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分鐘經濟學」之二十:大數據能導致計劃經濟嗎?

「五分鐘經濟學」之二十:大數據能導致計劃經濟嗎?

《五分鐘經濟學》,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寇宗來教授推出的經濟學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語言、豐富的案例,闡釋經濟學的思維邏輯和分析方法。

提要

大數據是否會導致計劃經濟?對此,經濟學的回答很確定,不會!

大數據和運算能力提高,的確會提高計劃的「精確性」;但計劃範圍越廣,大數據的「信息性」越低。計劃範圍和數據信息性之間的本質兩難,無法克服。

經濟學是百無一用的「屠龍術」,但遇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計劃經濟,卻正好可以手起刀落,將其從雲端斬於馬下。

物理學中有一個極富哲理的基本原理,叫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也即通常所謂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海森堡是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以他名字命名的這條基本原理,意思是一個運動粒子,不可能既準確測量它的位置,又準確測量它的動量(物體質量乘以速度),位置測量誤差與動量測量誤差的乘積小於一個常數。

這個常數非常非常小,叫普朗克常數,是以量子力學另外一名創始人的名字命名的。因為普朗克常數特別小,在日常生活的時空尺度下,可以近似等於零,因而沒有什麼測不準問題。但是,一旦進入極其微觀的量子世界,測不準原理的威力就很大了。

有些人可能清楚,愛因斯坦也是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並因為光電效應而非相對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但他本人卻終生不相信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最重要的創始人尼爾斯·波爾是好朋友,但兩個人關於量子力學爭論不休。

波爾信奉不確定性,按照量子力學邏輯,我們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看到的世界(活脫脫是貝克萊主教的化身),因為世界會隨測量而發生改變。

愛因斯坦信奉決定論,認為上帝不會擲骰子。薛定諤的貓不會既死又活。但當他每次用拿手的思想實驗對波爾提出質疑,波爾總能找到方法做出反駁。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最讓愛因斯坦奔潰的是,波爾居然用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理論中的引力紅移公式,推出了能量和時間遵循的測不準關係!實際上,在量子力學中,任何一個對共軛變數都遵循測不準原理。

回到今天的主題,大數據是否會導致計劃經濟?你會發現,馬雲用基於大數據的計劃經濟挑戰市場經濟,很像愛因斯坦用決定論挑戰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

大數據是否會導致計劃經濟,這個問題前階段很熱,除了一些時髦因素之外,有兩點很重要:

第一,計劃經濟不可行在經濟學家中基本上已成常識;

第二,名人名問,是馬雲馬教主對此常識提出了挑戰。

引用2016年馬雲在全球浙商上海論壇上的原話:

「過去一百多年來,我們一直覺得市場經濟非常之好,我個人看法未來三十年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原因就在於數據的獲取,市場這隻無形的手有可能被我們發現。」

馬雲拋出觀點之後,許多著名經濟學家,如錢穎一、張維迎等立即進行了反駁。

主要的觀點有,市場中有很多分散的私人信息,計劃是難以收集和處理的,其中不但牽涉到激勵問題,還牽涉到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

再就是,經濟發展的源泉是創新,創新意味著打破常規,計劃是提前制定的常規,因而從定義上,創新與計劃不兼容。

實際上,計劃經濟是否可行,經濟學界早有爭論,也基本上有了定論。

上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學界有一場關於市場社會主義的激烈爭論。

辯論一方是奧斯卡·蘭格等人,認為隨著計算機性能提高,政府可以通過基於計算的計劃來模擬市場,既發揮市場的各種好處,又避免市場的各種壞處。

辯論另一方的代表人物是奧地利學派的哈耶克和米塞斯,他們認為市場是一個過程,是現實中任何計算機都無法匹敵的超級計算機,能夠收集和處理各種分散的信息,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價格機制,鼓勵創新,調節供需,實現優勝劣汰。哈耶克著作等身,但這些思想最集中的體現,是他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發表的論文《知識在社會中的應用》。

反駁馬雲,錢穎一和張維迎等人所依據的道理,並沒有超出哈耶克的分析。這基本上也就夠了。

之所以說基本上,是因為錢和張並沒有回答,為什麼大數據時代,計算能力大幅度提升,仍然無法解決哈耶克強調的分散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在哈耶克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在筆者看來,這一步,就是基於大數據的計劃能力和大數據的信息性之間無法克服的本質矛盾。

我們相信,隨著監控技術普及,每個人的私人活動原則上都可以轉化為大數據,並通過具有超級計算能力的巨型計算機(或許是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制定非常「精確」的、無所不及的經濟計劃,大到國家的宏觀政策,小到每個人的衣食住行。

假設某個時點做到了這一點。在此之後,如果整個社會都完全遵照計劃指令,人們就變成了沒有任何思想的機器(人工智慧的機器人是這樣的嗎?),那麼,基於社會行為的任何數據就不再產生任何附加信息,計劃經濟所依賴的大數據,完全是自己產生的大數據,計劃也將失去指導意義。

反過來,計劃要有意義,就必須要求社會行為能夠產生有附加信息的新數據;而有附加信息,意味著人們並沒有完全按照計劃指令去行為,但這又意味著計劃是無效的。

計劃的有效性來自於計劃的無效性,計劃的有效性會導致計劃的無效性,這是一個本質上無法解決的兩難問題。

眾所周知,馬雲覺得經濟學沒啥用,認為經濟學是個「屠龍術」;既然現實中沒有龍,經濟學也就沒有什麼用處。

也眾所周知,馬雲特別喜歡金庸小說,阿里巴巴每個員工,都有個江湖諢號;馬雲本人是令狐沖的師叔祖風清揚,不但會獨孤九劍,最近還學會了功守道。

屠龍刀是金庸虛構的,金庸小說讓人不忍釋卷,但沒有多少人認為金庸小說描寫的是真實世界。純粹的計劃經濟,又何嘗不是一個龍一樣的虛幻構想?可能會有人說,前蘇聯不是實行過計劃經濟嗎?的確如此,但我們也可以說,巨蟒長得跟龍也有點像,只是不會飛。

世人認為阿里巴巴是一個電子商務公司,但馬雲認識更加深刻,在他看來,阿里巴巴本質上是一個大數據公司,一個基於大數據讓更多小微企業獲得發展機會的賦能平台。也就是說,通過海量電子商務活動不斷積累起來的大數據,才是阿里巴巴的核心資產;正是這些數據的價值,決定了阿里巴巴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

馬雲認為大數據可以導致計劃經濟,看到了大數據和計算能力的確會提高「基於這些數據」的計劃準確性,但卻忽視了大數據的信息性(Informativeness)有賴於人們的自由選擇。一旦人們的行為都是提前計劃的,那麼,基於這些行為產生的大數據,以及基於這些大數據進行的精確計劃,將徹底變成沒有意義的自嗨。再聰明的大腦,碰到沒有信息含量的數據,據此做出的決策也必然沒有什麼價值。

馬雲很像是料知未來的外星人,能夠看到二十多年後的盈利,格局不可謂不高,稱得上商界的愛因斯坦。

但正如愛因斯坦憑藉量子力學榮膺諾獎卻不相信量子力學一樣,馬雲憑藉市場成就偉業卻鍾愛計劃經濟。

愛因斯坦窮其智慧,最終沒有駁倒量子力學;相反,愛因斯坦之後,量子力學取得了飛速進步。

量子力學玄之又玄,我等常人很難理解量子糾纏,但量子衛星和量子通訊卻已付諸實踐。

同樣,人們很難理解市場會有一隻任何有形之手都無法替代的無形之手,能夠自動收集、處理各種分散信息,但實踐證明,市場經濟乃是人類社會迄今最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

經濟學是百無一用的「屠龍術」,但遇上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計劃經濟,卻正好可以手起刀落,將其從雲端斬於馬下。

佛教有本經典叫《維摩詰經》,裡面的維摩詰居士,生動闡釋了修佛的不二法門,既在家,又出家;但這種境界,已臻化境,非大菩薩不可為,常人不能理解。

或許,只有世人皆已成佛,既遵照計划行事,又能產生有價值的信息,解決了這種不二問題,純粹的計劃經濟時代才能來臨。但人人皆已成佛,計劃又有何用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網 的精彩文章:

默克爾為何把一副好牌打砸了?
義大利經典在蓋蒂中心

TAG:財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