裡的人簡化、形象地用人蔘的「參」字代替了「糝」。

平邑縣扶貧辦副主任王超說,趙吉孝的這封信對當地的扶貧工作,特別是電商扶貧中的優質農產品上行提供了借鑒。以趙吉孝所在的東峨庄村為例,這個村子除了糧食作物,只有木材加工這一個產業鏈條。如果祖輩流傳的花生參打開銷路,村民們的農產品有更高的附加值,不單是貧困戶的脫貧,像趙吉孝這些非貧困戶的發家致富、生活質量更上一個台階就有了更寬廣的道路。

「目前花生參的食用方式和口味比較單一,只有兩三種,我們商量著要趕快多開發幾個品種。」趙吉孝說,當地扶貧辦、鎮政府的領導表示會在銷售渠道、金融貸款等方面給予扶持,鼓勵他帶動周圍村民創業致富,再加上馬未都的肯定,他一定要穩下心思把花生參做好。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邱明)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壹點 的精彩文章:

濟南8旬老太離家迷路步行6公里,好心人開車將其送回
預算3千元選新機,堅果、華為、小米有啥區別

TAG:齊魯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