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幣圈的2018,互聯網的2000?

幣圈的2018,互聯網的2000?

1

2000年3月10日,互聯網泡沫破滅。

短短20天內,

納斯達克市值從最高峰67,100億美元

跌至60,200億美元。

不到一個月後的4月6日,

納斯達克市值縮水至57,800億美元。

至此的兩個月內,

納斯達克市值蒸發近10000億美元,

互聯網科技公司高速發展的神話,

徹底淪為一場悲劇。

泡沫破滅前夕,

每周都有一家新的互聯網公司誕生。

任何一家冠上「E-"前綴或」.com「後綴,

宣稱自己是互聯網企業的公司,

估值都會發瘋增長。

20年後矽谷的今天,凡是說起「ICO」,都會令人刮目相看。

凡是帶有「blockchain/區塊鏈」字樣的活動,總是熱鬧非凡。

若是有人在人群中說「200刀買入了以太坊」,那他就是對話的焦點了。

矽谷眾多創投圈的投資人、創業者,匆匆忙忙地擠入幣圈,稱自己是「幣圈人士」:介紹新朋友的時候笑著稱對方是「幣圈大佬」,緊跟著的是「我xxx刀的時候入了xxx幣」。

創投圈的風光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幣圈。

是啊,如今幣圈的很多人,互聯網興起的時候還都還太年輕。很多人沒能趕上Google、Facebook、Amazon這些上千倍回報的項目,又錯過了Airbnb和Uber。這次的趨勢這麼明顯,堅決不能再錯過了。

大家都FOMO地湧入presale、private-sale、ICO的大潮中。各式包ICO成功的一條龍服務開始興起,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地下交易。

2

上個月,筆者參加【矽谷密探】主辦的首屆中美區塊鏈峰會 Blockchain Connect Conference,幣圈眾多大佬——萊特幣創始人 Charlie Lee、瑞波幣 CEO Brad Garlinghouse、Joseph Poon、Monero 核心開發成員 Riccardo Spagni 等圈內風向標、創投界「老兵」 Andy Tang、Todd Chaffee都來了。

熙熙攘攘的人群,觀眾排隊入場,水泄不通。熱鬧非凡的展示區域,各類區塊鏈項目聚集。這是新時代的園遊會。

擠不進主會場的群眾,圍著分會場的電視凝神聆聽。不少人從書包中掏出紙和筆記筆記。矽谷一直以來在科技創投圈領跑,上一次看到眾多極客在大會上記筆記,已經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他們暢談著,所有人的笑容都是彩色的。就像是陽光下的泡沫一樣,也是彩色的。

「這些項目從哪裡融了這麼多錢啊?到底哪來的這麼多錢?」筆者聽旁邊創投圈的朋友這樣問著。

「太誇張了,區塊鏈中大多數的項目都沒法看。即便是韭菜,哪裡來了這麼多韭菜?」旁邊另一個創投圈的朋友這麼回答。

與此同時,大量韭菜在虛擬貨幣二級市場的變動中跟著歡呼或哭喪。

3

在大會上,虛擬貨幣孵化器 String Lab 的聯合創始人Tom Ding說道:「我想現在,我們中沒有任何人,不認為我們不在一個泡沫中。」

一千多號觀眾跟著大笑,他們中的不少人掏出手機上coinmarketcap.com和Delta App上看了看自己在虛擬貨幣上投資的價值,長舒一口氣。

兩周後,從Tom Ding 的 String Lab 里孵化出來的 Dfinity 從矽谷眾多創投大佬中融了6100萬美金,他們中包括A16Z、Polychain等等。

「Dfinity 這單太牛了!這些基金在這單中賺翻了。」 錯過這單的VC朋友們這樣感嘆著。Tom Ding在大會上的話,很快成為了知名的引用。

然而,即使大佬們聲稱大量的ICO項目不靠譜,區塊鏈泡沫很快會破滅,他們依舊在行動上極力擁抱著區塊鏈。

「在未來兩年里,區塊鏈領域可能會有些起伏,不過由於大家對這種新技術有需求,區塊鏈仍然是未來。如果說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社交、娛樂方式的話,區塊鏈可能會給我們生活的很多領域帶來更深刻的改變:保險、房地產,等等。」

—— Tim Draper 德豐傑(DFJ and Draper Associates)投資基金的創辦合伙人

「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將帶來的改變絕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改變,而是一種全方位的、給社會各個方面帶來深刻影響的改變。」

—— Qtum量子鏈創始人兼CEO Patrick Dai

「我認為,我們以後越來越不會把「區塊鏈行業」當做一個整體討論。我們以後會討論更快捷的交易方式會如何給不同的垂直行業帶來更深刻的變革。」

——Ripple(瑞波幣)的 CEO Brad Garlinghouse

區塊鏈技術,在無形中給各行各業帶來這變革。但最深刻的變革,在人心。虛擬貨幣和區塊鏈,也許是一場巨大的狂歡。

但狂歡過後,總要回歸商業本質。

4

2000年前後,當時最炙手可熱的互聯網項目——Pets.com,用兩年的時間演繹了一出從生到死的驚心動魄的悲劇。

Pets.com成立於1998年,旨在將寵物用品賣給線下商店。2年時間內,互聯網的泡沫將這個公司從默默無聞,推至到無人不識、家喻戶曉的超級互聯網品牌。

頂峰時刻,這個公司登上美國」超級碗」,幾十秒的廣告被USA Today評為令美國人印象最深刻的年度最佳廣告,品牌效應使得Pet.com深入人心。

然而,這個輝煌時刻也是墜落的開端。

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Pets.com大多數的銷售渠道都不盈利。

「互聯網」三個字,可以讓公司輝煌一時,卻無法讓它輝煌一世。泡沫可以加速公司的市場效應、品牌效應,讓它們有足夠的資金從0到0.5,但卻無法助力公司從0到1。

從0到1,需要回歸商業的本質。

很快,Pets.com被曝出企業虧損高達1000萬美元。2000年末,當互聯網泡沫破裂後,Pets.com的股價從巔峰時期的14美元暴跌至0.19美元,隨後公司宣告破產倒閉。

3億美金的投資資金,不翼而飛。

跟風沒錯,將公司建立在火爆的概念上也沒錯,然而若想在殘酷的商業環境中長存,需要創業者真正地將一份融資PPT轉化為商業運作。

5

回到虛擬貨幣瘋狂的今天。

2017年初,ICO的融資金額幾乎為0。隨著ICO在4月份實現突破,融資達到1億美元後的半年時間內,ICO融資金額翻了16倍,達到近16億美元的總融資。

甚至出現了一種情況:任何原本融不到錢、馬上要活不下去的初創企業,只要掛上區塊鏈的名頭,宣告發幣進行ICO,都能實現起死回生。

曾投中Coinbase的矽谷著名風險投資機構IVP(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的管理合伙人Todd Chaffee 明確指出:當前的區塊鏈項目里有 90% 「明顯不行」,9% 讓他們 「猶豫不決」,而只有1%的項目,「非常優秀,未來將脫穎而出」。

泡沫可以加速融資,加速企業的各種嘗試,加速人才的輸入,同時也可以加速死亡,加速行業變革,加速資本社會的重新洗牌。

在這波虛擬貨幣的狂熱中,人們非理性的擁抱ICO項目造成區塊鏈行業充滿了噪音,充斥著大量魚目混珠的項目,成為脹滿泡沫的肥皂泡。

有多少項目能夠實現他們roadmap里的計劃?有多少項目能夠真正打造出鞏固、有應用場景的社區?又有多少能真正實現他們想要研發的技術,並將之商業化?

我們無法回答。

但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告訴我們,任何非理性最終都將回歸理性。被瘋狂追捧的概念長久不了。一切都需回歸商業本質,即有效的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並實現盈利。

如今這番景象還會持續多久?也許只有時間才能解答。

(此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硅兔賽跑的立場)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硅兔賽跑 的精彩文章:

是噱頭還是創新?CES中的智能家居「黑科技」!
用區塊鏈顛覆視頻直播,與視頻卡頓、緩衝說再見!

TAG:硅兔賽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