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醫書都是怎麼說茶的?
湖北省茶葉綠色生產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植保、加工、營銷、品牌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國茶產業而努力。
歷代醫書論茶的性味 、 歸經及功效
《申農本草經 》 載 「味苦寒 , 久服 , 安心益氣 , 聰察少卧 , 輕身耐老 。」
《神農食經 》 稱茶茗的性味作 「味甘 、 苦 , 微寒 , 無毒 。」
華佗 《食論 》 曰 「苦茶久食益思 。」
《桐君錄 》 提到飲茶 「令人不眠 。」
《本草拾遺 》 雲 「諸葯為各病之葯 , 茶為萬葯之葯 」。
《本草經集注 》 稱 「味苦 , 寒 , 無毒 。主治五臟邪氣 , 厭谷 ,胃痹 , 腸 , 渴熱中疾 , 惡瘡 。久服安心 , 益氣 , 聰察 , 少卧 , 輕身 ,耐老 , 耐饑寒 , 高氣不老 。」
《新修本草 》 為 「茗 , 味甘 、 苦 , 微寒 , 無毒 。主疾瘡 ,利小便 , 去痰 、 熱渴 , 令人少睡 , 秋采之 。苦茶 , 主下氣 , 消宿食 。
《食療本草 》 記載 「茗葉 , 利大腸 , 去熱解疚 。煮取汁 。用煮粥良 , 茶主下氣 , 除好睡 , 消宿食 , 當日成者 良 。蒸 、 搗經宿 。用陳故者 , 即動風發氣 。」
《湯液本草 》 雲 「茶 , 氣微寒 , 味苦 、甘 。無毒 。入手足厥陰經 。清頭目, 利小便 , 消熱渴 , 下氣消食 , 令人少睡 。中風昏饋 , 多睡不醒 , 宜用此 ……主疾瘡 , 利小便 , 去痰熱渴 , 治陰證湯藥內 , 用此去格拒之寒 , 及治伏陽 。大意相似 , 苦以泄之 , 其體下行 , 如何是清目」
《日用本草 》 「除煩止渴 , 解膩清神 。炒煎飲 , 治熱毒赤痢 。」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記載苦菜 , 即苦茶茗 , 味甘苦 , 微寒無毒 ,除痰下氣消宿食 。
《本草品彙精要 》 曰 「茗苦 , 無毒 , 植生 , 色青揭 、味甘苦 、性微寒 、 氣味俱輕陰中之 陽 、 主清頭目消熱渴 、行手足厥陰經 。主瘡小便去痰熱渴令人少睡 , 下氣消宿食 。
《本草蒙荃 》 曰 「味甘 、 苦 , 氣微寒 。無毒 。
《本草綱 目》 在果部第三十二卷茗項下記載為 「氣味苦 、 甘 ,微寒 , 無毒 。主治瘡 , 利小便 , 去疾熱 , 止渴 , 令人少睡 , 有力悅志 。下氣消食 , 破熱氣 , 除瘴氣 , 利大 、小腸 。清頭目, 治中風昏饋 ,多睡不醒 。治傷暑 。合醋治泄痢 , 甚效 。炒煎飲 , 治熱毒 、赤白痢 ……止頭痛 。濃煎 , 吐風熱痰涎 。
《本草征要 》對茶的描述為 「茶稟天地至清之氣 , 產於瘠砂之間 , 專感雲露之滋培 , 不受纖塵之滓穢 , 故能清心滌腸胃 , 為振發之品 。昔人多言其苦寒 , 不利脾胃, 及多食發黃消瘦之說 , 此皆語其粗惡苦澀者耳 。故入葯須擇上品 , 方有利益 。」
《本草易讀 》 其二百六十二條記載 「茶葉苦 , 甘 , 微寒 , 無毒 。入手足厥陰 。利小便而下疾熱 , 止燥渴而消酒食;清頭目而醒眠睡 ,熱毒下痢赤白 , 好茶一斤 , 炙 , 搗末煎服 。亦治久痢 。又赤痢蜜水下 。白痢姜水下 。」
《本經逢原 》 茗乃茶之粗者 , 味苦而寒 , 最能降火消疚 , 開郁利氣 , 下行之功最速 。主瘡 , 利小便 , 去痰熱之患 。然過飲 即令人少寐 , 以其氣清也 。消食止渴 , 無出其右 。
《本草從新 》 中說茶能瀉熱清神 、 消食 。去痰熱 , 除煩渴 , 清頭目。皆因其得春初生髮之氣 、故多整肅上隔之功 。
《本草求真 》 記載 茶茗 , ……味甘氣寒 。故能入肺清痰利水 ,入心清熱解毒 , 是以垢膩能滌 。凡一切食積不化 , 頭目不清 , 疾涎不消 , 二便不利 , 消渴不止及一切便血 、吐血妞血 、血痢 、 火傷目疾等症 , 服之皆能有效 。
《本草述鉤元 》描述茶氣味苦甘 。微寒 。入手足厥經 。清頭目。利小便 。去疚熱 , 止渴 , 令人少睡 。治中風 昏債 。
《本草便讀 》中說茶葉能清心而入胃, 滌垢除煩 。可消食以行痰 ,解醒止渴 。芳香清肅 。甘苦陰寒 。處處有之 。皆產山谷間。種類不一 。大抵以嫩而色香味美者為佳 。味苦而甘 。性寒 。入心肺脾胃四經 。能蠲除上焦鬱熱垢膩 。除疾化食 。清頭目。利二便 。令人少睡 。
《本草撮要》稱茶味苦甘 。入手足少陰太陰厥陰經 。功專清心肺 。滌腸胃。
《本草備要 》 卷二木部記載 茶 , 瀉熱 , 清神 , 消食 。苦甘微寒 。主下氣消食 , 去疾熱 , , 除煩渴 , 清頭目, 醒昏睡 , 解酒食 、 油膩 、燒炙之毒 , 利大、小便 。多飲消脂 、 寒胃。
《本草擇要綱 》將茶歸到平性藥品 , 稱其苦甘微寒無毒 。乃陰中之陽 。可升可降 。入手足厥陰經 , 主治瘡 。利小便 。止渴消食 。去痰熱 。上行能清頭目。並能消暑解酒食毒 。但久吸無度 ,傷營傷精 ,血不華色 。
《本草害利 》 中記載茶葉有苦甘微寒 , 入心 、肺 、脾三經 。下氣消食 , 去疚熱 , 除煩渴 , 清頭目。利小便 , 解炙爆油膩之毒 , 消痔漏等瘡 。
《醫林幕要 》 中認為 「茶 , 苦 , 辛 , 甘 , 微寒 。」
《朱權茶譜 》 中描述茶的功效為 「食之能利大腸 , 去積熱 , 化疾下氣 , 醒睡 , 借酒 , 消食 , 除煩去膩 , 助興爽神 。」
《炮炙大法 》 稱 入清頭 目藥用苦茶 , 消食下氣用佳茗 。
《雷公炮製藥性解 》將茶茗列入木部 , 味甘苦 , 性微寒無毒 , 入心肝脾肺腎五經 。主下氣醒睡 , 除痰消瘡 , 牙便生津 , 破熱氣 , 清頭目, 善祛油膩 , 解煎炙毒 。
歷代本草多言茶葉味甘苦 , 性微寒 , 能兼入五臟 。中醫理論一般認為甘者補而苦則瀉 , 故茶葉功兼補 、瀉 。微寒 , 即涼也 , 具寒涼之性的藥物可以清熱解毒 。
集古代各家之論 , 歸納出茶的一般功效有 清利頭目, 安神除煩 , 生津止渴 , 消食化疾 , 清熱解毒 ,消暑止痢 , 利尿醒酒 , 下氣通便 , 益氣力 , 去肥膩 , 祛風解表 , 明目堅齒 , 延年益壽 。主治頭痛 、 目昏 、 目赤 、 多睡善眠 、感冒、 心煩口渴 、 食積 、 口臭 , 痰喘 、 癲痛 、 小便不利 、 瀉痢 、 喉腫 、 疾瘡癤腫 ,水火燙傷 。
※陳都靈古裝美上天,但網友卻評論:這是奶茶妹妹章澤天?
※這是我聽過最觸動人心的茶靜語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