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張飛和孔明是鄉侯,關羽為什麼才是個亭侯?陳壽:記錯了?
東漢列侯分「縣侯」、「鄉侯」、「亭侯」三種,《後漢書》載:功大者封縣侯,勛微為亭侯,即縣侯地位最高,次為鄉侯,亭侯最低。張飛是西鄉侯,諸葛亮是武鄉侯,名字里雖然都有「鄉」,但他們並非列侯中的「鄉侯」,而屬列侯中的第一等「縣侯」!
武鄉是琅琊郡的一個縣,離諸葛氏之故里陽都縣不遠;西鄉也是張飛家鄉河北涿郡的一個縣。那麼,問題來了,張飛和諸葛亮都是縣侯,憑啥關羽只是亭侯呢?
這得說說這三個人的侯爵是怎麼得來的了。《三國志》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關羽解白馬之圍之後,「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為關羽被封的是「壽亭侯」,「漢」是漢朝的意思。其實,漢壽是荊州武陵郡的一個縣,本名為索縣,更名後成為了荊州治所所在地。
曹操封關羽為漢壽亭侯,以州府所在地封賞,足見曹操很夠意思。補一筆,曹操做這些的時候,他自己的爵位是武平侯。曹操最初是繼承先祖、宦官曹騰的封號為費亭侯(亭侯),而在迎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後,才被封為武平侯(縣侯)。蜀漢集團中,由漢獻帝親封侯爵,只有兩個人:漢壽亭侯關羽、宜城亭侯劉備。
公元219年,劉備於漢中擊敗曹操,取得漢中,自為漢中王,曾封馬超為都亭侯、張飛為新亭侯,即馬、張二人都是亭侯。張飛封西鄉侯是在劉備稱帝後的章武元年(公元221年);諸葛亮封武鄉侯則是劉禪繼位後的建興六年(公元 228 年)。由此不難看出,以張飛的西鄉侯、諸葛亮的武鄉侯和關羽的漢壽亭侯比較,不是很合理。因為,是由不同的人封的。而且,蜀漢集團屬於自立政府,這爵位愛怎麼封就怎麼封;而關羽的爵位是當時公認的正統朝廷所封,含金量當然要高得多。
有人會疑惑,劉備自立漢中王時,對馬超、張飛都封侯了,為什麼不提高一下關羽的地位呢?清趙一清所撰《東潛文稿》有解釋:「殆先主以公賜名漢朝,因之不改,特建置一縣為公奉邑」。即劉備為表示對關羽這一封號的尊重,就沒有再給新的封號,只是特「析廣漢郡葭萌縣地為漢壽縣」,以作為關羽的奉邑。
話說回來,張飛的西鄉侯、諸葛亮的武鄉侯和關羽的漢壽亭侯的爵位比較雖然不合理,但劉禪於景耀三年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龐統等人的追謚就極其耐人尋味。在這次追謚活動中,張飛被追謚為桓侯、馬超為威侯、黃忠為剛侯、龐統為靖侯。張飛的「桓」,評價極高,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的謚號也是「桓」,含「克敵服遠」之意。張飛是後主的岳父,其本人對蜀漢集團貢獻巨大,封這個「桓」字並不過分。馬超的「威」,黃忠的「剛」,都是武將中的好謚號;龐統的「靖」,有平亂、安靜的意思,也恰如其分。相對於這四人的單字美謚,關羽為二字謚號:「壯繆」,裡面包含的意思比較辛酸。
與關羽時代較近、獲「繆」惡謚的人有西漢張勃、北周薛善等等,這些人,都是大節有虧之人。與關羽同獲一模一樣「壯繆」二字謚號的,有中唐武將伊慎,此人頗有戰功,但晚年跑官,為求河中節度使,遍賄賂宦官,後遭貶斥,死後謚號便是「壯繆」。由此可見,「壯繆」近乎惡謚。元朝文宗圖帖睦爾尊關崇關,看了「壯繆」二字,怒從心頭起,大筆一揮,將之刪去,改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清乾隆帝更是氣得坐不住,一迭聲痛罵《三國志》作者陳壽,說是陳壽記憶出了問題,寫史時寫錯了,下詔言:「關帝力扶炎漢,志節懍然,陳壽撰志,多存私見。正史存謚,猶寓譏評,曷由傳信?今方錄四庫書,改曰忠義。」其實,陳壽沒有記錯,劉禪就的的確確是把這接近於惡謚的謚號加在關羽頭上。
原因呢?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名將晚繆》中作出過解釋,「(關羽)不悟呂蒙、陸遜之詐,竟墮孫權計中,父子成擒,以敗大事。」洪邁的意思是,關羽大意失荊州,導致蜀漢政權從此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有利條件,因此獲得了這樣一個偏向惡謚的「壯繆」謚號。
※他是鬼谷子關門弟子,秦始皇請他找長生不老葯,他反而在日本建國
TAG:雨中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