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問號:絕命時刻的絕命人物

歷史問號:絕命時刻的絕命人物

原標題:歷史問號:絕命時刻的絕命人物


作者:虛聲


歷史不存在如果。但很多時候忍不住去想一想:如果孫中山不死,或晚死十年,中國歷史會怎麼走?國共會不會分裂?如果國共不分裂,歷史必然是另一番景象。


即便在孫中山死後,國共依然存在繼續合作的空間。但是只從那個人死後,這種空間就不存在了。


這個關鍵人物,就是廖仲愷。

黃埔軍校是蔣介石崛起之地。但當時蔣介石在黃埔軍校走馬上任當校長時,只能排名第三:第一當然是孫中山,排名第二的是黨代表廖仲愷,第三才是校長蔣介石。



孫中山死後,廖仲愷是黃埔軍校一把手,蔣介石排第二。如果廖仲愷活著,「中山艦事件」很大概率不會發生。可以說孫中山之後,廖仲愷是唯一能制約蔣介石的人。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亂鬨哄的歷史。雖然很亂,但卻又有明顯的規律可尋。這三次混亂之中一共出現三個轉折點。每個點上又有一個關鍵人物。


第一次混亂,革命黨和腐朽的晚清政府對抗,直到清政府滅亡。混亂起點是1898年,譚嗣同走上刑場,滿漢精英決裂,隨後十幾年,朝廷和革命黨之間戰爭不斷,生靈塗炭,國人遭遇,終於在辛亥年,朝廷失敗。譚嗣同,歷史絕命者。



第二次混亂,國民黨和北洋軍閥之間的對抗,新舊軍閥之間的戰爭,直到北洋軍閥覆滅。此次混亂的起點1913年,宋教仁被刺殺,孫中山和袁世凱決裂,隨後十幾年,軍閥混戰,生靈塗炭,國人遭殃,袁世凱死沒有結束,孫中山死也沒結束。宋教仁,歷史絕命者。



第三次混亂,國共對立,直到共產黨把國民黨趕出大陸,方才告一段落。國共內戰的起點是1927年國民黨清黨。再往前推一點,是1926年的中山艦事件。其實還可以再往前推,是1925年的廖仲愷之死。廖仲愷是歷史第三位絕命者。他的死,意味著國共決裂不可避免。


1925年3月12號,忙碌了一輩子的孫中山見上帝去了。對於近代史上最偉大的失敗者,他配得上任何稱讚。但任何稱讚也不能改變事實:孫中山留下一個爛攤子。

爛攤子上有各種軍閥,形形色色的軍閥,大大小小的軍閥。他們住在防衛森嚴的房子里,吃著山珍海味,懷裡摟著偷來、搶來、引誘來的美女,挺著小肚子,需要消化了,就舞槍弄棒、擺弄各種武器;需要思考了,就盤算著打仗、估算打別人或者被別人打的概率和勝算;需要意淫時,就幻想一統天下當皇帝、天下人匍匐在自己腳下的場景。


他們卻從不問老百姓死活,也不管同胞們的血肉,甚至不顧四方環伺的打中國主意的鬼子們。他們唯一關心的就是,打更多仗,搶更多地盤,佔有更多金銀財寶和美女。


爛攤子上有各種賣淫者,有各類出賣身體的妓女和嫖客;也有各種出賣精神的專家教授學者。身體賣淫者靠自己的皮肉贏得一點點可憐的生存基層或片刻精神麻醉。精神上的賣淫者則是靠無恥的販賣各種犯賤的觀點贏得顏如玉和黃金屋。


爛攤子上有各路強盜。不管是經商還是走路,可能就被黑了。如果你有財,就有人劫財。如果你有色,就有人劫色。如果你啥都沒有,而強盜以為你有,也會被劫。最可悲的情況是,你明明啥都沒有,強盜們假設你啥都有,結果沒有劫到,結果……請自己發揮想像吧。


面對那樣一個爛攤子,孫中山也是痛心疾首,便勉勵同志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那麼孫中山寄託厚望的同志們該怎麼辦呢?當然繼續革命。孫中山想不到的,繼承者們繼續革命之前,要耍一耍千年以來老祖宗留下的國粹,繞孫中山的遺產而內鬥。



孫中山遺產中有一項特別有價值,繼承權。


革命黨內有四人能量巨大,分別是廖仲愷、胡漢民、汪精衛、許崇智,四元老,四巨頭,四大派系。他們如同國民黨內部的四大天王,位高權重,打個噴嚏都能讓很多人感冒。


但是在蔣介石眼中,四人都多餘,真正應該繼承孫中山衣缽的人應該是自己。


孫中山死時,蔣介石和四人地位相差甚遠。

四大巨頭之中,廖仲愷、胡漢民、汪精衛是玩政治出身,並且一直玩政治。蔣介石想要在短時間內從政治上超過他們三人,幾乎是不可能的。蔣介石的真正對手是玩軍事的許崇智。孫中山要建黃埔軍校,首先想到許崇智。



許崇智所以沒當黃埔軍校的校長,原因有公有私。


公的一方面,籌備黃埔軍校需要去蘇聯考察,許崇智當時在廣東搞軍事,走不開。私的一方面,許崇智當時位高權重,在廣東吃香喝辣享受生活,大老遠跑到人生地不熟的蘇聯,還不知道啥樣呢。當時國民黨比較亂,人事安排變動很大,外出跑一圈回來可能啥就沒了。這就是凡是掌權之人均不願挪屁股的原因。如果黃埔軍校校長是許崇智,那麼蔣介石的命運必然更加坎坷,那麼近代史必然是另外一個走勢。


孫中山死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許崇智被任命為軍事部長兼廣東省政府主席,當時地位僅次於國民黨三巨頭的汪精衛、廖仲愷和胡漢民,在蔣介石之上。


許崇智還有一層身份——蔣介石的結義兄弟。



蔣介石看得很明白,其它都是假象,槍杆子才是真實的。想要緊握槍杆子,必須跨過許崇智。許崇智在軍界資格比蔣介石老,地位比蔣介石高。蔣介石看的很清楚,成為革命領袖之前,首先要成為軍方領袖,成為軍方領袖之前必須讓許大哥挪動一下。


怎麼挪呢?最好用政治手腕。政治三巨頭都是老資格老油條。


孫中山死後,左派的廖仲愷是黃埔軍校黨代表,從二把手升級為一把手。校長蔣介石只能排在第二。廖仲愷旗幟鮮明地擁護孫中山的新三大政策,以左派面貌出現。胡漢民也是老資格,身後有許崇智,以右派身份出現。

汪精衛呢,因為老革命(刺殺過攝政王)、老資格(跟著孫中山很早)、被信任(孫中山遺囑汪精衛代為起草的),就以左派臉孔出現,實際上是個中間派,左右搖擺,哪邊肉多就往哪邊傾斜。


如此利益糾纏,剪不斷理還亂。按常理,不知何年何月能分出一二三。


但非正常的情況出現了,不僅很快分出高低,而且所有人都成了蔣介石走上國民黨領袖地位的墊腳石。廖仲愷不不明白的遇刺。胡漢民和許崇智被迫出國。


左派的廖仲愷認為,孫中山可以效仿列寧,中國可以變成蘇聯,前提是和蘇聯建立關係。廖仲愷用他的法學知識,積極奔走,多方演說,在國共合作之際出盡風頭。一時間大有孫中山最大他第二之勢。特別是黃埔軍興起,東征勝利,廖仲愷的巨頭地位更為明顯。因為廖仲愷才是黃埔軍校一把手,蔣校長只是第二位。


孫中山死後,廖仲愷堅持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新政。十年之前,宋教仁因堅持南北議和,堅持實行內閣制度,在國民黨內部遭到孤立,甚至被扇了耳光。十年之後,廖仲愷所處的環境也差不多,因為堅持聯俄聯共被右派孤立。


十年之前的宋教仁,終究因為過於執著於政治理想慘遭殺害。十年之後的廖仲愷的結局也是一樣。



為什麼會如此這般呢?國民黨搞精英革命,和傳統意義上拋頭顱灑熱血的模式相差甚遠。國民黨高層多半都是那種一邊享受生活,一邊賣弄嘴皮子。大家開會時吵吵嚷嚷,必要時爭到臉紅脖子粗,實在氣不過就揮巴掌舞拳頭,但是之後還是該幹嘛幹嘛。


傳說中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正因如此,孫中山才政策左轉,開始扶助農工,試圖改變精英革命路線,把工人和農民拉進來。廖仲愷的工作作風非常踏實,整天到基層演講宣傳,不辭勞苦,不計回報,屬於那種埋頭苦幹之人。十年之前的宋教仁也是為了政治理想積極奔走,卻慘遭殺害。

按照傳統來看,廖仲愷的結局已經註定。他的工作模式註定要得罪很多人。


那麼廖仲愷接班概率如何呢?先看看孫中山死前留下三分遺囑,即著名的《國事遺囑》、《家事遺囑》和《致蘇俄遺書》。《家事遺囑》暫且不提,看看《國事遺囑》和《致蘇俄遺書》。


先看《國事遺囑》:

余至力於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作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


主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孫文  三月十一日補簽

再看《致蘇俄遺書》: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大聯合中央執行委員會親愛的同志:

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時轉向於你們,轉向於我黨及我國的將來。你們是自由的大聯合之首領,此自由的共和國大聯合,是不朽的列寧遺於被壓迫民族的世界之真遺產。帝國主義下的難民,將藉此以保衛其自由,從以古代奴役戰爭偏私為基礎之國際制度上謀解放。我遺下的是國民黨,我希望國民黨在完成其由帝國主義制度解放中國及其他被侵略國之歷史的工作中,與你們合力共作。命運使我必須放下我未竟之業,移交與彼謹守國民黨主義與教訓而組織我真正同志之人。故我已囑咐國民党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地狀況之羈縛。為達到此項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與你們提攜。我深信,你們政府亦必繼續前此予我國之援助。親愛的同志!當此與你們訣別之際,我願表示我熱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將破曉,斯時蘇聯以良友及盟國而歡迎強盛獨立之中國,兩國在爭世界被壓迫民族自由之大戰中,攜手並進以取得勝利。


謹以兄弟之誼,祝你們平安!


孫逸仙(簽字)

按照這兩份遺囑交代,之後的政策要按照新政策走。


按照當時的形勢,如果按照既定三大政策走,廖仲愷最有可能上位,繼承孫中山的衣缽。



如果政策回到老三民主義,就是胡漢民上位。但不論往前還是往後都不容易。因為左右兩派都自詡為孫中山的追隨者,代表孫中山革命方向。誰反對自己就是反對孫中山,就是反對革命,就該千刀萬剮一百遍。似曾相識的一幕再次出現了:你死或者我亡!


兩派激烈對立的結果,造就國民黨歷史上最大一樁醜聞:身為最高領袖接班人廖仲愷,在中央黨部門前遇刺卻不了了之,最後成了一個謎團。


政治就是如此詭異,可以讓最複雜的事兒變得簡單,也可以讓最簡單的事兒變得複雜。


孫中山搞革命,有很濃的幫會性質,其中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徵就是暗殺。

當年暗殺成風起。最有名的暗殺有兩類。汪精衛因暗殺攝政王未遂而名聲大噪。徐錫麟暗殺安徽巡撫恩銘。實際上恩銘是徐錫麟的恩師兼伯樂。徐錫麟在公眾場合向連射數槍。恩銘當場沒死,之後不治身亡。


徐錫麟被鋪後出現這樣一幕:徐錫麟被士兵押出來,在院子里見到同事們,關切地問:「大帥安否?」那是情真意切,彷彿是別人殺了恩銘。同事也被這一幕整得莫名其妙。一位同事氣得直跺腳:「畜生,大帥待你何等恩厚,現被你槍殺,還敢問安否?」徐錫麟則坦然笑曰:「問大帥安問正是私誼也。槍殺恩銘,此乃正義也。」



公堂之上再次出現了這一幕:「恩銘待你不薄,為何刺殺?」徐錫麟則說:「恩撫待我,私惠也;我殺恩撫,天下之公也。」


鑒於革命時代的特殊性,敵我之間的激進手段也可以理解。當這個風吹到革命黨內部,同志之間搞暗殺,就變成歪風邪氣。


那股風,就是蔣介石和盟兄陳其美刺殺陶成章開啟的。


原本玩暗殺,大家還有顧忌,殺陶成章,相當於開了戒。隨後宋教仁被殺,而且死得不明不白,最終也不知道是北洋政府的人殺他還是革命黨內部殺他。又過幾年,精於刺殺的陳其美被刺殺,他倒是死得很明白,是北洋政府幹的。而廖仲愷被刺殺有一點很明白,是國民黨內部勢力殺了他。


孫中山死後,廖仲愷公開發表《革命派與反革命派》一文:「現在吾黨所有反革命者,皆自詡為老革命黨,擺出革命的老招牌,以為做過一回革命黨以後,無論如何勾結官僚軍閥與帝國主義者,及極力壓制我國最大多數之工界,也可以稱為革命黨,以為革命的老招牌,可以發生清血的效力。不知革命派不是一個虛名,那個人無論從前於何時何地立過何種功績,苟一進不續革命,便不是革命派。反而言之,何時有反革命的行為,便立刻變成反革命派。」喜歡這篇文章的讀者,小編推薦大家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 疾風倁勁草 可閱讀更多精彩好文。


文章很形象的描述了國民黨右派,對包括孫科在內的國民黨老派人物刺激很大,覺得廖仲愷很不像話。廖仲愷不僅僅嘴上說,還在行動上表達出來,整天和工人學生混在一起,去宣傳、去鼓動、去發表演說,為底層發聲。不僅如此,還擔任省港罷工委員會顧問!


要知道,罷工那些活都是共產黨乾的,是要發動基層對付上層的革命。國民黨一直走精英革命路線。上層很多人都是國民黨搞革命的贊助者,實際意義上的衣食父母啊。

廖仲愷這麼搞法相當於挖國民黨根基。當初孫中山本人那麼搞,已經惹很多人不爽。何況廖仲愷還不是孫中山,還沒有登上大位呢。1925年8月,孫中山死後五個月,一股熟悉的風在廣州吹過:傳言有人要刺殺廖仲愷。



汪精衛親自寫條子給廖仲愷:有人對你不利。


同樣的風在1912年刮過,那是傳言要殺陶成章;1913年也刮過,那時傳言宋教仁有生命危險。估計很多人會很納悶:既然要殺人,幹嘛還要吹風呢?


答曰:政治上殺人是不得已而為之,而且風險極大。政治舞台雖然殘酷,但和自然界的叢林法則是兩回事。叢林之中,是大吃小,強吃弱,天經地義。政治舞台考驗的是智慧和耐心。


政壇能混到被刺殺的,都是領袖或者是一個派別的領導人。那種人通常能量極大,背後有一大堆支持者。支持者之中,即有飽讀詩書的才學之士,也有亡命之徒。弄不好是要引來報復的。看看當年蔣介石殺了陶成章,趕快逃到日本去避禍。慢了就危險了。要不是後來國內形勢大變動,估計蔣介石同志要長時間在日本流亡了。


所以政治上殺人,那是威逼利誘統統無效之後,逼不得已的選擇。


上上之策是利益交換,能談攏最好,大家都不吃虧。



談不攏,那才是威脅。

吹風,相當於最後通牒。


如果在1912年風起時,陶成章表態孫中山是光明偉大白璧無瑕的革命領袖,表態支持陳其美當浙江都督,那麼陶成章不僅不會死,還會成為陳其美的貴客,說不定還會義結金蘭,成為蔣介石大哥的大哥。


如果1913年風起時,宋教仁表態說俺累了,想去國外修養一陣子,那麼他不僅不會死,還可以從當時的大總統那裡領到一筆豐厚的路費,不夠花還能繼續要。


同理,如果1925年風起時,廖仲愷表態總理不在了,還要依靠老革命同志領導,要防範蘇聯亡我之心,要防止共產黨人對我黨滲透,那麼他不僅不會死,還真有可能得到右派支持,躋身為最高領導人。



為啥沒有出現那種妥協的局面呢?因為每個人都有原則,都有自己的底線。以1912年陶成章為例,浙江是人家原來光復軍拿下來的,憑啥要退讓?再看1913年的宋教仁,一生理念和信仰就為了那個制度。讓人家放棄理想,相當於要了人家命。沒了理想生命也就沒有任何意義。還不如抗爭一番。1925年的廖仲愷也是一樣,他堅信憑藉新三民主義可以讓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就像俄國那樣。


所以別說吹風,就是刀架到脖子上也休想讓他屈服。


8月18號,國民政府一次會議上,也就是廖被暗殺的前兩天,汪精衛寫張條子給廖仲愷提醒他。廖仲愷當即表示:為黨為國而犧牲是革命家的夙願,何有顧忌!


8月19號,被暗殺的前一天,又有人將確切消息告誡廖仲愷,廖仲愷回答:「值此黨國多難之秋,個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所終日不能忘懷者,為罷工運動及統一廣東運動兩問題尚未解決!」


廖仲愷的話,頗有千年之前的凱撒之硬氣和百年之前的林肯之洒脫。




8月20號來了。上午八點鐘,廖仲愷和何香凝去中央黨部開會。在國民黨中央黨部門前,廖仲愷登至第三級石階時,突然竄出兩個暴徒向他開槍射擊,大門鐵柵內也有暴徒同時開槍,共射二十餘發子彈。



廖仲愷身中四槍,在送往醫院的路上死去。


和宋教仁一樣,廖仲愷死在人生最巔峰,在人生最華美的時刻凋謝。


廖仲愷死後,國民黨的態度是避而不談,把廖仲愷當成革命烈士供奉起來,但在追查兇手方面卻是避重就輕,玩的是權術運用和利益交換。


那麼是誰殺了廖仲愷呢?懷疑對象只有三個:蔣介石,胡漢民,許崇智。


蔣介石殺廖仲愷的理由有很多:一,有暗殺前科;二,廖仲愷在,蔣介石在黃埔軍校只能排在第二位;三,廖仲愷死,蔣介石是最大受益者,並且得到了最大利益;四,蔣介石是一個崇尚實際利益的權謀主義者。


胡漢民殺廖仲愷的理由:一,直接利益衝突,左派右派爭奪革命法統,你死我活;二,維護國民黨傳統,他認為自己才代表孫中山革命精神;三,他認為廖仲愷所作所為傷害國民黨基礎,利益可以交換,而原則不可以交換。


許崇智殺廖仲愷的理由:幾個人中,許崇智最沒有殺廖仲愷理由。因為不論往哪裡走,許崇智都沒有機會成為孫中山的繼承人。但右派掌權顯然對他利益更大。特別是他和胡漢民關係很近。如果聯手幹掉廖仲愷,他二人極有可能聯手控制當時的局勢。喜歡這篇文章的讀者,小編推薦大家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 疾風倁勁草 可閱讀更多精彩好文。


廖仲愷死後,由蔣介石、汪精衛、許崇智組成特別委員會,控制局勢和負責案件處理。那是蔣介石第一次進入核心決策層。特別委員會很快抓住幾個兇手。審理之下,竟然發現兇手和胡漢民的堂弟以及許崇智心腹梁鴻楷有關係!也就是說胡漢民和許崇智都脫不了干係。


其實不用審也知道,敢在國民黨黨部大樓,又能在國民黨黨部大樓門前殺人者,必然和國民黨巨頭千絲萬縷。


更為有趣的是,抓住的幾個兇手不是正真的兇手。廖仲愷身中四搶,其中有三顆子彈出自大口徑槍支,但並不在致命處。真正致命傷是第四顆子彈,從小口徑搶中射出。也就是說在暴徒行兇之際,還有人在打暗槍。


是誰打暗槍?從哪裡打暗槍?現場就在國民黨黨部大樓前面。暗槍顯然來自大樓內部。



對這個結果,三人組表示很惆悵。惆悵之餘,則是各有各的打算。許崇智一身泥水,能涉險過關就已經謝天謝地。


汪精衛和蔣介石兩人相視一望,心中有了一本帳:何不如此這般?


對汪精衛而言,原本左派和右派爭得不可開交,他夾在中間勝算不大。這下好了,廖仲愷被殺掉,而胡漢民則深陷泥沼。左右兩個競爭對手一下子沒了,孫中山的寶座在前面向他招手。汪精衛在心中笑三聲曰:天助我也!但是他隱藏了歡喜,換上一副正義悲憤的神情,發揚痛打落水狗精神,決心置胡漢民於死地,以絕後患。



8月25號夜,廖仲愷被殺之後的第五天,一小隊人馬直撲胡漢民家。他們是汪精衛和蔣介石指使的黃埔學生軍,奉命逮捕胡漢民。他們得到的命令很特別:「如果胡漢民同志不配合,可以就地正法。」就是想要胡漢民的命。


胡漢民聽到門外嘈雜的聲音,感覺不妙,趕緊以最快速度下床穿上衣服從後門逃跑。不愧是幹革命的,敏捷程度堪與西安事變中的蔣介石媲美。


跑到街上的胡漢民腦子裡一片空白,靜下來之後很快就推斷出一個大概:此時此刻敢在廣州動老子的,有能力動老子的,肯定是汪精衛和蔣介石那對浙江佬。想趁機要老子的命,沒門!先躲一躲,日後再跟你們算賬。


問題是往哪兒躲呢?大家這一起這麼多年,彼此了如指掌,就廣州那點地方,都熟悉。胡漢民感到危險逼近。突然之間,腦袋裡打了一個雷,靈感來了:那個地方肯定安全!


沒多久,汪精衛家的門鈴響了,汪精衛老婆陳璧君看見了衣衫不整的胡漢民非常驚訝。胡漢民的情形可以構成一行字:陳璧君救我!


噓寒問暖之下,胡漢民講了大致事情經過,概況起來就一個意思:汪兄誤會我,要殺我。陳璧君很鬱悶,大家同志這麼多年,也沒有深仇大恨,精衛哥哥也不是狠人,何故此時痛下殺手?不行,要問個明白!


陳璧君打電話給汪精衛曰:「胡先生究竟犯了什麼罪,你要派人深夜前去緝捕?」


汪精衛估計胡漢民不會束手就擒,死定了。聽到電話響了,還以為是好消息,哪知是家中那位強悍的女領導。汪精衛也很納悶,自家領導怎麼知道的?


現在不是懷疑的時候,領導是萬萬得罪不起的,為了避免誤會只好義憤填膺曰:「反動派就要捉,捉了就要殺!這樣做是大快人心!」


陳璧君低聲曰:「胡先生現在我們家裡。」


汪精衛直接把電話給扔了。


第二天大家聽到消息,再次一片嘩然。


廖仲愷死,民憤很大。那是因為廖仲愷很重要,死得不明不白,社會需要真相。胡漢民和廖仲愷一樣分量很大,而且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胡漢民是兇手,貿然抓人,那是踐踏遊戲規則。


當然,如果前一天晚上直接把胡漢民捕殺了,捏造一點證據又另當別論。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汪精衛和蔣介石都明白,除掉胡漢民的機會過去了。對蔣介石而言,胡漢民並不是首要目標,他甚至不想胡漢民死。胡漢民死了,汪精衛直接上位,事情就不好辦了。胡漢民活著,以後可以在二人之中耍手段。



蔣介石所以和汪精衛合作,主要是為換取汪精衛的支持,對付許崇智。胡漢民是汪精衛高升一步的絆腳石。許崇智則是蔣介石統領軍界的絆腳石。


9月18號,基本擺平胡漢民的汪精衛暫時成了國民黨新老大,讓蔣介石以「廣州衛戍司令」的名義「全權處置粵局」。當時以許崇智實際掌控的力量,如果調粵軍入廣州,誰也不能拿他怎麼樣。但是許崇智認為,如果一個軍人太過刺眼,必然會引起未來領袖的猜疑。許崇智相信蔣老弟會暗中幫一把。


然而許大哥沒有成為領袖的野心,不代表蔣老弟沒有成為領袖的慾望。身為軍人的許大哥不明白,蔣老弟奔著領袖去的,沒必要在軍方和稀泥。


蔣老弟不僅將許大哥縱容部下、勾結右派刺殺廖仲愷的事給捅出去,還添油加醋把徐大哥之前干過貪贓枉法等種種劣跡一併散布。這是第一招,毀其名節,佔領道德制高點。第二招則是防患未然,為了防止徐大哥動粗,蔣老弟還爭得粵軍之外的其他各軍的支持。第三招,分化瓦解,使出搞關係的絕活,拉攏對許大哥不滿的粵軍將領。


許大哥一看這情況,心裡拔涼:這個蔣老弟是想要我命啊!



此時許大哥才想到防人之心不可無,想調回部隊,以武力保衛自己的地位,但為時已晚。蔣老弟已經先下手為強,已經命令黃埔軍校學生軍搶佔戰略要地,防止粵軍回師廣州;同時又派遣黨軍和學生軍包圍了駐在虎門、太平、東莞、石龍等地粵軍,將其全部繳械。不僅如此,蔣老弟黃埔學生軍包圍了許大哥的住所,和許大哥暢敘舊情。


怎麼敘的呢,蔣老弟深夜派人送了一封親筆信給許大哥,說許大哥如不「卸職」,無以對總理在天之靈。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滾蛋就讓你好看。


當然也不全是威脅,還有利誘。蔣老弟在信中對許大哥許諾:暫離粵境,期以三月,師出長江,還歸坐鎮,恢復令名。盤纏老弟已經給大哥準備好了:去上海,路費兩萬塊。許崇智眼見大勢已去,灰溜溜去上海了。此後又出國,蔣老弟再次資助路費二十萬。


許崇智便從國民黨舞台上消失了,再回國已無用武之地。


從8月20號廖仲愷被殺,到九月份胡漢民和許崇智黯然離開。後孫中山時代的權力架構實現重組。四巨頭一死兩傷。原本不是巨頭的蔣介石憑藉超強的政治手腕成為新巨頭。那是蔣介石平生第一次展示出非凡的政治手腕。


廖仲愷死後,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試探出共產黨的虛弱,一年之後揮舞屠刀,屠殺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開啟攘外先安內的模式,隨後國共內戰十年,未分勝負;再聯手抗戰八年,之後又是四年內戰,終於分出勝負。但台灣問題至今懸而未決。


究竟是誰殺了廖仲愷,是誰用小口徑手槍射出那顆致命的子彈?


答曰,迷。


然而廖仲愷死後,國民黨內已經無人能制約蔣介石,國共分裂在所難免。


所以說,廖仲愷,是宋教仁與譚嗣同之後,第三位絕命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口談兵 的精彩文章:

中國春節祥和 印度洋劍拔弩張 謹防走火!
太平洋上的驚天血案(四)

TAG:刀口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