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蓓蕾初綻//詩詞之光可照古今

蓓蕾初綻//詩詞之光可照古今

丁酉新春,旨在「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風靡全國。節目中參賽者眾多,來自復旦附中的武亦姝也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對此網友們議論紛紛。

說到本次節目的主題——古詩詞,它「曲高」但「合者眾」,從花甲老人到牙牙學語的稚兒,都有著咿呀學詩的共同記憶和經歷。正是這共同的文化記憶,構成了文化傳承的大眾基礎,所以才會有憑著「熟悉的生題」喚起觀眾參與感的《中國詩詞大會》。很少有哪個民族能像我們這樣,擁有燦若星河的經典詩篇;也很少有哪個國家,能像我們這樣,無論童叟都能念誦幾句經典名句。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詩歌緣起,到「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盛唐氣象,再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革命情懷,詩歌這一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了下來,它深深紮根於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是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的文化傳承。正如想要學習財經的高三學生薑承頁所說,學習詩詞是為了「接受美的熏陶,讓自己能夠詩意地棲息在現實的土地上」。詩歌的豐富內涵,是為了讓人受到美的熏陶,使人充滿詩意。

一位觀眾曾發出感慨:「詩詞是小眾的,但在某些家庭,某個人的心靈島嶼里,詩詞卻是他們的『主旋律』。」生活的平凡,擋不住內心對詩意的嚮往;而古詩詞的力量穿越時間與普通個體的人生和命運發生關聯,在他們面臨驚濤駭浪時給予他們平靜的力量。

詩心是個人的,而詩意是共同的。詩歌裡面有的是古今一脈的文化印記,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給養,有的是耐人尋味的的古典趣味。熱愛古詩詞,正是因為其中有著太多「現代人給不了的感覺」。

有人疑問,古詩文默寫在高考中只佔了五分,為何要花費那麼多時間去背?這實則是以「應試心態」面對傳統文化,難免會產生「不划算」的困惑。或許背誦的詩詞內容會隨時間漸漸淡忘,但在誦讀經典時,心靈受到的觸動、激發的思考和從中汲取的養分才是讓人終身受益的。我們重溫那些代代相傳的詩詞文本,不是因為它們行將消失、即將毀滅,也不是為了緬懷古人、念舊復古,而是因為它們記敘著我們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們生生不息的文化滋養,使我們走向復興的精神支撐。

在現代這個文化多元、選擇多樣的時代,我們應該有視通萬里、貫通中西的海納胸懷,也要激發反本開新、別開生面的創新能力,但絕不可以脫離傳統文化的根源。現代國人的心靈渴望古典詩篇的甘霖,正如現代中國的前行,仍需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再說本次備受關注的選手武亦姝,正如中國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所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用於形容武亦姝再合適不過。她飽讀詩書,一句出自《詩經》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節目中為她贏得大量讚歎,比賽中的她氣度不凡,詩詞信手拈來,即使是在等待出題的間隙在一旁端立不發一言,也有一種詩意縈繞其身。

她熱愛古詩詞,文化底蘊深厚,年輕也稱得上一句「後生可畏」,可以說她是一個現代年輕人的好榜樣。曾有金先生送與林徽因的兩句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今冒昧取用首句「一身詩意千尋瀑」贈與武亦姝,她實在擔得起這「一身詩意」。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賞明文皆如此。

文化是流動的歷史,讓古代的精神流入今日的生活,讓古人的哲思照亮今人的征程,我們才能滿懷自信,瀟洒前行。作者簡介:邱虹雨,鄰水中學高2018屆6班學生。指導老師:熊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高情商的聊天就是做一個戲精
我追逐的是太陽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