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年就吃土?但你可能土都吃不起
據說全世界100%無聊的人關注了壹鹽糖
然後他們都成為了段子手
吃土?
矮窮矬的你吃不起
買完機票、年貨、給爸媽的禮物、跟朋友聚餐的單,發完紅包,等過完了這個年,一大波人又該「窮得吃土」了。
上下嘴唇一碰,流行語真是張口就出,說得你好像真吃過土似的。這優雅的說辭,頗有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架勢。
但....糖主要告訴你一個殘忍的真相:你可能連土都吃不起了,吃土可能還不如吃土豆划算呢……
GIF
近日,日本一家「吃土」的餐廳在朋友圈走紅。
土湯、泥土甜麵包、土汁土豆泥、土浸松露、泥土冰激凌……這套土製豪華套餐售價竟高達1萬日元(約合630元人民幣)。
由此看來,被網購剁手族常掛在嘴邊自嘲的窮得只能吃的「土」,在現實中很可能也吃不起了。
曾拍攝《吃白土》紀錄片的導演Adam Forrester說:
「對吃土的人,我們最大的誤解就是認為他們極度貧窮。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土是最為廉價的東西……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很多生活舒適的中產階級也吃土,我甚至見過幾個博士也吃土。」
GIF
01
全世界人民都在吃土
據說,最早吃土的人出現在公元6年的羅馬,他們當時吃泥土,為的是改善飲食或治療疾病。
美國康奈爾大學專家塞拉·楊(Sera Young)研究發現,吃土習俗在全世界很多地方早已存在,甚至延續至今。
據統計,非洲、拉、中東和美國的某些等地區存在一群愛吃土的人;而在中國少數地區,如新疆阿勒泰的哈薩克族婦女和兒童也在吃土。
吃土的習慣甚至成為了當地一門火熱的生意。
你可以在喀麥隆的超市貨架上選購堆疊起來的大塊高嶺土;如果你嫌土塊太大吃不完,可以去買南非超市的袋裝泥塊。
在南非超市出售的泥塊,都是一袋一袋賣
甚至你可以在海地市場的小攤上,邊啃著只花6毛買來的5個泥餅,邊抖腿曬太陽看小孩嬉鬧。
對於人均每天生活費不足13元的海地人來說,當地的小孩吃泥餅,相當於你在嚼山東煎餅般正常。
02
吃土也要講究儀式感
當然,民以食為天,吃土也頗為講究,必須有儀式感。
首先,原料「土」要新鮮。
要挖開土層,選取幾米以下的土壤,且要挑出其中的碎石、雜草等雜質,再用水和成泥漿,進行過濾,才能做成天然的原泥漿。
這裡關於土壤的種類不同地區有所不同,其中「白土」,又名高嶺土、白粘土、陶土等,富含鎂、鈉等鹽類為世界各地區最常選的原料。
除了白土外,還有黑土、紅土、青土和黃土可供選擇。
比如重口味的日本人,就愛用富含有機物和水的黑土製作土套餐,看中的是黑土在大量的有機物(如腐爛的植物、動物糞便)作用下,產生的粘稠口感和層次鮮明的味道。
來自地表深處兩米的黑土
當原料選好了,接下來便要選擇口味和製作方法了。
多哥的土著人喜歡直接把黏土用火烘乾成麵包。
海地的做法最為普遍,將濾去碎石和落葉等雜質的泥漿加入鹽攪拌,攤成餅狀,混合植物油烘製成油泥餅,最後放在太陽下晾曬。
在海地,當地的市場上六毛錢可以買5個泥餅
坦尚尼亞、南非等地的做法跟海地相似,不過是切成長條還是方形、軟一點還是硬一些、或者是加點胡椒還是小豆蔻調味的區別而已。
但有的人覺得單吃土太單調,於是研發各種與土混合搭配的烹調方法。
義大利人愛把泥土和小麥混合,製作成一種傳統食品「阿利卡」,吃起來酥軟可口。肯亞人會把要吃的土摻進日常吃的木薯、玉米、土豆和香蕉飯中做熟,然後一起吃。
日本人在這一點上最為出色,他們把黑土做成了冰激凌,據說口感有點像芝麻呢。
日本節目的泥土冰淇淋
除了啃土塊以外,把土塊烘乾磨成粉服用的也不罕見。
太平洋巴布亞人把土塊磨成粉後服用。我國河北、陝西和甘肅等省,有不少人把姜石磨成粉後投入水缸中飲用。
塞內加爾的孕婦把含鐵較高的泥土製成粉,每天吃上4茶匙。
另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天然且珍貴的泥土無須任何加工,本身就是佳肴。
如被俄羅斯遠東地區稱為「土酸奶油」的白粘土,色澤潔白,很像凍肉,可以單獨食用,也可混在鹿奶中吃。
而伊朗的馬加拉特粘土,潤白如玉,香味濃郁,吃起來像白脫油,讓人垂涎三尺。
最牛的是印度北部一種很暢銷的土罐子,本地師奶們都喜歡買來裝水,因為這罐子可以讓水味道變得甘甜。
喝完解渴之後,他們通常把罐子也吃了。
03
因為愛,所以吃土?
實際上,「窮得只能吃土」是有一定道理的。
當食品短缺時,吃土能填飽肚子。
據考究,南美洲的洪澇季節,奧托邁克印第安人常用泥土做成15厘米的泥團,每天吃半公斤。西歐發生災荒時,也有人吃土的報道。
GIF
但俗話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與飢餓無關,世界上也存在發自內心愛把土往嘴裡塞的人。
央視節目《走近科學》曾報道過「吃土女孩」吳其巴拉·其其格。
其其格出生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從7歲開始她就迷戀上吃黃土,12年來她吃掉了將近3000斤土:
「
我用語言形容不出來,我只是感覺一進嘴裡的口感特別好。都是香甜的味道吧,應該是說比吃所有東西的味兒都香。
」
若按照西方醫學的標準,會把上述女孩的行為視為異食癖的行為之一,而異食癖是飲食失調病症,患者應當接受治療。
但據果殼網調查稱,食土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簡單的將其分類為一種精神疾病。
而且,食土癖並不局限於一個特定的文化環境,甚至沒有饑荒的時候也會出現,因此這可能是一種返祖現象的行為模式。
除了因為愛,吃土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有治病或者養顏美容的功效。
的確,人類醫學上會用土來治療腹瀉、痢疾、霍亂等。
《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土部」,列舉了赤土、黃土、蟻垤土、白蟻泥等40種土、泥的藥性、藥味和主治。
宋朝元豐年間也有民間醫生錢乙用一劑黃土湯治好了皇太子久治未愈的風疾並提升為太醫的傳說。
上述提到的美國專家塞拉·楊指出,人們吃土為的是排除體內毒素、預防疾病和寄生蟲。一些黏土富含鈣、鐵、銅、鎂等多種礦物元素。
在某些缺乏奶製品的地區,孕婦吃土是為吸取營養元素,強健體魄、中和胃酸,減輕妊娠反應。
但吃土真的對身體有益而無害?
有些土製品不衛生,帶有細菌,容易感染腸胃導致各種疾病發生,同時,泥土會干擾食物消化的過程,有時會導致營養缺乏。
GIF
有意思的是,不管吃土有益與否,「營養補給品、助消化、身體內部排毒……」打著各種旗號,互聯網正火熱地賣著各種「土製品」。
然後,你發現了一個從未知道的真相——窮得吃土的你再也吃不起土了,因為,吃把土要兩百多塊錢呀。
不過,吃土也在變,現在,吃土是一種新潮流。
在「吃土時代」,人們對於吃的追求是綠色、有機、低碳,餐桌上的食物要來自生產的最源頭——土地,甚至自己要參與種植、圈養,確保食物在生產中沒有被農藥化肥激素污染,也沒有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在知乎網友張嚴林想像里,20XX年,人類正式進入了大吃土時代。
「
土壤成為了新時代的主要食物和能量來源。
美國矽谷一夜暴富,他們通過溶解電腦生成土壤已申請專利。而我國正在抓緊制定土壤保護法,開發重心轉向土壤的食用和土壤和使用,並連夜開發出咖喱蓋澆土、土粽、黃燜雞米土等最新菜式。
全國上下也在抓緊籌備土壤儲備計劃。肯德基已改名為肯土雞,騰訊改為土訊,沙縣小吃改為沙縣土吃。而時代的推進者土貓和淘土將分享今年的諾貝土和平獎。
馬土成為世界首富……
」
吃土時代已經到來,你準備好了嗎?
GIF
糖主小短腿跑去樓下挖土ing
晚安,好夢(づ ̄3 ̄)づ╭?~
(這首歌很洗滌靈魂,嗯)
喝風吃土歌
饅頭
00:00/02:16
END
TAG:壹鹽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