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宦官系列 鄭和下西洋

宦官系列 鄭和下西洋

鄭和本姓馬,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陽街道)人。馬和為什麼成為了鄭和呢?因為在「靖難之役」(朱棣奪自己侄子皇位的戰爭)中,朱棣與李景隆在鄭村壩一戰中,馬和為朱棣獻策以少勝多大敗李景隆,這場戰鬥為朱棣最終登上皇位奠定了基礎,而立下戰功的馬和也因村賜姓鄭,馬和因此成為了鄭和。

根據《鄭和家世資料》的記載,鄭和的六世祖名叫賽典赤贍思丁,此人是中亞地區有名的貴族,在蒙古大軍西征的時候,率領自己的軍隊投降了忽必烈,因此深受忽必烈重用。

關於賽典赤的記載,在《宋史》、《元史》中都有清晰的記錄,此人的先祖是西域普化力國的國王所非爾。所非爾本來是西域小國的國王,後來國家被敵人所滅,他也流亡到宋朝。還被宋神宗接見,死後更是被追贈為「朝奉王」。根據史書記載,所非爾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第二十六世孫,由此推斷出賽典赤贍思丁是穆罕默德的第三十一世孫。

在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軍隊進攻雲南,年僅10歲的鄭和被明軍副統帥藍玉掠走至南京,後被閹割成了太監,不久被選入朱棣的燕王府。永樂元年(1403年),姚道衍和尚收馬和為菩薩戒弟子,法名福吉祥,其一生篤信佛法,廣造佛經傳世。

鄭和作為朱棣燕王府中忠實的宦官,得到了即位後的永樂皇帝的信任。鄭和為什麼被授予「下西洋」這樣的差事呢?洪武皇帝朱元璋可是片板不許下海的,朱棣反其道而行之呢?

其中有兩個重要原因:首先是朱棣得位不正,叔叔打跑了侄兒自己做了皇帝。建文帝雖然記載在皇宮自焚,但是由於發現屍體時面目已經不可辨認,就有了建文帝流亡海外的說法。在海外流亡的前任皇帝對現任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怎麼破?找唄……

既然有傳言說建文帝流亡海外,那就讓鄭和下西洋去找好了。

《明史.鄭和傳》是這樣記載的: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國富強。(敕鄭和)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攜帶)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還,遠方時有王者,要不如永樂時,……自和後,凡將命海表者,莫不盛稱和以誇外番,故俗傳三保大監下西洋,為明初盛事雲。欲耀兵弄城,示中國富強,這就是第二個原因。其實也緣於朱棣的得位不正。

有人說,鄭和下西洋雖然號稱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頂峰,但是對外貿易並不成功,因為無論唐帝國還是明帝國以及後來的清帝國,對番邦來貢都是並不感冒,傳統的自給自足使得古代中國對外來物品需求量很小,朝貢的過程大多是外邦貢獻一些象徵意義的貢品,中國賞賜幾十幾百倍甚至幾千倍貢品價值的絲綢、瓷器等中國特產,頗有賠本賺吆喝的意味。

也有人說,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摺合出的排水量有幾萬噸,這麼大的船僅靠木料難以支撐,如此之大的龍骨不可想像。但是從後來寶船廠遺址中發現的11米長的尾舵來看,又似乎從側面印證了百米長的寶船的確存在。

鄭和下西洋所用的寶船是如何製造的?

目前的科技似乎無法直接證明其可行性。有人提出,不是有史料嗎?為什麼沒有找到與寶船相關的記載呢?據說在明憲宗時期,有太監鼓動憲宗重下西洋,想要下西洋就得造寶船,寶船製造圖紙在什麼地方呢?在時任車駕郎中的劉大夏手中。

劉大夏是個特別剛正的人,他說: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當諫也。舊案雖存,亦當煅之。——劉大夏一怒之下燒毀了寶船圖。

存疑:鄭和有後代嗎?

老雷告訴你,DNA沒有向下延續,但是名義上的子孫是有的,因為宦官可以收養義子。

由於以上種種,鄭和下西洋成為了絕唱,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西方自哥倫布之後,無數哥倫布繼之而起:而我國自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排版丨熱愛國學的美少女

文案丨老雷

傳統那些事兒

暢聊國學和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成分課本‖補水科:「美容聖品」玻尿酸
違背爺爺意見的王俊凱,才有了今天的他!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