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間藝術——花饃

民間藝術——花饃

花饃藝術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特別是在黃河流域各省得到廣泛傳承和發展。大多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紅白喜事送禮饃的習俗,無論是添子增壽,還是「女兒追節」,都要蒸各種造型、花色的花饃送給親朋好友,表達一種美好的願望,受贈者則以「回饃」的方式表達謝意。近一、二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花饃這種民間藝術漸漸銷聲匿跡,即使逢年過節也很難看到。

陝西花饃又稱禮饃、面花,其實就是花樣饅頭,陝西花饃是麵塑藝術的代表之一,它的花飾以花鳥魚蟲、蝴蝶、蔬菜、水果等萬物生靈為主,表達對祖先的祭祀、老輩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豐富內容。春節時期多做棗花饅頭,象徵幸福與多壽。

花饃又名面花、麵塑、禮饃,主要材料是優質麵粉。花飾以花鳥魚蟲、蔬菜、水果等萬物生靈為主,表達對祖先的祭祀、長輩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春節時多做棗花饅頭,象徵鑫福多壽;小孩子過滿月,姥姥家會送來有龍鳳或虎頭造型的「囫圇」,意為「龍鳳呈祥」或「猛虎驅邪」;五月端午時,由舅家送給外甥一種特製的大型圓面花,俗稱「曲連」,上面捏有魚、蓮花等造型,魚意五穀豐登,吉慶有餘;蓮花象徵幸福花開,喜氣盈門。單個花饃的形式多為飛禽走獸、屬相、花卉、人物和象徵吉祥的用具。如虎饃、魚饃、雞饃、燕子饃、魚喜蓮饃、獅子饃、壽桃饃、佛手饃、棗饃、石榴饃、胡桃饃、艾葉饃和鉤搭饃等。組合饃則有大谷卷、高饃盤、插花饃和蝸牛山等,花樣繁多,精彩紛呈。

花饃饃大大的喜字,這是一般新婚時新郎家親戚給定做的,民間藝人的手藝,用饅頭捏出來蒸好的,美觀大方。

花饃的製作是頗為講究的,有一套嚴格的工序,發酵、揉面、捏花、蒸制,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捏花饃也是婦女們一個比手巧的過程,沒有教材,沒有圖樣,全憑一代代人口傳心授,經過一番搓、捻、擀、剪、切、捏等手法,花鳥草蟲、飛禽走獸便從巧婦手底下活脫脫地變出來,而且,花饃製作順序也是不能亂的。

本文由華夏經緯網

程姍姍整理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兩岸藝術之窗 的精彩文章:

歷史傳奇:民間藝術之皮影戲
【傳統文化】傳神中國龍

TAG:海峽兩岸藝術之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