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使用筷子的禮儀

使用筷子的禮儀

筷乃夾取食物的餐具,筷的別名有箸、筯、齊肩大士……箸同筯。但「借箸」不是「借筷子」的意思。張良曾對劉邦說:「臣請借前箸為大王籌之。」意為借劉邦吃飯的筷子,用來比畫當時的形勢。「借箸」遂成為「代人策劃」之意。還有一個與筷子有關的成語亦很有意思:送人一雙金筷子,不是因為金的貴重,而是為了表彰其人的剛直。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賜箸表直」:「宋璟為宰相,朝野人心歸美焉。時春御宴,帝以所用金箸令內臣賜璟……帝曰:『所賜之物,非賜汝金,蓋賜卿之箸,表卿之直也。』璟遂下殿拜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早些年參加過一次老朋友聚餐,在座皆是一些有過國外生活體驗的人。席間話題轉到了餐具——筷子和刀叉,有的說筷子靈活,有的說刀叉利索。刀叉派中的一員舉了一個說明筷子弊端的例子:「吃著吃著,一位老兄拿起面前的一根筷子,將其大頭伸進頭髮叢中,一個勁兒撓起頭皮來矣。」「不對,不對,你老兄說的根本不能成為筷子缺點的證據,那是某些人的素質問題,與筷子無關。」「對。」一位筷子派附和說,「我在國外也看見過一個服務員順手拿起一把洗乾淨的叉子刮手臂呢。」爭了半天,原來論據和論點沒有對上號。不過中國是用筷大國之一,也許有必要借這一話題說說用筷子的規矩和用筷人的素質。

用筷子其實是有一套禮儀的,有很多「不」需要遵守。因箸與「住」同音,而住也表示「停止」和「不做」的意思。如「不敲筷」:用筷子敲打盤子或碗碟是沒有教養的表現,只有小孩子會亂敲,要麼你對上菜慢了不滿,或者表示你這個人很無聊,所以人們往往罵敲筷子的人為「討飯坯」。「不豎筷」:筷子必須水平放在桌上,不能將筷子豎插在飯上或菜肴上,否則很不吉利。「不作半途筷」:用筷夾起了盤中的菜,但很快又放回去,這是不禮貌、不衛生的做法。「不游筷」:拿著筷子在這個盤子里撥兩下,又到那個盤子里戳兩下,沒個定數,不知想吃哪個菜。「不抄底」:不能在菜碗里翻來翻去,抄底兒尋覓自己愛吃的東西。「不窺筷」:手擎著筷子,卻不出手,東瞅瞅,西瞧瞧,好像對哪個菜都不滿意似的——對主人的極不尊重。「不吮筷」(小孩子多有這樣的動作)。「不淚筷」:夾菜過程中不能滴答汁湯。(盡量)「不掉筷」。

古代的帝王和貴族家庭都備有銀筷,用以鑒別食物是否有毒。傳說以前有個人但凡在外面吃飯總是自帶筷子,一次上他妻子親戚家吃飯,妻子不許他自帶筷子,他只好不帶。開飯時,他拿著筷子心裡甚是彆扭,突然將筷子往一個客人的飯碗里一插,並問:「你可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你拿我當亡靈么?」(中國自古祭祖時才將筷子插在飯上或肉上)「沒有,沒有,我跟你開個玩笑而已。」妻子聽了心裡又好氣又好笑:「這個死老公真有心機。」其實,幾年前國內外已報道了「百度智能筷」,可通過內裝式感測器和測量儀,得知大米中的含鎘量、所用的食用油是否來自地溝油以及其他有害數據是否超標。對此,有的人非常期待,有的則覺得,需要者也許不多。(陳鈺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文化 的精彩文章:

飛過海峽來娶你,今夜,你是我的上海新娘
五大館長曬「寶藏」,2018上海文化會更好

TAG:新民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