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輕易評論古人、評論別人呢?
【原文】
世傳昌黎初闢佛,後遇大顛,頓有悟入。然考其文集,有曰:「近傳愈稍信釋氏,此傳者妄也。潮人無可與語,僧大顛頗聰明,識道理,故與之游。其歸也,留衣服為別,此人之情,非崇信其道,求福田利益也。」觀此,則悍然不信如故,安在其悟入也?雖然,若據示現影響,逆順讚揚,則不可測,安知昌黎非故為是引發因緣耶?不有昌黎之闢佛,何從有明教之非韓?鍾因擊而聲始洪,燭以剪而光愈茂,是故未得宿命,未具他心,未可縱口高談臧否人物。
【注釋】
昌黎:即唐朝文學家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自謂郡望昌黎,後人因稱韓昌黎。貞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尊儒排佛,因諫阻憲宗迎佛骨舍利,貶為潮州刺史。後官至吏部侍郎。卒謚「文」,世稱「韓文公」。
大顛:唐朝寶通禪師。自號大顛。穎川(今河南許昌)人。齠年遁棲雲林,大曆年中,與葯山惟儼禪師並師事惠照禪師於西山。復與之游南嶽,參謁石頭希遷禪師而得法。貞元初,居龍川羅浮五年,後於潮州西幽嶺下創建靈山禪院,出入有猛虎相隨,門人傳法者千餘人。韓愈被貶謫潮州時,聞大顛之名,因與師往來相交,過從甚密,移袁州時留衣為別。
明教:北宋契嵩禪師。字仲靈,自號潛子。藤州鐔津(今廣西藤縣)人。俗姓李。師遍通內外典籍,善為文,曾就宗密大師之教禪一致論加以闡述,主張儒佛一致。針對韓愈等儒者之排佛,著有原教、孝論等《輔教篇》。此外,關於禪宗之法脈,撰有《傳法正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記》等書。仁宗詔令入藏,並賜紫方袍與「明教大師」之號。
【譯文】
世有傳說韓愈起初排斥佛教,後來在潮州遇到大顛和尚,頓有悟入。然而考證他的文集,有一段文字這樣敘道:「近時有人傳我韓愈稍信釋氏,這是傳話的人瞎說。當時在潮州因為沒有遇到說話投機的人,而僧人大顛和尚頗聰明,又識道理,所以與他交遊。當我離開潮州時,曾贈送衣服與他作別,此乃人之常情,並非崇信其道,只是希求福田利益啊!」我們從這段自敘文可以看出,他仍然是頑梗不信佛教,哪裡談得上悟入呢?儘管如此,若據示現影響,逆順讚揚,則又不可預料了。怎知韓昌黎不是故意作出排佛的樣子以引發其它的因緣呢?假如沒有韓昌黎的闢佛,哪會引發明教大師寫《輔教篇》來批駁韓愈呢?鍾因撞擊而聲音更加響亮,燭蕊由於剪截而光明更為旺盛。所以,未得宿命通,未具他心通,不可任意高談闊論,隨便褒貶評論別人。
【學文解讀】
這是蓮池大師用韓愈的故事和我們大家講了講,對別人無論他信佛不信佛,(外在)表現是一方面,內里是什麼樣,是不一定的。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判斷,最好不去說、不去講、不去議論,而是根據自己可以做到的、可以理解的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這是蓮池大師對我們的建議,我們不要輕易評論古人,不要輕易評論別人,說這樣好還是那樣好。因為我們觀察不到,我們不清楚,所以不要管別人。否則我們以為自己對了,都是猜測,很可能離真相很遠很遠,和真相可能完全是兩碼事。所以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千萬不要說什麼,千萬不要議論。
我們學習《普賢行願品》,就知道普賢菩薩以甚深普賢行願力觀察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所思所想所作清清楚楚,然後再以大威神力去示現在眾生面前,根據他們的需要去救度他們。如果我們現在沒有能力觀察眾生,不知道古人為什麼這麼做,不知道今人為什麼這麼做,我們寧可不要議論、不要批評,而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這個其實是很重要的。
世間正是因為有這些謬論、誤認,所以才紛紛擾擾,不能安寧。而佛菩薩都是安靜的,因為他們觀察到了實相,觀察到了真相,不去追逐妄想。這個非常重要!
∞ 精彩推薦 ∞
∞ 本源法師弘法視頻 ∞
∞ 認識彌陀寺 ∞
∞弘法 實修 安養∞
教遵天台 行歸凈土
1、東台彌陀寺每年舉辦佛七、短期出家、傳三皈五戒梵網經菩薩戒。
2、每月六齋日傳授八關齋戒,農曆正月、五月、九月整月傳授八關齋戒。
3、每月十五、三十誦戒、學戒。
4、每月不定期放生2次。
TAG:東台彌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