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天!PNAS發表論文:輕鬆人造病毒的新技術平台
一組研究團隊剛剛在《PNAS》期刊發表文章,正式提出了一款製造工程噬菌體的新技術平台。
在自然界中,噬菌體(bacteriophages)隨處可見。本質上它們屬於病毒,主要攻擊並殺死特定細菌。利用這種特性,研究人員和醫務人員希望通過人工改造噬菌體來對付細菌感染,例如某些食品工業已經採用天然噬菌體來破壞食品中的病原體了。
然而,基因工程噬菌體卻是一個極具挑戰的項目。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食品微生物學教授Martin Loessner的帶領下,一組研究團隊剛剛在《PNAS》期刊發表文章,正式提出了一款製造工程噬菌體的新技術平台。
利用該平台,研究人員得以實現系統性地基因修飾噬菌體基因組,賦予噬菌體額外功能,讓它們在細菌L型(缺乏細胞壁的Listeria細胞,或稱L form)中複製。
「在以前,修改噬菌體基因組幾乎是不可能的,」Loessner說。即便可以,這些方法也非常低效,一個基因只能整合到噬菌體一小片已知基因組中,將被修飾過的噬菌體分離出來就像大海撈針。
「我們曾經必須篩選數百萬個噬菌體,才能找到富含所需特性的那隻。現在我們能從頭創建這些病毒,在較短的時間內測試它們,如果有需要還可再次修改,」Loessner說。
Samuel Kilcher是一位分子病毒學家,他是取得這項技術突破的關鍵人物。他利用合成生物學方法,在計算機繪圖界面上繪製噬菌體基因組,將DNA片段在試管中組裝起來。新方法不僅能賦予噬菌體新功能,如生產溶解細胞壁的酶,還能消除噬菌體不必要的屬性,如生產細胞毒素或整合到細菌基因組等。
為了激活這種「合成噬菌體」,研究人員需要先將基因組引入細菌L型,讓細菌細胞根據遺傳模板生產所需噬菌體的全部成分,確保病毒粒子正確組裝。
研究人員發現,細菌L型不僅能創建噬菌體,它們生產的噬菌體還能攻擊其他細菌。正常來講,宿主只能生產屬於自己的特定病毒,L型菌的這種特性使其得以作為工程噬菌體的通用孵化器。
「人工改造噬菌體的一個關鍵前提是,不能讓工程噬菌體基因組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中,」Kilcher強調。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細菌就不怕病毒威脅了。
兩位研究人員並不特別擔心噬菌體的潛在耐藥性。即使細菌發展出耐藥性,比如通過改變表面結構防止病毒附著,簡便的一體化人工噬菌體生產過程也能有針對性地克服這些問題。
運用該平台構建的工程噬菌體應用前景廣闊。在治療或診斷中,可以讓L型菌到達指定部位破裂,然後釋放噬菌體感染被治療細胞。全球抗生素耐藥性問題愈演愈烈,有了這項技術,噬菌體抗菌應用將不再受限。
Loessner團隊的這項發明讓噬菌體療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他們已經申請了技術專利,目前正在尋找許可生產適用於人類治療和診斷的噬菌體的合作公司。
原文標題
Cross-genus rebooting of custom-made, synthetic bacteriophage genomes in L-form bacteria
TAG:病毒學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