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機器變成「超級人類」,我們該如何殺死它

當機器變成「超級人類」,我們該如何殺死它

人工智慧恐慌論並不是個新鮮的話題。

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應用,人類期盼著科技在未來時代的另一番巨大作為,另一方面,關於人類是否會被先進機器所取代的討論愈演愈烈。2016年,矽谷人工智慧初創企業CEO斯科特·菲尼克斯(Scott Phoenix)就曾宣稱:「在15年內,最快的計算機每秒的運算速度將超過所有在世的人類大腦的神經元總和。」

可怕嗎?當然!

綜藝節目《最強大腦》的人機對戰環節中,人工智慧完美地演繹了人類和機器的PK賽。即使是那些擁有平常人無法企及的、在記憶力、識別能力等方面極為出色的「人類超級大腦選手」,在面對機器對手時,也一度表現出「必輸無疑」的慌張。在最擅長的領域被打敗,他們的坦然中透露著對機器的恐懼。

恐慌、不安、焦躁,這樣的負面情緒絕非個例。面對人工智慧,我們究竟在恐懼些什麼?

當機器和人類一樣聰明時,

它會不會變成人類?

互聯網是全人類的頭腦風暴。過去,一個概念從傳播需要漂洋過海,比如牛頓的幾大定律傳至中國,經歷了鴉片戰爭、經歷了洋務運動,最終成為新中國的現代科學知識,這一過程可能要上百年。但到今天,AlphaGo的爆紅,一夜之間就可聚焦世界各地專家學者的目光。

於是,「機器取代人類」的危機感再一次湧來。比較常見的一個說法是:人工智慧時代,人類47%的工作崗位會被智能機器人取代,比如律師、譯者、記者、客服、保安、會計、司機、銷售、醫生、交易員、助理等,機器人將在生活中扮演各式各樣的角色。本以為只是低薪崗位的在劫難逃,現在看來,這更像是一場針對白領人士的末日浩劫。

當然,這樣聳人聽聞的消息並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早在人類發明機器的那一刻起,「機器人替代人工」的預警報告就引發過爭議。據好奇心日報統計,近60年來,有關「機器/機器人/自動化/人工智慧取代人工」的論文、報告和媒體報道中,有 30 多種職業已經被宣判過至少一次死刑,包括行政文員、財務、手藝人、客服、中介……

但事實上,這些職業現在大多還都完好存在著。機器也許可以勝任簡單格式化的新聞寫作,但它無法取代撰寫深度評論和時評的記者;機器也許可以簡化那些每天在律所查閱法律文書、尋找案例的基層職員,但它無法取代在法庭上口吐蓮花的辯護律師。

機器終究是為人服務的,它可以基於人類的興趣、愛好、生活方式作出系統判斷,但它遠遠沒有人類更了解自身。更多時候,我們恐懼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自己的無能。

並不是機器智能的提高,

而是人類智力的下降

人工智慧技術和產品的發展速度之快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期,我們為之興奮,並對此產生依賴。我們總是非常依賴自己發明的工具,這是人類發展過程的通病。

我們發明了智能輸入法,就忘記了文字的書寫筆劃;我們發明了社交軟體,就減弱了語言交流的能力;我們發明了搜索引擎,就不願意再去背誦那些繁瑣的篇章……我們收穫了一項項的新技能,卻喪失了記憶能力,依賴著大量彌補羸弱記憶力的工具而生存。

越來越多的產品憑藉著「幫你讀書」「幫你整理清單」「幫你學知識」的方式吸引流量,我們越來越習慣了被這種整合後的知識所餵養,喪失了自我求知的本能。

這是整個人類社會都在經歷的「變笨」過程。

最可怕的不是機器,

而是在它背後操縱的人類

獵豹移動CEO傅盛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認知是人類前進的唯一武器。人類從相信過去的先賢,相信孔子,相信穆罕默德,相信釋迦牟尼,變成了相信科技。相信科技改變生活。尤其,過去20年,中國堅信了互聯網。

但是,在互聯網成為聚焦大眾流量出口的同時,它也成為了小部分人群盈利的入口。娛樂、八卦、段子,這儼然成為一個被潮流捆綁的時代。網紅、明星、企業家,成了我們最容易羨慕的對象。

這樣的互聯網,看似廣博,實際局限。

2018年伊始,袁立撕逼「演員的誕生節目組」、李小璐與PGONE出軌門等話題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討論熱點,我們的朋友圈輕鬆的被「跳一跳」、「旅行青蛙」等小遊戲長期霸屏。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娛樂,但當我們日復一日地刷著手機,頁面上的熱搜信息多數圍繞著「愛豆」「唯粉」「偶像」時,作為信息接收方的我們也許並不會去過多思考,而是將這變成一種習慣。畢竟,娛樂也是一種剛需。

當我們沉浸在這個泛娛樂的時代,便不願再過多關注枯燥的社會化信息。大數據是智能時代的利器,但決定了你每天接受何種信息的,則是大數據背後的工程師和為這場商業化變革掏腰包的廣告主。

2018年的第一個月,多家互聯網公司先後被有關部門約談整改。年初,今日頭條、鳳凰新聞因持續傳播色情低俗信息被北京網信辦約談。月中,工信部又因手機軟體存在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的問題,約談了百度、支付寶和今日頭條三家公司。本周,新浪微博熱搜榜下線整改,原因是持續傳播炒作導向錯誤、低俗色情、民族歧視等有害信息。

互聯網行業持續曝出問題,「買熱搜」早已是眾所周知的「潛規則」,很多公司為博取公眾吸引力,不斷用高價去影響大V的觀點價值輸出,這是行業的慣用伎倆。

很多KOL(關鍵意見領袖)的廣告報價早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前段時間,一張淘布斯富豪榜(淘寶主播收入排名)更是讓電商行業目瞪口呆:

慢慢地,這些雜質信息像慢性毒藥般侵蝕我們的體內。我們看不到任何病痛的發作,只是偶爾地鬱鬱寡歡,卻單純地以為這只是科技時代所謂的亞健康。

以愛之名的兒童藍海背後,

是商業機器的魔爪

商業面前,娛樂至上。

但這樣地行為恰恰忽略了,他的受眾還有一批認知並不成熟的孩童。在往期推文上萬家長共同呼籲:如果看到這些視頻,請點一下舉報,為了孩子們!中,我們細數了眾多視頻網站對兒童實行的惡劣行為,但那些尚未發掘的潛在危機還有很多。

孩子還不具備在紛繁蕪雜的信息中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他們會被花花綠綠的色彩吸引,卻錯失了成長關鍵期的價值輸入。

喬布斯生前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中曾提到,他是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們用iPad的。無獨有偶,在矽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管和工程師,也並不鼓勵孩子接觸智能科技產品。他們甚至會將孩子們送到傳統的,完全沒有智能和科技產品的Waldorf學校。

但更多的家長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仍然慶幸有電子產品這樣一個「智能保姆」替他們看守孩子。熟不知,利益面前,兒童背後的這片商業藍海不斷地被剖析,甚至有文章直接以「商業怎樣才能吸引00後」為研究點,我們的孩子成為了他們的盈利籌碼。

所有的恐懼都源於未知。

科技的發展速度太快,以至於我們無法想像人工智慧在未來還能有怎樣的突變。

我們迎來了僅用少量人力就能創造巨大財富的時代。新技術確實可以摧毀一些崗位,但也催生了新的職業,它的本質是消滅簡單機械的重複性勞動,用更多自主分析和判斷,與人類的腦力與技術並行。這些精妙的演算法結果應該被人腦更好的利用,而非反超。

人工智慧要發展到真正威脅人類的過程,是緩慢而堅定的,不會在一夕之間發生。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對智能技術的過度渲染,也許這一天根本不會到來。

也許此刻的我們繼續高枕無憂,但如果這一天真的來臨,這場競爭的主角正是我們的下一代。在真正的比拼到來前,我們的孩子要做好充分準備,他們必須在那些人工智慧所不擅長的領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培訓。

機器的效率比人高,質量比人可靠,犯錯率比人低,它們沒有疲勞,沒有情感。這是的優勢,也恰恰是它的軟肋。因此,這樣一場對抗中,人類的唯一突破點就是文化和內容。

人工智慧非常理智,記憶超群,但它不懂為什麼畢加索是偉大的藝術家,它不懂為什麼邁克爾喬丹被稱為傳奇籃球之神,它不懂什麼是真正的美,而這恰恰是人類可以發揮實力的地方。

讓機器幫我們做重複性的工作,人類才會有時間和精力,去創造更多偉大的事情。

Ad

過去的一百年,人類過度重視理工、商學,而忽略了人文藝術等感性工作,特別是中國。憑藉著紮實的知識掌握,社會才可以如此快速的發展,但當這種發展到達某一個頂點時,勢必會暴露弊端。

此刻,我們的知識儲備需要擴張,我們的感性類軟技能需要加強,我們的孩子需要在創造力、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有所超越。這樣才能在未來去爭取一個和機器比拼的機會。

牛牛成長的正式運動課程中,我們將為每一節課配備「Athlete*Now 超級小牛人任務卡」,孩子們需要在課後按要求完成這些專屬小任務。每做完一項,他的隱形技能點也就相應提升了一次,堅韌、抗挫折、溝通表達……未來的路上,這些將是他們戰勝「超級人類」的終極武器。

變身超級小牛人

不僅是身體牛,更是頭腦牛

歡迎關注

牛牛成長在家門口上世界的體育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被過濾的信息
你眼中的牛人只是自信使然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