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情感探索學院派 | 當專家跨界段子手

情感探索學院派 | 當專家跨界段子手


「在自媒體人和諮詢師之間,我並不是沒有猶豫和徘徊過。

後來我想明白了:搞清楚兩個身份的邊界,設立好規則就是專業的表現。」




人物介紹








童立

他是兩性情感專家,中國性學會性教育專委會秘書長;他也是在微博上擁有54萬粉絲的性學研究僧,情感兩性自媒體撰稿人。這位華中師範大學「人類性學」方向碩士,多次在美國南加州大學(USC)等接受性教育與性治療培訓和督導。年輕的「專家」在嘗試說「人話」以後,變成了一個情感問答段子手。






僧,

我和一位大我七歲的已婚女性認識一年半了,彼此都有情人般的感覺。我是處男,想把第一次給她,她說不可以;後來她又同意了,我卻退縮了。心裡亂亂的,怎麼會這樣?


——你就是想破個處。PS:男人的第一次不是留給未來媳婦兒最好的嫁妝嗎?


僧哥,我昨晚跟女朋友愛愛了,沒戴套,會懷孕嗎?我們都是第一次,她卻沒流血,真的是處女嗎?


——有可能,是。PS:這樣的心態和知識儲備不適合上床。


明白了。她這樣騙我,我還要跟她繼續下去嗎?求僧給個高冷的回復。


——「有可能」,是回答你的第一個問題;「是」,是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的回答是,「你好渣……」




這是我作為自媒體情感顧問的某些段子式回答。




作為「人類性學」科班出身的人,最初我也不太屑於在自媒體上簡單粗暴地回答粉絲關於情感和性的問題。但是問題越來越多,看著那些流露於字裡行間的熱切期盼,想想能力越大,責任也將會越大,如果能出手,就出手吧。說不定一句話可以改變人一生呢?




最終,我還是成為了一個自媒體情感顧問。不是段子手的諮詢師不是好專家——我曾在自我調侃的介紹中寫道。



 


專家學會「說人話」


對複雜的情感問題甚至寫很多文字。也許是專業受訓的緣故,我的回復好像總是比較理論而不接地氣。



那時我留意到,不少情感大咖或者紅人都不是科班出身,回復卻很有意思。他們說:「專家就是專家,站得太高沒有辦法放下學科和理論的執念,常常不說人話,讓別人看著雲里霧裡。」




我開始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的回復必須「簡單易懂,且蘊含專業思想和理論」。這樣的調整和反思,逐漸練就了我如今的風格:有的一針見血,有的別具一格,有的略帶調侃,有的充滿智慧。越來越多的粉絲喜歡我,跟隨我,也有人因此走進了我的諮詢室。



 


對話無法復盤


文字卻可以回味


我的一位微博讀者,通過看我的文章而成為我的來訪者。




她因為性高潮缺憾走進諮詢室內,深入溝通後發現:性高潮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她和他丈夫在情感上隱藏著不滿、怨恨、求而不得,自身出軌的愧疚、不安,各種內在情緒糾結。在我們的關係最激烈的時候,她近乎咆哮地跟我說:「老師,是不是你也和我老公一樣認同責任等於愛?」




我平靜地告訴她:要不這樣吧,我近期會專門寫一篇文章,專門來談談關於愛情和責任的關係。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任何一次諮詢都是一次藝術,你沒有機會將對話重新復盤,而留下的文字卻可以反覆地思考和回味。




自媒體的大量情感文字,成為許多人進行自我療愈的一個方式,也啟發了一些人需要找個專業的諮詢師談談創傷和理想。




在中國的文化下,談性總是有困難的,無論在自媒體還是在諮詢室。我盡量提供相對安全的環境,讓大家去表達和談論性的問題。




在諮詢時,一位來訪者告訴我,「根本沒辦法面對面跟別人講出我的這些爛事兒」。她寧願用電話或者網路語音方式去解決困擾多年的問題。




在我的微博上,大家的提問都是匿名,很多人還選擇用小號。即便如此,我也是打馬賽克的。回復時,我決不輕易去評價提問的人,「留白」或者「提問」、轉換性別視角是我常見的回復手段。當然相對前幾年,「談性色變」的觀念已經隨著經濟文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相當多的人意識到性問題在情感關係中的重要性,開始尋求幫助。正因如此,才使得各種提問和個案排滿了我的日程。



 


性與情感


也有人會質疑:你一個性學家攪和情感問題幹什麼?而在我們的哲學世界觀里:愛情就是情感和性,人們羞於談性,所以稱之為愛情,愛情就是性的藝術表達形式,以情為基礎,以性為內容。所以,無論在我涉及的自媒體領域還是「臨床」諮詢中,性(Sexuality)都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略的重要細節。那些迴避性問題,單純地只談談情感的諮詢都是泛泛而談,根本沒深入到問題的本質。一旦性的問題被觸及或解決,也許一切就會迎刃而解。



 


自媒體只是藏著


他們的慾望


在自媒體和在諮詢中遇到的情感問題總是驚人的相似——約炮、分手、背叛、出軌、無性婚姻、性生活不和諧、離婚後的生活……不同的是:諮詢的問題複雜,牽扯著情緒和家庭關係,來訪者也更加的痛苦。他們對自己的情況也更清楚,更願意去積極地面對。




而自媒體上提問的很多人並不是來尋求幫助的,有的人把我們當作樹洞,我們只是藏著他們的情慾;有的人把這裡當作一個發泄的渠道,傾倒著親密關係中的各種不滿和猜測;有的只是把我們當作一台電視,想要他的故事呈現出來,看評論——是他們最熱衷的事情。




其實一些人在微博的私信,能讓我感覺到,他需要長期的諮詢,可是對方並不願意進入一段咨訪關係。血淋淋去呈現問題本身就是痛苦的,也許只有真正的勇者才敢於面對。求助是強者的表現!




 


自媒體與諮詢師


人格的切換


成為「微博情感顧問」之後,我一度很困惑:怎樣做才是「專業」?比如我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處女情結。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對此我的立場是鮮明的——堅決反對。自媒體的對象是社會大眾,更應該是一種社會文化理念的傳遞,處女情結充斥著男權愚昧的思想,將女性作為物品去衡量、去評價,這不是一個健康文明的社會所需要的。




而在實際的諮詢中,你會發現有處女情結的男性又是十分痛苦的,他們明白和了解這其中的道理——處女膜沒有生理功能,也不代表女性的貞操,跟前任發生性關係是正常的,但就是無法剋制住自己內心的嫉妒、佔有甚至恐懼。他們通常年齡不大,性格相對敏感,受教育程度比較高。面對這樣的來訪者,我不可能以自媒體撰稿人的角色去痛批他們。他們本身是社會文化的受害者,處女情結是一種集體文化的潛意識,造成他們痛苦的根源則可能是他們有無法面對伴侶潛在離開或拋棄他們的「分離焦慮」……作為諮詢師我必須理解這種痛苦,給他們力量和勇氣,去面對和反省自己的這種「防禦機制」。




在自媒體人和諮詢師之間,我並不是沒有猶豫和徘徊過,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我這樣的方式「專業」嗎?後來我想明白了:所謂的專業,應該是你做自媒體人時用自媒體的身份去處理問題;做諮詢師時,用諮詢師的身份去工作。搞清楚兩個身份的邊界,設立好規則就是專業的表現。



 


尾聲


情感和性的問題,各人有各人的觀點。心理諮詢不是萬能的,我們不做聖母,而是用一種職業的冷漠去理性地工作;作為一個自媒體人,靠一篇文章去徹底改變或影響一個人也是不可能的。但只要這些觀點有那麼一刻觸動了你,在你的腦海或心靈里激起漣漪,這就足夠了。








編輯/顏語 撰文/童立 


插畫/大萌 設計/MJ


 




微信號:mensuno-life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

 同步轉發媒體平台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度Life 的精彩文章:

#MFW | 一天經歷四種人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PFW 丨懷舊時代的前衛復古

TAG:風度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