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值得敬佩的德國法西斯士兵,德國投降後堅守陣地14年不投降
萊科斯汀,是二戰時候的一個黨衛士兵。他參加了蘇聯與德國的庫爾蘭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就算是德軍宣布投降了也依然堅持戰鬥。他死的那天,也就是這場戰役結束的日子。
這個故事要從一個地方說起,在波羅的海的東岸,藏著一個島。這個島很小,小到無法在地圖上找到它的位置。但是就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島見證了一國的輝煌。這個島名叫,庫爾蘭半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意志第三帝國是法西斯的軸心國。1943年後,德軍十分渴望勝利。但是面對強大的蘇聯軍隊,只能一逃再逃。當時的戰況是,德軍受到重創。除了一些被俘虜的士兵外,所有的德軍都被蘇聯給趕跑了。
庫爾蘭戰役
因為蘇聯的軍隊實在是太強大了,德軍被打的落花流水。在巴格拉季昂行動後,蘇聯已經把德軍中央軍全部包圍住,蘇聯已經攻破了德軍東部的防線。留在這裡的德國人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得不逃回自己的國家。這時候問題就出現了,要想回到德國就一定要通過庫爾蘭半島港口。
當時希特勒就想,要是能堅守住這個島,德國人能回家,德軍也能保住在這一地區的基地。他想著靠著鄧尼茨的部隊能夠在西線重獲勝利,這樣一來擊敗蘇聯也就易如反掌。
庫爾蘭戰役中德國國防軍
眼看著自己的領土又要受德軍「控制」,蘇聯就坐不住了就要主動出擊守護自己的領土。蘇聯主動向德軍開戰,它們誰都沒有想到這一戰就戰到了1959年。因為當時的德軍留守在庫爾蘭半島的只有二十幾個師,為了更好的防禦蘇軍,他們放棄了外圍回到了庫爾蘭半島。蘇聯帶著八十個師來和德軍對抗,一看就知道這戰爭就猜到了蘇聯會勝利。可是,你蘇聯就算是人多能怎樣,也就佔了那一點點地方。
德軍
大概是為了方便,德軍的北方集團軍改名成庫爾蘭集團軍。希特勒為了作戰,從庫爾蘭調走了七個師。這下集團軍的人大大減少,只剩下了二十幾萬人。
1945年的二月到三月份,德軍遭受了來自蘇軍的三次進攻。這三次進攻,蘇軍一點甜頭都沒有嘗到。德軍一直死死的守住了防線,沒有絲毫的退縮。蘇軍這回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防線沒攻破就算了還因此失了十幾萬士兵。這應該算是蘇軍在二戰中遭受到的最大的傷亡。
希特勒
1945年後,德軍把庫爾蘭半島守得死死的,蘇軍一直都無法攻破它。德軍為了承受蘇軍的進攻也是傷亡慘重,連反擊的力氣都沒有了。不管是人數還是實力上,都很難與蘇聯的軍隊相比,也就只能靠硬撐。
終於同年的五月份,德國的首領宣布投降,剩下的十幾萬大軍只好乖乖的認輸。認真的想一想,要是當時不下令投降,或者這十幾萬大軍還能一直堅持下去,畢竟他們連世界一流的蘇聯紅軍的進攻都不害怕。
德國元首鄧尼茨
就算是德國的首領宣布了投降,但是它的士兵不願意投降,還緊緊拿著手中的槍。開頭說的萊克斯汀就是繼續參與了與蘇聯十幾年的游擊戰。陣亡也好,被俘虜也好,他都不放在眼裡,一直的堅持。一堅持,就堅持到了1959年,戰爭終於結束了。
※中國史上最牛的十個太監,皇帝見到也要叫爹,有位還改變了全世界
※中國曾有兩次機會稱霸全球,有實力不去殖民卻拿來炫耀,太蠢了
TAG:子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