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青浦「朱家角」不僅只有放生橋!竟然還有……

原來青浦「朱家角」不僅只有放生橋!竟然還有……

在青浦生活總有不如意

影響心情的事情總會出現

如果可以、青浦圈願意一直長情與你

原來

青浦「朱家角」不僅只有放生橋……

往下看!

廊橋

(又稱「惠民橋」)

位於朱家角鎮北大街橋梓灣處,橫跨朱家角鎮市河,橋東堍是商業中心北大街,西堍是漕河街(亦稱廟前街)。這是古鎮唯一的木結構小橋,也是最獨特的木橋,因橋面建有木板柵,上蓋磚瓦、翹角,故稱廊橋。

詠風橋

(又稱「永豐橋」)

建於明代天啟七年(1627年),又名永豐橋,建橋時,當地居民指望永遠豐衣足食,故起名永豐橋。永豐橋橋基用磚砌成,橋面用石條鋪成磚石結構的石板橋,橋看來平常,且陳舊不堪,但它卻是朱家角古鎮歷史的見證人。

泰安橋

(又稱「何家橋」)

泰安橋俗稱何家橋,始建於明代萬曆十二年(1584年),為單孔拱形石橋,位於漕港河口的名剎圓津禪院門前,是全鎮最陡的一座石拱橋,橋頂豎立旗竿石兩塊,用於懸掛路燈,是往來船隻的航標,橋兩旁青石扶手上的「飛雲石」浮雕,古樸淳厚。何家橋由青石建造,且雕刻的橋欄浮雕「飛雲石」,都酷似元代之作,橋前圓津禪院也建於元代,故對此橋的歷史,造橋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

清代名士曾有詩:「日落炎威退,池塘淡月中;踏歌聞市上,漁笛在溪東,蒲扇輕搖暑,蕉衫短受風;晚涼閑獨步,古寺一橋通」。詩中描寫日落黃昏,漁歌唱晚,經過一天酷暑,人們輕搖蒲扇,步上橋頭,盡情享受晚間清涼。真是一幅生動的古代消暑納涼圖。這裡寫了「古寺一橋通」,「古寺」即圓津禪院,「一橋」就是泰安橋了。

福星橋

(又稱「西柵橋」)

位於朱家角鎮的西市梢,建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星橋現保存完好,高大挺拔,橋面麻石斑駁,橋基石縫中伸出幾株小樹,又顯現出幾分秀麗和瀟洒。兩邊橋楹柱上鐫刻著:「潮湧越水飛龍卧,雲接吳山掛月鉤;一水鎖住佳氣繞,千年環見彩虹垂。」橋聯有景、有情、有味,道出了三泖九峰邊的水鄉之雅趣幽情。這是一首優美的借景抒情詩,確切地描述了古鎮地處吳越交界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水鄉澤國的秀麗風光。登橋遠眺,向東鳥瞰全鎮,建築鱗次櫛比盡收眼底,向西遙望一片湖光水色,令人心曠神怡,真是福星臨門之感。

平安橋

(又稱「戚家橋」)

位於朱家角鎮大新街口,建於明代,系磚、石、木混合結構,舊時這裡稱平安里,故名平安橋。橋身及橋基為花崗石條,兩旁扶手用青磚砌就,中間扶手欄杆是兩根原木,不加任何修飾,自然樸素。

平安橋也稱戚家橋,相傳此橋系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行軍路過所造,就地取材,所以造成磚、木、石混合結構,省時,且行軍路過建造對材料、工藝都不可能講究,所以橋石不平,行人過橋時橋上石板會發出」咭咯咭咯」之聲,但橋現仍堅固耐用,保存完好無損。

中觀音橋

位於朱家角鎮大新街,始建於明清時期。現在所見的中觀音橋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重建。

角里橋 慈門橋

據記載,是朱家角鎮建造時間最早的古橋。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慈門街內復建。

雲虹橋

位於朱家角鎮三灣村,俗稱「虹橋」、「吳家橋」。清嘉慶二十年(1815)重建,2008年修繕。該橋為三跨平梁橋,花崗石材質。南側橋台嵌有石碑「重建雲虹橋碑記」。

萬福橋

位於朱家角鎮沈巷村,建於明代。該橋為單孔石拱橋,已坍塌,僅存北橋堍廢墟。

課植橋

位於朱家角鎮課植園內,橋名含有耕讀傳家之意,建於清宣統三年(1911)。單孔石板橋,一色花崗石。


------END------

青浦圈

我們不一樣

歡迎不一樣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蝦米 的精彩文章:

TAG:公蝦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