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宜家創始人去世,曾經賣火柴的小男孩,照亮了幾乎所有北漂的家

宜家創始人去世,曾經賣火柴的小男孩,照亮了幾乎所有北漂的家

幾乎每個北漂人都使用過他的產品,如今他卻離我們而去。

作者 | quinn

可以說,80、90後的家居審美,是宜家練就的。

不追求名貴實木,追求極簡設計平價產品;不追求一蹴而就,追求隨時可變的新鮮感;不追求大戶型,小面積也能延展出大空間;甚至不追求買房,也能在出租屋裡營造家的溫暖。

而如今,這個全球最大家居零售商的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於2018年1月28日離開了我們。

宜家官方在推特發表公開聲明,公布了瑞典宜家家居創始人坎普拉德?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去世這一消息:「坎普拉德在他位於瑞典南部的寓所安詳離世,坎普拉德的家人和全球宜家員工都會非常思念和懷念他。」

英特宜家集團(Inter IKEA)執行長暨總裁魯夫在聲明中表示,對坎普拉德的逝世深感悲痛,且將銘記他對一般大眾的奉獻。

5歲成為「賣火柴的小男孩」

1926年,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南部一個農場。這個農場主的兒子和他的祖輩父輩不同,從小就體現出做生意的天份。在農場被祖父和父親敗得差不多後,賺錢成為坎普拉德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5歲那年,坎普拉德向家附近的住戶出售火柴賺錢。在騎著自行車向鄰居銷售火柴的過程中,他發現從斯德哥爾摩批量購買火柴,可以拿到很便宜的價格,然後再以很低的價格進行零售,可以賺到不小的利潤。「那是一種驚喜,當你發現自己能夠如此便宜地買進各種東西,然後再以稍高一點的價格賣出時,你就會感受到這種驚喜。」坎普拉德如是說道。

後來,他的生意範圍不斷擴大,他賣過聖誕卡,賣過魚。11歲那年,他做成了一筆大買賣,他為一家種子商店供貨,賣掉了一批花種,他用賺來的錢給自己買了輛自行車和一台打字機。

當時坎普拉德有一個偉大的榜樣,就是被譽為「火柴大王」的伊瓦·克羅格,克羅格瑞典最為知名的企業家之一,晚年時控制著全球至少33個國家的火柴市場,掌握著全世界60%的火柴產量。克羅格一直在激勵著坎普拉德前進。

上高中時,他床底下放了一個紙箱,裡面塞滿了他的「貨物」:皮帶、皮夾子、手錶、鋼筆。

17歲創辦宜家,把低價當做營銷觀念

1943年,坎普拉德已經17歲了,他得到了一份特殊的畢業禮物,父親幫助他創建了自己的公司——IKEA,起名靈感來自於他的名字(Ingvar Kamprad)、他出生的農場名稱(Elmtaryd)以及旁邊的教會村莊(Agunnaryd)。

宜家起初銷售的都是一些小商品,比如鋼筆、皮夾子、畫框、手錶以及尼龍襪等。只要坎普拉德能夠想到的低價格產品,他就去經營。

他的父親費奧德負責管理訂單和賬單,母親負責接電話並幫忙包裝,從早忙到晚。之後,坎普拉德親手蓋了一座小屋,用於儲存包裹。他後來曾回憶道:「我的第一個郵購室,總面積不過一平米,但卻是全行業最經濟的。」

1948年在基礎兵役服完後,坎普拉德被調到了一所軍官學校,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他從商業報紙上,選定了一個鋼筆製造商,然後給那個外國製造商寫信。結果,他成了那種鋼筆的瑞典總代理。

但這些對於坎普拉德而言都只是小試牛刀,他想成為一個更偉大的企業家, 他在1948年刊登了第一篇家居廣告,由此拉開了進軍家居市場的序幕。同時推出了名為「宜家通訊」的小報,後發展為印刷量超過《聖經》三倍的宜家商品目錄。

開辦博覽會,讓宜家大獲成功

坎普拉德從經商的一開始,就把低價確定為自己的基本營銷策略,因此他還有一個令他太太深感厭倦的習慣,「我已經習慣了在對方就要起身離開之際問一句:能否再便宜一點?」

但是低價策略並不能獲得決定性的勝利,宜家剛推出價格低廉的傢具時,便遭到了同行業其他郵購商的聯合抵制。

面對日益下滑的銷量以及增加的成本,坎普拉德想到一個辦法,即把所有商品拿出來展覽,讓顧客來傢具店親身體驗,「人們可以過去現場看那些傢具,並比較不同,定位產品的質量。」

第一場宜家博覽會於1953年3月18日,在瑞典第二大城市阿爾姆胡特舉行,傢具擺滿了兩層樓,來參觀的顧客絡繹不絕。把倉庫與傢具店合二為一,把自助選購、自助提貨及自助安裝等變成宜家獨有的特點,坎普拉德的改革獲得了成功。

坎普拉德一直記得第一場傢具博覽會開幕後的那段時間,這段回憶被他形容為「一份持久而有趣的工作所帶來的沉醉狀態」,就像他記憶中的那樣,「每到周末便會來一群人在我們傢具展上瘋狂搶購,晚上我們則全體圍坐在辦公室的書桌旁清點運費單和賬單。」

設計公司核心架構防止權力衝突

如今,宜家這種倉庫與傢具店二合一的店面,已經開遍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坎普拉德的身價也與日俱增。2005年,坎普拉德的身價曾一舉超越比爾蓋茨,榮登全球首富,而截至2017年5月,據《福布斯》估計,坎普拉德的凈身家達到437億美元。

為了更好地控制公司和資金流動,防止創始人一旦去世,宜家創造的遺產不致被外人控制,坎普拉德和他的律師漢斯·斯卡林合力編製了一張複雜的公司和基金會網,這樣的架構原理很簡單:在宜家集團之外增設英特宜家,由後者控制集團資金和負責各地店鋪的外觀、內部裝飾,這樣兩個公司可以保持權力平衡避免衝突。

基於這樣的組織架構,不同部門之間的權利相當、便於管理,沒有哪一個部門擁有過大的權力。將權力鬥爭和衝突融合到宜家的核心結構設計中,這是坎普拉德的精彩手筆,這樣他無需直接介入,就能夠悄無聲息地管理好他的遺產。

從2010年開始,坎普拉德逐步出讓公司掌控權給3個兒子,並於2013年時宣布,辭去英特宜家集團董事會職位,讓他最年輕的兒子成為董事長,最終在2014年歸返瑞典定居。

儘管坎普拉德早在1986年就宣布退休,但他每年仍會視察數十年宜家分店,有時會裝作顧客與店員交流,有時又變成店員去詢問顧客的感受,他這種親力親為的精神,也是宜家能夠獲得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宜家創業史》一書中,德國知名媒體人呂迪格·容布盧特曾總結出宜家四條成功秘訣:第一,始終維持低價策略;第二,精良的設計風格;第三,體驗式營銷;第四,「簡單是一種美德」的公司文化。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找中國創客 的精彩文章:

GPU+分散式計算,能把數據性能提升100倍嗎?

TAG:尋找中國創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