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為什麼沒有進化出直觀感受時間的器官?

人類為什麼沒有進化出直觀感受時間的器官?

先說一下結論,生物通常都具有可以維持節律的特徵,這種特徵就可以視作對時間的感受。需要強調的是,雖然這些節律會與日照、溫度等外界環境的刺激有關,但自然節律本身並不依賴於外部環境。從經典的「牡蠣給芝加哥帶來了海」故事中也能了解到這一點。對人類而言,並非沒有感受時間信息的器官,在哺乳動物體內,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 SCN)正是一個產生晝夜節律的結構,這就可以視為是「感受」時間信息的器官,一方面它可以維持相對穩定的周期,也可以在溫度和光照的影響下發生一些改變。正是因為時間的信號過於重要,也過於基礎,因此生物才不只是用腦來感知時間,而是在生物結構的各個層級上都產生了固定的周期性,這些周期性既包括像心跳、呼吸這樣的節律,更重要的是那些與 24 小時節律有關的一些周期性。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而言,24 小時的節律是極為重要的,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就需要充分利用光照的條件,而光照就是以 24 小時為周期的。例如在細菌中,三種蛋白質分子就可以「組裝出」一個與生物鐘有關的迴路(參見:KaiA - Wikipedia),而細菌群體本身又可以通過離子的傳導而在群體中組織出周期性的振蕩(參見:細菌相互通訊機制與人類大腦非常相似)……這種周期性的信號是生物體內的「節拍器」,來源於不同層次的一些基本結構和相互作用,與後天的訓練等都是無關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代霜說志科技 的精彩文章:

TAG:代霜說志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