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悅納自己,用「心」接納

悅納自己,用「心」接納

以前很少參加心理諮詢師協會的沙龍活動,以為真的是聊天分享式的「沙龍」。

2月10日,有幸參加了主題是「與父母和解」的沙龍活動,看到老師們細緻地講解、點評的時候,看到大家認真地聽講、記錄的時候,為自己當初的想法汗顏了一把。

「與父母和解」這個主題,似乎觸碰到了我內心的按鈕,我有了強烈的想要表達分享一下自己經歷和感悟的衝動。

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置身溫暖的氛圍里,此時的我,心中想到的已不再是過去灰暗色調的被傷害經歷,也不再有孤獨怯懦瑟縮著的感覺,而是平和的、寧靜的。

我認為從心理的角度看,人真的是主觀存在的。個人的心態很容易就會影響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是否能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特別是與父母之類的親密關係,取決於是否有一個好心態。

畢竟道理大家都懂,但真的從心眼兒里認同、接受,進而在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上表現出來,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記憶中,從小我就是別人口中的反面教材 ,「學習不好、不聽話、不合群、不討人喜歡」等等都是我的標籤。

所以挨揍就成了我的「家常便飯」。

家常到怎樣的地步呢,正吃飯時,爸爸會突然拿著筷子在我頭上梆梆來幾下「看到你就煩!」;和弟弟一起犯錯時挨打的那個總是我,理由是:「誰讓你是當姐的!」「肯定是你讓你弟弟做的!」;在外面受欺負了,回到家裡得到的不是安慰而是呵斥,甚至是挨打「你咋恁沒出息哩!人家打你你不會打人家?哭啥哭!」

……

類似的經歷還有很多,直到上初一那年,挨了最重的也是最後一次打。

可能是父母看到了我當時眼中的反抗和些許仇恨,覺得我長大了,再打怕我記仇吧,從此沒再打過我,可是,我並沒有減少除了挨打之外其他被傷害的感覺。

我那樣盼望著能夠快些長大,我不喜歡童年,因為它一點都不美好。

總覺得自己真的像爸爸媽媽說的那樣一無是處,什麼都不行,心裡很想反抗,很想吶喊,想要證明我不是那樣的,但是又覺得自己很無力。

所以,有時候我會變本加厲地惹事,想要得到別人的注意,因為小小年紀的我總會想「是不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也不會有人在意」……

上學時,我也曾努力過。在小升初考試時,取得過學區前十名的成績,但是在我爸爸眼裡那是他揍我的效果,在我媽眼裡是「瞎貓撞見死耗子」……

所以我還是以「渣子生」自居,同時因為沒有持續的內在動力,成績一直就那樣不上不下地吊著。

每次聽到父母和老師說「你以為你學習是給別人學的嗎?還不都是給你自己學的!」我都覺得莫名奇妙。

高三之前,我一直覺得我就是為父母在上學啊,因為別人的孩子都在上學,我不上學會讓他們覺得丟人。

在與同學朋友相處時,我也找不到自我。

記得中考前我買了套輔導材料,同桌看到就說:「讓我用用吧,反正你也不看」,我心中雖然難受,但是依然笑著說「是啊,反正我也不看,你看吧」……

後來與戀人相處也是一樣,太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溫暖了,所以我總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去奉獻和溫暖,去盡自己的一切討好別人。

因為我覺得想要別人怎麼對你,你就要先怎樣對待別人,想要別人對你好,你就要加倍對別人好才行。

最初與女兒相處時,我也是戰戰兢兢的,生怕自己孩童時期的經歷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女兒身上。

我總是小心翼翼地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和聲音,甚至是表情,希望給女兒的都是溫暖的,希望她見到的媽媽都是陽光正能量的。

可是,我發現孩子並沒有因此而開朗,甚至依然向著我不希望的那樣去發展了:內向、膽小、不敢大聲說話,沒有安全感……

直到後來,我越來越發現我並沒有父母所說的那樣差,那樣不好,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也可以很拔尖,比如體育就是我的特長,但有同學甚至我父母說那是我的遺傳基因好,是自身的先天條件好才取得的成績。

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為了取得好的成績,我曾經付出的努力,忍受著岔氣時那種窒息般的疼痛還堅持繼續訓練的痛苦,知道老師要選籃球隊員積極表現自己時那殷切的心情……

慢慢地,我越來越覺得他們給我的「標籤」不是真實的我,

我需要重新認識我自己,這個過程很漫長也很不輕鬆。

正視自己

很多受心理障礙困擾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自我認知的偏差,或過分妄自菲薄,或過分驕傲自滿。而我以前屬於特別自卑的那種,而且是表面看不出來的那種自卑。

從小的經歷讓我覺得我是連父母都不認可的人。

或許是從父母那裡聽多了「你這不行、那不行」之類的否定話了,以前真的從心底里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即使自己努力想要做好,想要證明自己不是不行,即使在別人眼裡自己做的也並不差,但是還是會怯怯的。

特別是自己的看法與別人的不一致時,總是首先懷疑自己,甚至放棄自己的觀點。

表現在人際交往中就是不會說「」,不懂拒絕,甚至有過分的「犧牲精」,經常忽視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有時甚至幻想著自己以「見義勇為」或為維護公眾利益的方式離開,以顯示自己曾來過這個世界。

學習心理學之後,我學會了客觀的審視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和角度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最終正視自己,逐漸能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能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正視了自己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給自己一個看待周圍世界的最佳視角。

正視了自己,進而就能更加輕鬆地去正視過去,正視那些曾經給自己帶來無數傷痛和壓抑的過往,正視那是現實已經發生了的,不可能改變的「過去式」。

只有不逃避不粉飾地看待過去,才讓自己有可能走出那些「過去」帶來的陰影。

堅定自信地在如今的「現實」中活出真自我,用柔和、舒服的方式去與父母、女兒乃至身邊人相處。

理解自己

理解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有那些不良情緒的出現是必然的。理解自己的「怨恨」或芥蒂的出現是正常的心理反應,理解自己的一些行為和做法是自己對外界刺激做出的反應,了解它們的「運行機制」後,才能更好的去處理它們。

然後要做的就是以己推人了,通過對自己的理解,換位思考後去理解父母的態度和行為,理解他們的「人生不易」。

比如父親:

他是在眾多兄弟中最不受重視的人,動輒就挨揍,即使在結婚有了孩子之後,還把平時賺的錢全部上交給爺爺,想問爺爺要些錢買雙鞋子,都能被爺爺狠狠地打一頓。

了解了父親的這些過去,才理解了現在父親對買鞋子那種特有的固執做法。

原來父親從小就是在打罵環境中長大的,原來他不知道除了罵和打之外怎樣教育子女。

比如母親:

曾經她是家裡人人艷羨的對象,有學歷、有顏值、有身高、有手藝、會顧家,挑剔的奶奶也對這個媳婦高看一眼。

但就因為頭胎生了我這個女兒,重男輕女的奶奶就指著爸爸說「看你操得好良心啊,恁媳婦給你生了個閨女」。

爸爸聽說媽媽生的是女兒後,不管不顧,就讓媽媽在產床上從凌晨四五點一直躺到天亮。

媽媽也覺得是我的出生讓她在家裡的地位一落千丈。

了解了父母的經歷和心境,就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帶給自己傷痛和陰影事件發生的原因,理解那些事實的存在也是有它們特定「合理性」的。

不斷的正視自己、理解自己的過程也是不斷發現不足,完善自我的過程,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過程。

正視自己讓自己客觀的認識自己,理解自己讓自己主觀上認可自己,那麼最後要做的就是:

悅納自己

接納自己作為人的「不完美」,學會欣賞人生的「缺憾美」,從內心深處愉悅地接納自己的一切,因為無論好的壞的那都是真實的自我。

人生短短几十年,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會先來,以前是無助的惶恐,而現在想要積極地過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天!

不再因為一句話、渴望一種親密關係一味妥協地去與朋友相處;不再死死守著枯井一樣的婚姻,積極做出改變,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不再小心翼翼地出現在女兒面前,而是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給她看到真實的不是那麼完美的媽媽。

沙龍活動中,有老師問我,怎樣跟父母和解的,我不知道他想知道具體的和解「事件」、還是和解「時間」或者是和解的「儀式」?

其實,我覺得我與父母的和解,並沒有多麼強烈的儀式感,也沒有具體的時間或事件,雖然在離婚時曾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讓我從心裡感受到了有靠山的溫暖。

我想,大多數人在處理與父母的隔閡時,也跟我一樣並沒有極端地去表達自己的怨或恨,而是表面平靜而內心存有芥蒂的。

而我所理解的與父母的「和解」,就是我從內心深處理解了他們,用我的「」去接納了他們,包括他們帶給我的好的壞的回憶。

以前我為他們置買禮物,是當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去做,而現在,我是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做,同樣的事情,內心感受卻是完全不同的。

真正地把過去那些負面經歷淡化,甚至平靜地看做是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個個不夠漂亮的小風景,真正用心去愛同樣不完美的他們。

過去既然不能改變無法抹去,那就去接受它,我自己都愉悅地接納了不完美的自我了,又有什麼理由不去接納給了我生命的父母呢。

如今,我已從心底把芥蒂和「怨恨」淡化了、翻頁了,雖然可能仍有傷疤,但它已不能再給我帶來疼痛。

自己內心得到了寧靜,就會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周遭的一切人或事,也就更容易讓自己的圈子達到和諧。

微信編輯器 96編輯器

無畏過去,不懼將來,活在當下

這是我送給自己的話,過去已經過去,只希望現在和未來,我都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微信編輯器 96編輯器

如果本期內容打動了你,請為我們留言、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昌心理 的精彩文章:

您追求的是「短平快」還是「高精尖」

TAG:許昌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