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讀常新《西遊記》

常讀常新《西遊記》

《西遊記》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近些年來被改編的電影、電視、動畫,各個版本五花八門,不計其數了。這不,寒假裡,至少又有兩三個電視台在播經典《西遊記》了,它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和大人度過了美好的時光。

根據大家普遍的認知,《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險,戰勝重重困難,最終取得正果獲得成功的故事,所以,我們教育孩子時,就往往從這個角度進行強調。

寒假伊始,在家看了一本書,吳閑雲的《煮酒探西遊》,這本書里對《西遊記》許多內在的東西進行了深入挖掘,很多觀點大膽而奇特,比如唐僧取經的根源在於如來想要擴張自己佛教的勢力範圍,孫悟空的第一個師傅菩提祖師就是如來佛,唐僧的親生父親原本就是水賊劉洪,金蟬子轉世後的前九世都是被吃掉的,紅孩兒是太上老君的私生子,真假美猴王兩個其實都是孫悟空,神仙們自私兇殘的本性,等等,乍一看標題,讓人啼笑皆非直言胡說,聽作者分析完後,又覺得說的也有道理,只怪自己看書看得不仔細不認真,於是,又拿出《西遊記》,想結合著吳閑雲的分析再用心看一遍,誰料這一看,我竟然也發現了許多新問題,這也是溫故知新的最好說明吧。

竊認為,其實《西遊記》講的是一個人的成功故事,唐僧、孫悟空、白龍馬、豬八戒、沙和尚這五者根本就是一個人!唐僧之所以什麼本領也沒有還是師傅,因為他是人的本身。孫悟空,書上一直稱他為「心猿」,而白龍馬,則被稱作「意馬」,心猿意馬本是一個成語,本意是人的心意像猴子和馬一樣跑跳難以控制,形容心裡東想西想,安靜不下來。所以,五行山下收完「猴」,鷹愁澗就收的是「馬」,猴之所以被戴上金箍,馬也有韁繩,也是說人對自己的心必須要有約束,必要時還得疼入骨里,然後方可行事。豬八戒是一個人懶惰的本性,沙和尚則是人任勞任怨的方面,您看,有道理不?

另外,孫悟空一開始跟菩提祖師學藝在什麼地方?乃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實,這都是「心」的別稱啊,這是要告訴我們,人,必須先把自己的心修鍊好,再學會其他本領(七十二變呀、筋斗雲呀什麼的),才可上路做事。還有那個「金箍棒」,你可知為什麼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因為「人晝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所以才能叫「如意金箍棒」,因為是跟人的呼吸意念是一樣的,因此才能長能短,可大可小。另外,還有這個十萬八千里,正好是孫悟空一個筋斗雲的路途,烏巢禪師曾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其實也是說,取經,就是個人修心參悟的一個過程,等到自己一切明了,就是大悟之時了。

還有一個地方,出了兩界山收了孫猴不久,遇到的六個強盜,剛一看書的時候我就覺得奇怪,這六個人的名字好奇怪哦,完全不是正常的人名,分別叫: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身本憂、意見欲,被孫悟空一一打死,然後才上的路。原來,「眼耳鼻舌身意」,乃是佛家講的人的「六根」,只有六根盡除,專心致志,方能成正果,這一章的回目就叫「心猿歸正,六賊無蹤」,看,巧合嗎?

至於一路上的各個妖怪,應該也是各有用意的,此處不再弄斧。

《西遊記》看似簡單,是因為許多人把它當成了一部童話,而之所以被放進「四大名著」,其中的道理也是見仁見智,幾百年來被許許多多的人解讀,應該是博大精深的了。而對於我來說,只是管中窺豹淺見拙識,但是,每讀一遍,體會不同,也算是收穫吧。

開卷有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6年6億打水漂!印度苦悶:憑啥中國就可以?日本竊喜:救命恩人來了
這本書其實只講了10個字——解析《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