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而我們為何嚮往成為「義人」?

而我們為何嚮往成為「義人」?

閱讀筆記 信仰散文 藝術評論 博物館學

漢語意義上的人性論與知識論

我們常以為中國人的處世精神在於「出世」,比如佛家有說「生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人需要脫離社會、脫離塵羅世網,如果能脫離「生」則更好。另外道家更是「出世」的代表,他們不僅僅停留在「出世」的理論上為自己的退隱找辯解,更是建構一整套思想體系來賦予「出世」這一行為意義。《列子·楊朱》說「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這裡有一種不參與天下事物,才是對天下最好的主張。道家也提出了三種「出世」的方法:

其一,「出世」最低級版本的隱居,即避開與世界的瓜葛以致達到「避」的效果。

其二,由於看到世界事物的繁雜,哪裡是一個「避」就可以做到,因此提出需要掌握宇宙事物的變化規律,只有掌握了這些規律才能很好的實現「出世」,因為事物在不斷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則不變。

其三,但即使是摸索掌握這些宇宙事物的變化規律,仍會有意料之外出現。而老子在此提出了一個遠高於其一和其二的方法:「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但這方法更像是形而上學的意識狀態——「無我」。

如此種種的誤導很大程度上給中國人帶上「出世」的面紗,以為出世的傳統是「出世」,只是到了近現代的戰爭和改革開放促使中國人有了「入世」的精神。其實不然,中國的傳統裡面就有很深的「入世」精神主張,如儒釋道裡面的「儒家」則是「入世」最強有力的鼓舞者,儒家的哲學幾乎都是圍繞社會組織學展開,而我們所熟知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常年遊說於各國之間推行他的政治與倫理之道。

「出世」與「入世」並不是我這篇文章要闡明的重點,我講述這個是想要提醒一些自認為懂中國傳統精神的人,也包括那些具有基督信仰而對中國傳統精神有知識偏差之人。

我的重點在於「出世」與「入世」背後的中國哲學的任務和精神,中國哲學的任務是統一「出世」與「入世」這兩者相反的命題,而中國哲學的精神則是求解此問題的過程。

基於中國傳統文化可知,在理論上與行動上都能夠完成這統一命題的人可稱為「聖人」,「聖人」的人格特點則是「內聖外王」,即修養與處理能力兼得之人。「聖人」也是中國哲學中認為的「最高成就」的人,也是心靈能夠由變化的事物世界「轉」入永恆的穩定世界之人,與宇宙的同一,也可以用一個我們較為熟悉的詞「天人合一」。

而我想說「天人合一」確是一個十足的偽命題,不管是儒家、道家、墨家還是陰陽家、名家、法家以及之後的新儒家、新道家。我們先不說實際的行為行動,只在理論上他們也都沒能提出一套整全的思想體系來實現這個「天人合一」,新道家與新儒家也只是放低自身思想體系,做相對的妥協往彼此的「出世」、「入世」靠攏而已,更像是一種「中庸之道」的體現。

「天人合一」是迷人的假象,名家代表人物說中國的「天」是「大一」即「至大無外」,意思是說在它之外再無他物存在。「至大無外」的天是天,人是人,怎能「天人合一」?你所熟知的這些「家」的代表人物們有告訴你,他們「天人合一」了嗎?並沒有,最少他們自己並不曾有過如此正面的表態。

而若「至大無外」的天真能與人「合一」,我想也是天主動的作為。

與中國的「出世」和「入世」的「天人合一」的「聖人」觀有著相仿定義的是基督信仰的「義人」和「成聖路上之義人」觀,它從另一個側面講述了關於「聖人」的解析。

基督信仰認為「義人」與「成聖路上之義人」都已經是「天人合一」之人。如何成為基督信仰中的「義人」?「因信稱義」,可謂簡單,也就是說你只要信就能成為「義人」,不需要你有任何思想體系的建構,不需要你閉關、打坐、修鍊,不需要你朝聖拉薩大昭寺般的聖徒之旅。

而我們為何嚮往成為「義人」?

其一,我們還不是「義人」,

其二,我們是迷失世界必將走向死亡之人,而骨子裡並不相信「人死如燈滅」,

其三,或許是人的本能吧!

每周原創 歡迎關注 轉載 分享 留言

作者 藝術與文化方向在讀博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今冬明春最chic!好氣質從一件羊絨衫開始!
一雙鞋走遍天涯-6AU資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