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兩種導致結腸癌的細菌被發現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兩種導致結腸癌的細菌被發現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金梅爾腫瘤免疫治療研究所(Johns Hopkins Bloomberg—Kimmel Institut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研究小組近日在2月1日《細胞宿主與微生物》和2月2日《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兩組互補性研究。研究發現,結腸癌患者體內有兩種細菌,可促進結腸癌的發生、發展。這兩項發現為更有效地篩查和預防結腸癌提供了新的思路。

○ 編譯|干玎竹

○ 來源 | 搜狐健康

在美國,結腸癌每年奪去5萬多人的生命,而且發病率在20歲—50歲人群中呈上升趨勢。

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產腸毒素脆弱類桿菌和大腸桿菌這兩種特定菌群會侵入結腸粘膜層,並相互勾結,改變腸道微環境(如腸道營養物質和細菌生存所需的一切),這種改變會導致腸道出現慢性炎症和腸道上皮細胞的DNA損傷,最後導致腫瘤形成。

發表在《細胞宿主與微生物》的研究則在實驗小鼠體內復現了兩種細菌導致結腸癌的過程。

研究者、彭博-金梅爾腫瘤免疫治療研究所醫學教授Cynthia Sears的新發現表明,在沒有遺傳傾向的結直腸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患者的結腸粘膜被這兩種特定的菌群侵入。與多數細菌不同,這些入侵的菌株會直接在結腸上皮細胞附近形成粘性生物膜,而結腸上皮細胞正是結腸癌的發源處。Sears和她的同事認為,這些細菌群落的定殖最終可能導致上皮細胞癌變。

另外,大約有5%的結腸癌是遺傳所得,由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P )的遺傳綜合徵引起。在這種遺傳綜合征中,基因突變會引發了一系列的遺傳變化,這些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最終促使上皮細胞癌變。Sears說,尚不清楚產腸毒素脆弱類桿菌或其他細菌是否會在FAP患者的結腸癌變進展中起作用。

研究是這麼做的

為了研究細菌產生的生物膜與癌症之間的關係,Sears檢查了6例FAP患者的結腸組織。結果顯示,大約70 %的患者沿著結腸分布有片狀生物膜。研究人員使用基因探針來鑒定細菌種類,發現生物膜主要由脆弱類桿菌和大腸桿菌兩種類型組成。這一發現令人吃驚,因為結腸中至少含有500種不同類型的細菌。

對另外25份FAP患者的結腸樣品檢測表明,一種脆弱芽孢桿菌菌株的特定亞型,產腸毒素脆弱類桿菌(ETBF),會產生毒素,引起結腸炎症,觸髮結腸上皮細胞中某些致癌或促癌途徑。大腸桿菌會產生一種叫做大腸桿菌素的物質(由細菌基因組中的一組稱為PKS島的基因合成),導致結腸上皮細胞DNA突變。

Sears說:「結腸上皮細胞癌變正是這兩種效應的結合,需要這兩種細菌共存,才會促進結腸癌的發展。」

不幸的是,這兩種類型的細菌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兒童消化道內,可能導致年輕人結腸癌發病率的上升。

研究的意義

目前,結腸癌的只能用腸鏡預防,在鏡下可以摘掉腸道腫瘤的前期病變——息肉。如果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表明,生物膜在息肉之前形成,那麼在防癌體檢中就要加入生物膜評估或糞便鑒定來早期發現特定的細菌。一旦結直腸癌的發病機理被研究透徹,科學家將應用藥物或疫苗來預防細菌在結腸中定殖,或者可能用益生菌來驅趕結腸中的有害細菌。這些都是未來可以預防結腸癌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大醫 的精彩文章:

剩菜飯怎麼吃才科學?蔬菜、肉類、麵食各不同

TAG:狐大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