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就算阿米爾·汗爆火中國,印度也必將衰敗!

就算阿米爾·汗爆火中國,印度也必將衰敗!

每晚19:00,我在這裡等你

自《摔跤吧!爸爸》後,阿米爾·汗主演的又一影片直接刷了一波「中國首映票房最高的印度電影」記錄:截至2018年2月8日,《神秘巨星》的中國內地票房突破了6.2億元,機構預測該影片在中國內地的總票房將達7.31億元。

然而,在阿米爾·汗帶領印度電影走向走進中國、走向世界的背後,卻是本土人民對《神秘巨星》的非議和對「印度良性」叫嚷著的「滾出印度」。

本是一張印度對世界發出的一張名片,為何被自己人如此對待?身為印度三大汗之一的阿米爾·汗又是為何在獲得世界尊敬,享譽全球的同時,被自己人看低?印度電影的輸出,又是如何預示著印度註定衰退的結局?

只因印度電影與其他國家相比,存在著更深一層、普通人未知的秘密聯繫,暗藏在罅隙深處的梵天大神終究會被掘出,逐恆河之水,曝太陽之下!

Surma

 Surma

Aamir Khan 

00:00/03:55

GIF

非議中的《神秘巨星》

「印度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別說追求夢想,就是連擁有夢想都不可能。」

《摔跤吧!爸爸》的餘溫尚未散去,交織著家庭、母愛、青春、女權、夢想和自由的《神秘巨星》又立馬接棒,四連拿下中國當日票房冠軍!逆天的中國票房是印度電影的一劑強心針,讓整個印度為之自豪。

電影中充滿了喜劇人生該有的酸甜苦辣和大喜大悲,充滿歡笑的臉頰旁是閃耀的淚水,喜劇的木偶外殼下,是被插入骨肉的尼龍線所拉扯的肉身,關乎人性、直擊心靈。基於這一契機,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開始了解中國,中國人也對印度充滿好奇。

然而,電影這張在中印兩國間發揮了奇妙作用的「國家名片」,在印度本土卻備受質疑,主要分為兩派:

「不信論」:中國票房不可信,有人在製造假新聞

不少印度人認為《神秘巨星》在中國取得的高票房無法令人信服,就連滿天飛的新聞也是別有用心的人炮製出來的。(純粹是為了裝點門面用的「票房服務費」,讓他們更有理由相信中國票房在造假)

「不如論」:比不上《巴霍巴利王2》

《巴霍巴利王2》是一部印度高人氣電影,投資超過一億元人民幣,大量的特效、大段的歌舞和開掛的劇情令其受到狂熱追捧,國際票房表現不俗,甚至在本土也超過《摔跤吧!爸爸》的票房。

插圖來源:《巴霍巴利王2》劇照

其實這兩部電影無論題材、風格還是投資力度都截然不同,沒有可比性,但問題在於,《巴霍巴利王2》是一部南印度電影。

這就不得不提印度電影工業的派系分類:南印度(托萊塢、考萊塢、莫萊塢和桑達塢)和北印度(寶萊塢)。

這種南北派別的劃分,是由語言差異自然形成的。(除了官方語言印地語和英語外,印度幾乎每個邦都有自己的語言,而每種語言都有相應的電影產業)

插圖來源:瘋牛君

如《巴霍巴利王》所來自的托萊塢,便是以南部的海德拉巴城市為核心,主要語言是泰爾固語,因此托萊蕪的電影通常只在兩個州上映;而以寶萊塢為代表的北印度電影《神秘巨星》,往往以英語和印地語為主語言,在北方各邦都很流行,南印度也只有部分地區能看懂。

自古以來,南北兩派粉絲矛盾尖銳,水火不容。所以《神秘巨星》被炮轟也在情理之中,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連被《時代周刊》譽為「印度良心」的阿米爾·汗也被炮轟呢?

GIF

「滾出」印度的「印度良心」

前文提到的印度國民級別電影——《巴霍巴利王》,稱為印度版指環王,地位相當高,其中的薩爾曼·汗,被印度的網路人氣評選上幾乎一半的人選擇為最喜歡的明星,而阿米爾汗只有不到15%。

雖然阿米爾·汗作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印度影視明星,但在一些印度人眼裡,他和PGONE一樣臭。更有一些極端反對者在阿米爾·汗的住所附近焚燒阿米爾汗的海報,用這種方式抵制阿米爾·汗。

為什麼?

答案很明顯,是種姓。

1.阿米爾·汗的種姓

阿米爾·汗的英文寫法是「Aamir Khan」,其中「Khan」就是我們常說的「可汗」,來源於古代突厥語最早的意思是 主人、王子,後來引申為統治者,我們知道印度莫卧兒王朝的建立者正是突厥人,也就是牛逼的成吉思汗的後人。同時作為印度穆斯林的第一種姓,在印度很多穆斯林高層人物姓Khan,寶萊塢最著名的「三大汗」就是如此。

雖然並不能確定阿米爾·汗是不是婆羅門(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高貴的種姓),但穆斯林種姓的誕生只是為了更好的融入印度,其內部並沒有真正地實行種姓制度,只是由於在印度這個85%以上人口信仰印度教的國家,穆斯林的種姓在當地還是與印度教的種姓地位相同。

插圖來源:知乎

2.印度電影「潛規則」

這一潛規則,是種姓制度的一種延伸,即「某一種姓的演員只能飾演相似種姓的角色」。

比如作為高貴種姓的「汗」,可以飾演帝王、高官、公司高層等上流社會的角色,卻不能夠飾演攤販、製造業工人和餐廳服務員等底層社會的角色。

所以,薩爾曼·汗出演《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中的「猴神」是正確的,而阿米爾·汗出演《孟買日記》中的男洗衣工就是錯誤的

3.傳統的挑戰者

一些人拿阿米爾汗做不同宗教和平共處的典型,一些人卻認為阿米爾汗是大逆不道。

在印度,不僅是不同種姓之間不能通婚,異教徒之間也不能通婚,而身為穆斯林的阿米爾·汗卻和佛教徒的妻子結了婚。

並且,阿米爾·汗的作品涉及太多了敏感要素,抨擊政治政策,是不少官員的眼中釘肉中刺,而且根據印度傳統觀點,高貴種姓本身就是要統治低賤種姓,而低賤種姓自一出生就是要服從命令與安排的,但具有高貴種姓的阿米爾·汗卻為底層人民發聲,這就已經是反傳統的事情,自然也會引起不少人的非議。

《摔跤》講的是性別歧視,《三傻大鬧寶萊塢》和《地球上的星星》講的是教育體制,《榮耀之役》講的是印度的殖民傷痛,《心中的小星星》講的是閱讀障礙症,《我滴個神啊》講的是印度複雜的宗教社會。

插圖來源:《真相訪談》宣傳照

而其主持的電視節目《真相訪談》則更是直擊、著力挖掘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現象,揭露和分析在印度社會普遍存在、但又被長期視而不見的黑暗面,每一期所探討的話題,都極其敏感,原本是印度人討論的禁忌:

兒童被性侵、種姓制度、大男子主義、婦女遭受的家庭暴力、層出不窮的強姦、無處不在的腐敗、嚴重的環境污染、執政選舉中的舞弊,等等。

縱使在《真相訪談》播出以後反響空前,印度幾大電視台輪番播出,觀眾累計達到6億,加速了好幾項相關法案的出台。甚至《時代》雜誌在第二年就把他評為全球百大最有影響力的人物,稱他是「印度的良心」,採訪他的文章標題是《一個演員能否改變一個國家?》。

也無法消解傳統觀念人士與既得利益者的憎惡與爭議。

而這,也正是印度必然走向衰敗的原因。

GIF

必然衰敗之核

面對亂糟糟像長途汽車站的孟買機場,面對印度夜市的小店鋪里全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牌子的中國手機,面對燈光昏暗滿地垃圾的地鐵站。

印度,龐大的國土和人口,光榮和屈辱混雜的歷史,混亂和希望並存的現狀,許許多多個層面和維度,都提供了無數可以比較的有趣話題。

插畫來源:插畫師 樊煜欽

印度與中國的差距是真實存在的,雖然無法用具體的數字來量化。而且印度本身逃不過的內亂、雜亂的語言系統、嚴格的種姓制度、貧富差距極大和不見得有多好的「國民素質」都是往後拖拉印度後腿的力量。

雖然印度的產業在發展、經濟在飛漲、印度式管理成了全球企業學習的對象,然而在頑強的種姓制度面前,這些進度都不值一提:因為種姓的存在,製造業的工作只能由相應的種姓完成,印度式管理的秘訣也只掌握在婆羅門階層的手中,基數龐大的低下種姓階層只能去當服務員、低端製造廠工人和保潔人員等。

印度,成也人口,敗也人口,但其失敗的核心,還是種姓制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牛直播 的精彩文章:

養蛙青年盛行,佛系中國的唯一出路是……

TAG:瘋牛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