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郭英德: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說諸葛亮(四)| 【說三國】

郭英德: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說諸葛亮(四)| 【說三國】

原標題:郭英德:士人政治家的典型——說諸葛亮(四)| 【說三國】


士人的軍事謀略:「獨含天靈」



(一)神機妙算


在《三國志演義》小說中,諸葛亮不僅是忠貞的典範,而且是智慧的化身,是一位智慧超群的士人政治家。

諸葛亮的智慧首先表現為政治智慧,尤其是「三分天下」的政治智慧,但在小說中更突出的是他的軍事謀略。這一點與歷史並不相符。


歷史人物諸葛亮的突出品格之一是智慧,是善於把握天下大勢,善於總攬全局,制定戰略方針的政治智慧。在軍事方面,陳壽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敘述他「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應變將略,非其所長」,即諸葛亮善於管理軍隊,治軍嚴整,但出謀劃策並不是他的強項;他是治理百姓的才幹,優於當統帥的謀略,卻不具備在戰場上隨機應變、運用奇謀妙計的本領。有人認為陳壽貶低了諸葛亮,但根據歷史記載,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並不擅長出奇制勝。



陳壽《三國志》


《三國志演義》小說不僅充分表現了諸葛亮的政治智慧,而且通過大量的虛構情節,著力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表現出經天緯地、出神入化的軍事謀略,把諸葛亮塑造成了用兵如神的謀略大師,成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


在《三國志演義》里,諸葛亮出山後取得的「火燒博望」的勝利,便有很大的虛構成分。


在歷史上,劉備曾與曹操大將夏侯惇、于禁等相拒於博望,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這一事件發生在「三顧茅廬」之前,自然與諸葛亮無關,主要是劉備的智謀。但是小說卻移花接木,把這一事件安排在諸葛亮出山後,還使諸葛亮成為這場戰役中克敵制勝的英明指揮者。


小說先寫十萬曹軍揮師南下,氣勢洶洶,而劉備只有數千人馬,力量對比極其懸殊,渲染出一幅泰山壓頂的緊張場景。但是諸葛亮臨危不亂、從容不迫地調兵遣將。此時,關羽、張飛等人都瞧不起這位乳臭未乾的軍師,因迫於形勢才對他言聽計從,但都心存疑慮,就連大膽放權的劉備也「疑惑不定」。


結果,戰鬥的進程完全按照諸葛亮的預計發展,劉備軍隊大獲全勝,關羽、張飛這兩位心高氣傲的大將不得不對諸葛亮心服口服,稱讚他:「孔明真英傑也!」於是,諸葛亮料事如神的軍師形象初步得到了確立。


連環畫《火燒博望》


隨後的「火燒新野」事件也是純屬虛構的情節。諸葛亮在新野一帶,水火併用,層層設伏,讓曹仁、曹洪率領的十萬大軍先遭火燒,再被水淹,損失極為慘重。


從此,諸葛亮憑藉無窮妙計,不僅贏得了整個劉蜀集團的高度信任,而且使曹軍在跟劉蜀軍隊對陣之時,像得了「恐亮症」一樣,動不動就懷疑:「又中孔明之計也!」


在決定劉蜀集團命運和三分鼎立局面的赤壁大戰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更是大放光彩。


中國古代描寫戰爭,不管是早期的《左傳》還是晚期的《三國志演義》小說,在寫兩軍對陣的時候,往往是智斗的場面多於武鬥的場面,在鬥智斗勇當中,以鬥智為主。所以整個赤壁大戰實質上是敵對雙方的智力競賽。


歷史上的赤壁大戰,主要英雄是周瑜,諸葛亮除了出使江東,智激孫權聯劉抗曹之外,究竟還有哪些具體的政治、軍事作為,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


但在《三國志演義》小說中,諸葛亮成了決定赤壁大戰勝負的關鍵人物。整個赤壁大戰,能夠前前後後把過程和結果算計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的,就是諸葛亮。儘管他在吳國軍隊中身居客位,他卻是「赤壁大戰」的幕後策劃。


不信你看:孫、劉聯盟的建立,是由諸葛亮一手促成的;孫權抗曹的決心,是由諸葛亮使之堅定的;周瑜導演的「群英會」、「蔣干盜書」,黃蓋的苦肉計、詐降計,都被諸葛亮一一看穿。更重要的是,這場戰役關鍵性的計策——火攻計,也是由諸葛亮與周瑜共同商定的;而實行火攻的決定性條件——東風,更是憑藉諸葛亮的高超智慧巧妙地「借」來的。


可以說,孫、劉聯盟在奪取勝利的道路上每前進一步,都體現出諸葛亮獨特的智慧。如果沒有諸葛亮,周瑜打敗曹操不是不可能,但會是相當困難的。小說里的這種描寫當然不完全符合史實,卻突出表現了諸葛亮在整個赤壁大戰之中的超人智力。


在孫、劉聯盟與曹軍之間的矛盾中,在孫、劉聯盟的內部矛盾中,在與周瑜、曹操兩位傑出人物的鬥智中,諸葛亮的遠見卓識、雅量高致和神機妙算,一次又一次地迸發出耀眼的火花。周瑜對諸葛亮是又敬重又嫉妒,多次企圖除掉他,但諸葛亮都一一地從容化解,安如泰山,既使周瑜無可奈何,又維護了孫、劉聯盟,保障了戰役的勝利。

赤壁之戰「鬥智」的結果告訴人們,曹操之智不及周瑜,周瑜之智不及諸葛亮,諸葛亮才是大智大勇的頭號英雄。


在隨後的「三氣周瑜」、「劉備取漢中」、「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情節單元里,《三國志演義》小說也安排了許多虛構的情節,從多種角度入手,把諸葛亮的智慧謀略表現得精妙絕倫、淋漓盡致。


在與對手的軍事較量中,諸葛亮總是知己知彼,重視掌握情報,善於調動對方,善於打心理戰,善於「用奇」,或伏擊,或偷渡,或偽裝,或奔襲,虛虛實實,千變萬化,一次又一次地贏得勝利。在戰場上,諸葛亮即使處在劣勢,也能以少勝多,以劣勝強。即使失街亭打敗仗,他仍然臨危不亂,出其不意,「空城計」成了他智慧的傑作。



空城計


《孫子兵法·兵勢篇》說:「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虛實篇》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諸葛亮正是精通這些軍事原則、用兵如神、指揮若定的智謀大師。


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謀略,小說還常常運用對比、襯托等藝術手法。心高氣傲的周瑜,目空一切,卻多次感嘆:「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臨終時,他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嘆,強烈地表達了他力圖壓倒諸葛亮卻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善於用兵的曹操,在與諸葛亮交戰時,也總是疑神疑鬼,一敗再敗。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更是多次承認:「吾不如孔明也!」



(二)多智而近妖


《三國志演義》小說有意強調、突出諸葛亮的智慧,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比較現實的層面,就是大家可以理解的層面;另一個是像魯迅所說的「多智而近妖」的層面。

就比較現實的層面來說,諸葛亮一生非常謹慎,但在極其謹慎的過程中,他有時候也出一些奇招,出奇制勝,這個時候就表現出高超的智慧。


比如諸葛亮用「空城計」,必須知己知彼,既要知道自己的特點,也要知道對方的特點,更進一步地,得知道對方對自己了解的程度,這是很難的。諸葛亮知道自己的特點,這沒有問題;他也知道司馬懿的特點,這也沒有問題的;但他還要算到司馬懿能估計到我諸葛亮一生是極其謹慎的,不會採用這種極其冒險的計策,這就需要高超的智慧了。


小說寫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有時候雖然還是現實的智慧,卻已經有點出神入化了。


比如「借東風」,你說是天意還是人算?這就有點疑問。你說是天意吧,寒冬臘月,農曆十一月底,要刮東風,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按常識來說,可能幾百年上千年有這麼一次。而這次恰恰就被諸葛亮算中了。這裡描寫的主要是天意,只不過被諸葛亮恰恰算中罷了。雖然他在七星壇上祭風,煞有介事,裝神弄鬼,但還算不那麼「近妖」。



借東風


小說中還寫了諸葛亮更「近妖」的地方。比如「五出祁山」的時候, 諸葛亮跟司馬懿對陣,魏兵已經快要追上蜀兵了,這時候,「但見陰風習習,冷霧漫漫」,魏兵怎麼追也追不上。司馬懿心裡害怕了,說:「孔明善會八門遁甲,能驅六丁六甲之神,亦能呼風喚雨,袖褪乾坤。此乃六甲天書內縮地之法也。」(卷二十一《諸葛亮五出祁山》)所以收兵敗退。這麼寫就是「近妖」的描寫。


從總體上看,《三國志演義》小說的許多具體描寫中,與其說諸葛亮用的是妖術,不如說他的用智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所以大家還是比較能夠接受諸葛亮的那種人間的智慧,把《三國志演義》看成一種智謀大全,而其中核心的當然是諸葛亮的智慧。


在西晉的時候,人們就稱讚諸葛亮具有「獨含天靈」的智慧(《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注引《蜀記》引西晉太傅李興祭表)。到唐代,諸葛亮己被稱為「智將」。到宋代,蘇軾作《武侯廟記》,更是對諸葛亮的謀略大加頌揚,說:「密如神鬼,疾若風雷;進不可當,退不可追;晝不可攻,夜不可襲;多不可敵,少不可欺;前後應會,左右指揮;移五行之性,變四時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龍也!」(卷二十一《武侯遺計斬魏延》)更加突出了諸葛亮智力的「神奇」。


所以《三國志演義》中諸葛亮的智謀具有傳奇色彩,這是由來已久的。可以說,諸葛亮的驚人智慧和絕世才能,實際上是中國歷史上各種鬥爭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現在是和平年代,不打仗了,但「商場猶如戰場」,所以《三國志演義》可以成為商家攻略的智謀大全。「水煮三國」、「麻辣三國」之類的炒作,也可以看出作為智謀大全的《三國志演義》在現代延續著新的生命力。


作者介紹



郭英德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從事古典文學研究,在戲曲小說、散文史、古典文獻、學術史等方面卓有建樹。著有《中國四大名著講演錄》《讀三國 說英雄》等。



本文章由京師文會出品,轉載需同意


WEN



HUI

jingshiwenhui


?


顧問


郭英德


主編


圖文編輯


馮浩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文會 的精彩文章:

李匯群:說「鳳冠」
士人政治家的典型 ——說諸葛亮(二)|【說三國】

TAG:京師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