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布局著力點 探尋新動能
圓 桌
編者按
近日,全國31個省份陸續公布了其一年來的經濟數據,「高質量發展」也成為了地方發展目標的熱詞和近期各省份兩會上的高頻詞。站在總結2017年的時間點上,如何看2018年的高質量發展?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會出現在哪些方面?防風險該抓哪些「牛鼻子」?在基礎性關鍵領域有哪些改革值得期待?
■主持人 趙姍
轉向高質量發展將更加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
中國經濟時報:站在總結2017年的時間點上,不由得便會展望2018年。在中國經濟增速反彈的情況下,怎麼看2018年的高質量發展?
白彥鋒:新時代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是量變到質變客觀規律的體現。
首先,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放在第一位。現代化經濟體系關聯性、系統性都很強,牽一髮而動全身,重大風險的「颶風」往往起於青萍之末。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必須發揮好後發優勢,居安思危,深刻汲取好西方發達經濟體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的慘痛教訓。為此,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就不能「為了增長而增長」,更不能「為了增長加槓桿也在所不顧」「為了增長累積重大風險也在所不惜」。一句話,高質量發展就是要跳出過去的「唯增長論」。其次,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更加強調精準扶貧和污染防治。這既是為了全面實現小康、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又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物質建設、精神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發展理念是一以貫之、高度契合的。
具體來看,第一,這種轉變是我國經濟發展由量變向質變的必然要求和客觀規律。高質量發展的突出表現就是,在我國2017年GDP規模已經突破80萬億元人民幣的基礎上,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點任務已經由「做大蛋糕」轉向了更加追求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由規模擴張轉向了內涵發展。也就是說,我國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以雄厚GDP存量為基礎和前提的。第二,受我國環境總量的約束,單純的規模擴張必然帶來生態瓶頸和環境問題。因此,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就是,我國追求的GDP更多轉向了綠色協調發展。2018年我國開徵環境保護稅,就是我國高質量發展和綠色協調發展的重要信號。
夏鋒:轉向高質量發展將更加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黨的十九大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作出的新判斷是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導向。例如,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費結構的升級,生存型消費比重不斷降低,我國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1978年分別是57.5%和67.7%,到2016年下降為29.3%和32.2%,2017年我國居民恩格爾係數整體降低到29.3%,達到聯合國糧農組織劃定的富足標準。隨之而來的是,廣大社會成員對教育、醫療、健康、養老、文化等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但基本公共產品供給不足、服務水平低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不僅是新階段經濟矛盾的重要表現,也是新階段社會矛盾的聚焦點。2018年,轉向高質量發展,將更加註重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通過多元化供給方式解決廣大社會成員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使城鄉居民從高質量發展中得到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胡敏:去年國際經濟實現復甦,有跡象表明世界經濟可望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國內經濟在下行通道中開始觸底反彈,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實現明顯好轉,這都為我們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客觀條件、物質基礎和改革環境,有利於我們集中精力打贏「三大攻堅戰」,跨越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但我們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不會一蹴而就,要有久久為功的韌勁。
我體會,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傳統經濟發展的「路徑依賴」,防止出現新的思維誤區。
一是防止把「把高質量發展」只掛在口頭,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個新筐,什麼都往裡裝。目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發展基礎還不一樣,還有不少需要破解的改革發展難題,要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好許多基礎性工作,只有基礎打紮實了,才能推進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二是防止失去目標牽引,經濟工作沒有了施力方向和工作著力點。儘管我們不再追求以GDP挂帥,要形成圍繞高質量發展新的指標體系和政績考核體系,但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所以,各個地區各個行業要因地制宜、把握重點、平衡施策,要確保經濟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要統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個環節,關鍵是要加快創建和完善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
三是防止搞新的「一刀切」、搞新的「大躍進」。當前經濟工作的著力點還是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地區要把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機統一起來,這三個方面是一脈相承、環環相扣的,不是顧此失彼的關係,政府層面要夯實簡政放權取得的既有成果,進一步為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造良好市場環境,做到既有緊迫感和責任感,又能蹄疾步穩,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推進。
新動能加快湧現並不斷增強,潛在動能蓄勢待發
中國經濟時報:新動能正在成為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支撐。2018年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會出現在哪些方面?
胡敏:這幾年我國經濟發展保持穩健前行,一個重要因素是新動能對經濟支撐的作用明顯增強,一大批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極大地激活了全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這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在2018年國內外環境改善的條件下,可以預計,以新經濟為代表的經濟新動能還會成為我國經濟結構優化、發展方式轉變和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持續亮點。就目前來看,新動能可能會在三個方面演進:一是以移動互聯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將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加快發展,一批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發展會如火如荼,生產要素會加快向新經濟領域集中。二是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會與傳統製造、傳統流通領域深度融合,裝備製造業、生產型服務業、交通運輸業等產業轉型升級力度會進一步加快,生產服務效率會大為提升。三是與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緊密相聯的生活服務領域,諸如教育、醫療、健康、出行、購物、娛樂、餐飲配送、物業管理等會有更多的新方式推出,不僅將改變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也會不斷提升生活質量和效率。
夏鋒:我國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歷史交匯期,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支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正在加快湧現並不斷增強,潛在動能正在蓄勢待發。2018年,增強新動能、釋放潛在動能,關鍵在於加快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我認為,支持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至少有三個領域。
一是消費尤其是新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將進一步增強。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高於資本形成總額26.7個百分點。更為重要的是,健康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體驗消費、共享消費等新消費需求和消費模式不斷湧現,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以信息消費為例。根據工信部數據,2017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4.5萬億元,占最終消費支出的比重達到10%。未來隨著互聯網等移動信息技術的升級,信息消費將呈現爆髮式增長趨勢,由此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動力作用。
二是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將釋放農村最大潛力和後勁。城鄉發展的不平衡、農業農村發展不充分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現。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8年,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將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注入強大動能,為農業投資提供廣闊空間。根據《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全國每年公共財政用於農林水事務的支出就將達到1.73萬億元以上,「十三五」時期將累計超過8.65萬億元。
三是數字經濟將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大亮點。近5年來,全球數字經濟呈爆髮式增長,世界主要國家把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從我國情況看,依託我國巨大消費市場、應用市場和迅速崛起的研發力量,數字經濟正加快融入到生產、生活中,我國在網路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2016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總量達22.58萬億元,躍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我國將與主要發達國家處在一個起跑線上開展數字經濟的競爭。隨著人工智慧、5G商用、雲計算等信息服務的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將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與經濟增長帶來巨大動力。
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破除財政體制當中的「老問題」
中國經濟時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防控金融風險作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點,防風險該抓哪些「牛鼻子」?
白彥鋒: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求我們破除財政體制當中的「老問題」。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風險防控戰、扶貧攻堅戰和藍天保衛戰等「三大攻堅戰役」,而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風險防控戰」。就財政工作來看,則包括規範PPP和管控地方債,而地方債問題既要控制好增量、又要化解好存量。在財政投融資問題上,地方財政與政府之間有著高度契合性。一些地方債「怪相」都反映出我國財政體制,特別是地方財政體制當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當中承擔無限責任、繼而將這種無限責任向上級政府、中央政府鏈條式轉移,使得地方債務風險系統化、放大化。
當然,在地方債管理問題上也不能搞「一刀切」。我國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一些地區,特別是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地方債幾年之內就可以化解,對於這些問題也不能籠而統之、更不能大而統之。但是必須看到,我國系統性重大風險的根源是滋生風險的體制和機制。
首先,就是要像打破微觀經濟主體關於地方債券、理財產品「只贏不虧」「剛性兌付」的幻覺一樣,打破政府財政對企業的「預算軟約束」,打破中央財政對地方財政的「預算軟約束」。只有居民、企業、地方政府等各個市場主體都切實承擔起自身應當承擔的風險,系統性風險的根源才能徹底破除。如果我們破解了這種風險滋生的體制機制,就能打贏這場「風險防控戰」。
其次,在這場「風險防控戰」當中,地方政府部門必須將自己「擺進去」,當系統性風險爆發的時候,政府部門與其他社會部門之間不存在一堵攻不破的防火牆。政府部門不是高高在上的風險監控者,本身就是息息相關的利益相關者。我們說「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二者之間是平等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partnership)。國際交往當中,合作夥伴(counterpart)強調級別對等。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也是一樣。政府部門有著天然的優勢,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既不能居高臨下,也不能被社會資本牽著鼻子走。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就能防止政府部門「越位」,不做「越位」的事情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補足「缺位」的事情。在與社會資本合作的過程中,政府部門潔身自好,防範系統性債務風險的籬笆牆才能真正鑄成「防火牆」,才能真正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夏鋒:重要的是繼續防範金融「脫實向虛」的風險。金融與實體經濟失衡成為制約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也是金融高風險的重要原因。例如,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帶動就業的主力軍,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十分突出。《2017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白皮書》顯示,98%的中小企業主要問題仍然是融資難、融資貴,缺少創新型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支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現代金融」的概念,並強調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2018年,防範風險尤其是金融風險的「牛鼻子」,就是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目的,把深化金融改革作為根本動力,使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初心」,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實現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胡敏:黨的十九大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的首要戰役。金融風險是當前最突出的重大風險之一,是輸不起的戰役。當前的著力點在於:一是要竭盡全力降低企業槓桿率,加大對「殭屍企業」的處置力度,還要有效防控銀行不良資產,增加銀行的撥備水平和償付能力;要切實摸清地方債務特別是隱性債務底數,加大地方政府領導的責任擔當,不能讓地方債進一步增加;要建立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切實降低居民抵押貸款槓桿率,制定應對養老金潛在缺口的預案。二是要堅決打擊各種形式的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當前,在互聯網金融、商業保險、企業融資領域還存在許多變著花樣的非法集資、股權融資和變相吸儲的行為,已經給群眾生活帶來了侵害,必須加大力度進行清理。三是監管部門要真正擔負起責任,實現所有金融活動和類金融活動的監管全覆蓋和無例外。監管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協力消除各類風險隱患和空白點,本著對黨和人民負責的精神,創新工作思路,開正門、堵邪道,堅決剷除各種金融風險的土壤。
基礎性關鍵領域的改革值得期待
中國經濟時報:2018年,在基礎性關鍵領域有哪些改革值得期待?
夏鋒:我認為,基礎性關鍵領域的改革至少有三項。
第一,農村改革將動真格。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鎖定農村。其中的農業農村改革創新是核心。例如,在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的基礎上,提出了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的「三權分置」;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農民將由此獲得更多的財產權利和財產性收入。
第二,產權制度改革將動真格。嚴格的產權保護是振興實體經濟的最大激勵。2018年,深化產權制度改革,重要的是實現不同所有制經濟產權平等保護,支持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穩定企業家預期,激發社會資本的活力,釋放企業家創新、創業的激情。
第三,以混合所有製為重點、以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為目標的國資國企改革將動真格。黨的十九大要求「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階段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頭戲。2018年,要下決心放開、放活大量處於競爭領域的國有企業和壟斷行業的競爭性業務,持續向社會資本推出一批重大項目,引導和鼓勵擴大社會資本參與,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結構中給民間投資提供市場空間。
胡敏: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要以此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力度和勇氣將改革進行到底。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依然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市場和政府的作用都要更好發揮,不能顧此失彼。我們期待的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利用政府換屆的契機,堅決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放管服」改革,推進簡政減稅減費,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微觀主體有活力創造更加友好的營商環境。其次,要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改革力度,堅決破除制約人才智慧發揮和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真正釋放知識分子的創造力。第三,要加大力度推進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改革,目前在滿足群眾社會公共服務需要的方面還有諸多短板,尤其是城鄉社區管理還有很大的欠賬,矛盾問題也很多,許多問題流於形式得不到解決方案。第四,要有更大勇氣加大幹部制度改革,既要激發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的能動性和積極性,又要健全容錯糾錯機制,能讓出於公心、踏實肯乾的幹部得到鼓勵、得到任用、得到舞台、得到公正評價。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帥
※智庫專家權威解讀2017中國經濟亮點(二)
※消費市場平穩發展轉型升級顯成效
TAG: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