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全才排行榜第2名——徐有貞
第二名:徐有貞(1407-1472)總分 565分
原名徐珵,因提議南遷給皇帝留下壞印象,後改名徐有貞
科舉 94分
徐有貞 「宣德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明史)
《名山藏》說得更詳細「既以進士授庶吉士,宣宗試其文第一,以為翰林編修。」
文藝 95分
徐有貞詩詞、書法都被明人推許。
《名山藏》有一則軼事,徐有貞入京之初,有人把他推薦給祭酒胡儼。胡儼看其身材短小,有些輕視,就推稱有病,睡在床上出題測試徐有貞,結果徐有貞作詩完成,「蹶然驚起,繞床行」。(「儼以其短小易焉,方謝病伏枕試有貞,詩既成,蹶然驚起,繞床行,誦曰:君鼎鉉器也,遂為忘年交」)
其詩詞被不少明人筆記轉抄傳誦,有一定影響。
《堯山堂外紀》記載「徐武功送姚詩云:「袖歸白璧原無玷,移去寒梅不改香」,又記載「徐武功晚年游浪山水,嘗登靈岩,調《水龍吟》自慰雲……」「徐武功又有《登獅子山》詩云:……」
祝允明之《野記》把徐有貞作為英宗以來文學之代表人物:「英宗以來,道學稱薛文清公,後來如吳與弼、陳獻章輩;博學有山西石宗,人鮮知,後稱丘相等;文學楊文貞公,後稱徐武功等」
俞弁《逸老堂詩話》也推崇徐有貞之詩詞:
「近見天全翁徐武功墨跡一卷於友人家,筆畫遒勁可愛。其詞云:『心緒悠悠隨碧浪,良宵空鎖長亭。……』天全文集中皆不載,是以知散佚詩文尤多」
又稱徐有貞《水龍吟》膾炙人口:
「武功伯徐公,天順間,遭讒被逐,放歸田裡,自號天全翁。與杜東原陳孟賢諸老登臨山水為適,不駕官船,惟幅巾野服而已。所至名山勝境,賦詠竟日忘倦,或填詞曲以侑觴,其風流儀度,可以想見。其游靈岩《水龍吟》詞云:
……
此詞膾炙人口,盛傳於世。公年六十六而卒,墓在吳縣玉庶山。吳文定公有詩吊之雲『眾口是非何日定,老臣功罪有天知』之句。」
晚明文學家袁宏道有一篇文學評論性質的文章《敘姜陸二公同適稿》,頗為精彩,徐有貞也在其褒揚名單中:
「至於今市賈庸兒,爭為謳吟,遞相臨摹,見人有一語出格,或句法事實非所曾見者,則極詆之為野路詩。其實一字不觀,雙眼如漆,眼前幾則爛熟故實,雷同翻復,殊可厭穢。故余往在吳,濟南一派,極其呵斥,而所賞識,皆吳中前輩詩篇,後生不甚推重者。
高季迪而上無論,有以事功名而詩文清警者,姚少師、徐武功是也。鑄辭命意,隨所欲言,寧弱無縛者,吳文定、王文恪是也。氣高才逸,不就羈紲,詩曠而文者,洞庭蔡羽是也。有為王、李所擯斥,而識見議論,卓有可觀,一時文人,望之不見其崖際者,武進唐荊川是也。文詞雖不甚奧古,然自辟戶牖,亦能言所欲言者,崑山歸震川是也。半趨時,半學古,立意造詞,時出已者,黃五嶽、皇甫百泉是也。畫苑書法,精絕一時,詩文之長,因之而掩者,沈石田、唐伯虎、祝希哲、文徵仲是也。」
徐武功即徐有貞在「有以事功名而詩文清警者」之列,能入得袁宏道之眼,其水平自不容低估。
徐有貞也是明代書法家之代表人物。明人談論書法,往往以徐有貞為代表。
文震亨《長物志》列舉歷代書法名家,到明朝時則言:「我朝則宋文憲濂、中書舍人燧、方遜志孝孺、宋南宮克、沈學士度、俞紫芝和、徐武功有貞,……」
祝允明《書述》也是專論書法之文,稱「若徐武功、劉西台、吳文定、李太僕咸為近士瞻望」
董其昌之《容台集》認為徐有貞之書法相比其他明人而言更得懷素之神韻:
「予為諸生時館於嘉禾,與項元汴交善。屢得借臨,因知本朝解學士、張南安僅得形骸之似,惟徐武功庶幾十三。蓋懷素雖放縱不羈,實尺寸古法,如聖母碑,與右軍相去不遠也。」
董的《畫禪室隨筆》「臨懷素帖書尾」一條則說「本朝學素書者,鮮得宗趣。徐武功、祝京兆、張南安、莫方伯,各有所入。」
徐有貞之文藝水平給個95分不為過。
武藝 100分
徐有貞為一文人,然其武藝之高,凌駕在以武力著稱的武人之上,達到驚世駭俗之境地。可以打一百分了
徐有貞之武藝,《明史》里只是一筆帶過,「有貞既釋歸,猶冀帝復召,時時仰觀天象,謂將星在吳,益自負。常以鐵鞭自隨,數起舞。」 這裡只是說徐有貞以鐵鞭自隨,數起舞。還不能讓人完全了解其武功之高。
《荷牐叢談》里有更詳細之記載:
「如徐武功有貞,平生傾險狡忮無論已,然好習兵法及刑名、水利諸家言,於天文、風角、占驗尤精究。人或謂此豈公職耶?則笑曰:待職而後習已晚矣。金齒赦歸,復冀召用,夜觀干象,以將星在吳分,惟已可以當之,每蚤起,使鐵鞭數十回以當連甓,及韓襄毅雍起督兩廣,乃慍曰:孺子亦應天象耶!平居怏怏,醉酒則繞屋馳走,連聲呼曰,不知我。杜堇者,門下士也。一夕觴之酒,忽問曰,汝謂何等人可以作宰相?堇謝「不知」。曰:左邊堆數十萬金,右邊殺人流血,而目不轉睛者乃真宰相也。
有力士李金槍者,武藝絕倫,祝參政顥挾以自衛,乃造祝所試之,李運槍庭中,首肯曰:信佳,然步槍法,能騎槍乎?李亦如命。則哂曰:疏矣!李跪請教,不答。明日往見,乃呼家人以吾棒來,棒乃純鐵,重六十餘斤。顧李曰:盍試諸!李謝不能。公笑起,運棒如飛,時時及李頸,李懾汗不敢起,公擲棒叱之去。曰:吾豈與若鬥技者耶!」
每天早起使鐵鞭數十下,是徐有貞的日常鍛煉。這個鐵鞭分量應該是挺重的。按文中所說李金槍是祝顥的貼身保鏢,武藝絕倫,已算得上是武林高手一流人物了。但在徐有貞面前,不堪一擊。徐有貞用的鐵棒,重達六十斤,運棒如飛,把李嚇得汗不敢起。徐有貞武藝高到這個程度,武將中也難尋敵手了,文官中更無可匹者。
徐有貞品格不算高,明人無誇張其能力之必要。其武力懾服李金槍之事,當屬真實。焦竑《玉堂叢語》也記載此事,不過是李金槍上門拜訪,而非徐有貞到祝顥住所:
「力士李金槍來吳,徐武功召試其藝,李運槍庭中,公哂之,呼家人:『取吾棒來。』棒乃純鐵所為,重六十餘斤,顧李曰:『盍試諸?』李謝不習。公笑起,運棒如飛,時時及李頸,李懾伏,不敢起。公擲棒叱之去,曰:『吾豈與若校技者耶!」
林時對之記載或另有所本。
軍事 90分
徐有貞以軍事能力自負,以將星自命,這從明史中「時時仰觀天象,謂將星在吳,益自負」的記載也可見。
《明語林》對此事有更生動之記載
「徐武功自金齒歸,覽玄象以將星在吳,每晨起運鐵簡,冀復起用。及聞韓襄毅鎮兩廣,乃投簡太息曰:『孺子能將乎?』居嘗咄咄,繞屋馳走,曰:『人不知我!』」
徐有貞又有《文武論(前)》、《文武論(後)》兩篇雄文,大力論證文、武當合一,儒者應該文武兼備,其言曰:
「文武為二事,則天下無全才。天下無全才,則吾道之用闕。吾道之用闕,而天下之事不治。夫文武皆吾道之用,固儒者之事也。為儒而不備文武者,不足以為儒」(見《武功集》)
明人評價也多稱他曉暢兵事。焦竑《玉堂叢語》中說:
「徐有貞欲為有用之學,凡軍旅、刑獄、水利之類,無不講求其法,一一欲通之。或曰:『公職業在文字,事此奚為?』公曰:『此孰非儒者事?使朝廷一日有事用我輩,吾恐學之已無及矣。』聞者以公有遠大志。」
《列朝詩集》收錄何允泓所做「徐武功有貞」一詩稱頌徐有貞
「武功志高詭,其才更飈飄。曉暢兵農事,旁諳占測術。明興治渠者,公紵迥無匹。」
不過徐有貞始終沒得到一個大的施展軍事才能的機會。正統年間「時承平既久,邊備媮惰,而西南用兵不息,珵以為憂。正統七年疏陳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
然後就是土木堡之變,徐有貞因建議南遷,被痛斥,頗為狼狽。不過其有才的名聲還是起了作用,《名山藏》言:
「然物論謂有貞才也。是時出文臣十五人,屯守中原要害,有貞敕鎮河南彰德,得便宜行事。河南民聞虜驚竄山谷,有貞馳招之。從以才吏四人,吏相告報則皆出。因下教集兵,兵徒至者多太行群盜,有貞什伍之,不尺籍,曰:『事寧聽若等之所之』,皆喜自效。」
好景不長,沒多久,就被召回:
「虜退召還,升右春坊右諭德,仍兼侍講,非其好也」
此後徐有貞在治河方面,大展手腳,但一直到英宗復辟獲罪流放,在軍事上也沒得到什麼展現機會。他後來繞屋暴走,憤懣於「人不知我!」,也非無因。
其軍事能力上限不得而知,沒有太大表現機會,就只能給90分了。
思想 90分
徐有貞的前、後《文武論》,倡言文武合一,雖非正論,也系感於時弊所發。其論曰:
「今也文不知武,武不知文,天下之人各尚其所好,以自傳於二者之習。呻吟呫嗶,詡詡弄筆者,則自謂之文;跳梁搏攫、蹶蹶而馳者,則自謂之武。彼為是者,固可笑矣。而所謂儒者,又徒矻矻自守於章句之末,而不復識其所謂文、武者焉在?問之,則反以為此非我所學。故世之人,遂以腐儒目之也。其亦不足以為儒矣。」
「天下之不治,文武之不得其人,究其所自,蓋儒者之事失而然也。茍欲振之者,必儒者之復事其事也歟。曰:然則世俗之所稱謂舉非乎?曰:彼所謂文,吾不知其為文也;彼所謂武,吾不知其為武也;彼所謂儒,吾烏知其為儒哉?吾之所謂儒者,蓋真儒也。腐儒非儒,又烏足道耶?故曰:欲得天下之全才必得真儒而後可」
有獨立思考的含金量。能有這樣獨得之見,即可為其思想加分。
其《靜齋記》一文論靜亦頗精彩:
「斯其為靜也,蓋自然而靜也。因其靜而養之,則雖其愚如予,而亦此心安然一而無適。人皆得其動,而予獨得其靜。然其為靜也不常,靜而可動,動而可靜;靜如止水,動如行雲。動靜皆靜,心其浩然,無有涯際。合天地於上下,貫萬物於左右,河流於前,岳峙於後。於富貴,富貴不予淫;於貧賤,貧賤不予移;於威武,威武不予屈。雖於萬億變,而予之靜亦自若也。及其至焉,則孟軻氏之所謂不動心,蓋是矣。予雖少也,亦將以此老焉,君以為何如?」
其言「玩物」亦有新見:
「有玩物喪志者,有玩物得趣者。夫玩物一也,而有喪志得趣之分焉。故善玩物者,玩物之理;不善玩物者,玩物之形色。玩理者,養其心;玩形色者,盪其心。然則君子之所玩亦必知所謹矣。……其玩花木草蟲而知生化之妙乎,玩山水而知仁智之徳乎,玩孔明令伯之像而知其忠孝之可景而行乎。噫,余固知士謙之玩不徒玩也」(《武功集》)
徐有貞並未如傳統籠統反對玩物。而是說善玩物者,玩物之理。此不僅給玩物正名,給對各類具體事物、技藝有興趣者正名,而且也指出了從玩物,到認識探究物理的正途。引申弘揚此論,則對技術進步,自然科學之發展都有幫助。故徐有貞玩物之論,不僅有創見,而且也有巨大價值。
綜上,給徐有貞在思想上打90分不為過。
理工 95分
徐有貞在景泰年間治河有大功績,《明史》中說:
「河決沙灣七載,前後治者皆無功。廷臣共舉有貞,乃擢左僉都御史,治之。至張秋,相度水勢,條上三策:一置水門,一開支河,一浚運河。議既定,督漕都御史王竑以漕渠淤淺滯運艘,請急塞決口。帝敕有貞如軏議。有貞守便宜。言:「臨清河淺,舊矣,非因決口未塞也。漕臣但知塞決口為急,不知秋冬雖塞,來春必複決,徒勞無益。臣不敢邀近功。」詔從其言。有貞於是大集民夫,躬親督率,治渠建閘,起張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順者,為九堰障之。更築大堰,楗以水門,閱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名其渠曰「廣濟」,閘曰「通源」。方工之未成也,帝以轉漕為急,工部尚書江淵等請遣中書偕文武大臣督京軍五萬人往助役,期三月畢工。有貞言:「京軍一出,日費不貲,遇漲則束手坐視,無所施力。今泄口已合,決堤已堅,但用沿河民夫,自足集事。」議遂寢。事竣,召還,佐院事。帝厚勞之。復出巡視漕河。濟守十三州縣河夫多負官馬及他雜辦,所司趣之亟,有貞為言免之。七年秋,山東大水,河堤多壞,惟有貞所築如故。有貞乃修舊堤決口,自臨清抵濟寧,各置減水閘,水患悉平。還朝,帝召見,獎勞有加,進左副都御史。」
此次治水按徐有貞自述
「前後歷三載焉,凡作正堤一、副堤二、防堤四、水門大堰一、小堰一、蓄水之堰三、截水之堰九、導水之渠二、分水之渠二、泄水之渠五、制水之閘二、放水之閘八」
徐有貞治水功績巨大,被當時以及後代百姓、文人傳頌。謝肇淛編《北河紀》收錄的《治水功成題名記》 記載沙灣百姓感戴徐有貞之功德時候說:
「今茲之水蓋洪武以來所未嘗有,而大耊之人所未嘗見也。非隄與堰為之保障,非閘與渠為之排解,吾田、吾產、其池潢矣。吾耊、吾倪其魚鼈矣。彼四方之舟楫往來於斯者,乃亦有曰:『昔也沙灣如地之獄,今也沙灣如天之堂』之語。而況吾斯土之軍民乎哉?」
正德時大學士王鏊曾有詩《舟次張秋冒雨上讀徐武功治水碑》,也是歌頌徐有貞之功績:
長堤十里隱如虹,來往行人說武功。
洚水突來無兗濟,鐵牛屼立尚西東。
淇園竹下人初駭,鄭國渠成運自通。
讀罷穹碑人不見,北來凍雨洗寒空。
(見《震澤集》卷一)
何允泓《徐武功有貞》一詩稱頌徐有貞治水業績云:
黃河自天來,出陝勢逾疾。
挾彼雍豫流,何知濟汶域。
沙灣日撼搖,張秋莽滔泆。
行役豈憚煩,源流究纖悉。
儀圖萬年利,遑耽八年逸。
渠匪廣濟名,閘有通源實。
高地堰厥沖,安流疏其隰。
堙阿逮曹鄆,沮洳變禾穡。
神秘抉水性,專勤念民力。
計食五萬錢,核工三百日。
卓哉河渠碑,允矣太史筆。
惜哉百年來,斯猷遂無述。
河臣總金錢,天子念溝洫。
水衡一以空,黃流至今汩。
漕艘虞咽喉,陵寢郡薄蝕。
何當公再生,寬我憂心?。
徐有貞治理黃河,在工程上業績巨大,為百姓文人所傳頌。在科學史上也有巨大意義。戴念祖、張旭敏寫的《明代徐有貞的水箱放水試驗》(《力學與實踐》1999年第21卷)對此作了論述
李東陽《宿州符離橋月河記》一文中寫道「國朝凡四決。後為張秋都御史徐公有貞治之。有撓其議者曰:『不能塞河,而顧開之邪?』。使者至,徐出示二壺。一竅、五竅者各一,注而瀉之,則五竅者先涸。使歸而議決。此白公之所親聞者也。」
這裡,一竅和五竅的總面積是相等的,這是前提。而開五竅的壺,水比開一個洞的壺先漏光。
方以智《物理小識》也有類似記載「徐有貞張秋治水,或謂當浚一大溝,或謂多開支河。乃以一瓮竅方寸者一,又以一瓮竅之方分者十,並實水開竅,竅十者先竭。」
徐有貞的放水實驗,按戴念祖等概括,實質上就是這樣一個科學問題:
「兩個完全相同的等容水箱,盛滿同質同量的水,一個水箱底開一大孔,另一個水箱底開數個小孔。令所有小孔面積之和等於大孔面積。如此做放水實驗,哪個水箱的水先放完。」
而徐有貞實驗的意義,按《放水實驗》一文的評價「他成功治理黃河並早於彭賽列等人近400年作水箱放水試驗是值得力學史和科學史重視的事件」。
張旭敏說:「徐有貞在1453年的工作比彭瑟列等人早了約38 0年,也比史密斯的權威研究早400多年。徐有貞的水箱放水實驗,比較了開一個大孔的水箱與開數小孔的水箱哪個放水更快,並得出了正確的結果。雖然當時他心中並沒有明確的孔的水流量係數的概念,也未對孔的形狀和孔緣的銳度作出描述,但這個實驗本身及其結論的正確性,不能不讓世人驚嘆。」(《自然科學史研究》1999年第4期)
徐有貞僅憑治水之巨大功績,以及放水實驗在中國科學史上留名,就可以給予一個高分。更何況史書言其「凡天官、地理、兵法、水利、陰陽方術之書,無不諳究」,學問淵博。給個95分不為過。
TAG:杜車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