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引用數之外,我們如何更好的評估生物醫學研究?

引用數之外,我們如何更好的評估生物醫學研究?

原文以Impact beyond citations為標題

發布在2018年1月10日的《自然-生物醫學工程》社論上

生物醫學研究的轉化成果、商業化前景和最終的臨床及社會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累積。應該加大對它們的關注和宣傳力度。

使用被引次數評估已發表的研究確實容易,但也短視;當所涉研究的影響範圍可能超越學術界時,更是如此。因為這類影響可能無窮無盡。例如,增進了對某種疾病的理解可以帶來衛生政策變化;更準確的診斷方法可以應用於臨床,最終延長病人的壽命;更加便宜易用的醫學器材可以讓資源貧乏地區的患者更容易得到救治;更快速的臨床成像技術實現商業化後,與人工智慧相結合,有望提高衛生系統的效率,節省納稅人的錢。以上這些結果無一能通過學術論文的被引次數得到適當的反映。

被引次數可以粗略地衡量學術界對某項研究的關注。但是,還有大量學術影響無法直接反映在被引次數上,這其中包括參與研究的學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的職業前景,新合作關係的建立,高聲譽會議的演講邀請,學術獎項,額外的研究經費,以及新想法的誕生。由於這些影響難以衡量,導致它們較少為人所知。不幸的是(尤其對於初級研究人員而言),被衡量和被獎勵的常常是容易計量的,而不是最重要的。

有鑒於此,應該系統性地收集和分析學術研究的影響。一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例子就是2014年英國引入「研究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對政府資助的大學研究的社會經濟影響進行評估,這是首個有關於此的大規模個案調查。它突出了研究影響的多樣性以及案例背後多學科研究所達到的高度。雖然要評估更大範圍內的研究影響,尤其是跨學科的影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這類個案調查可以啟發和鼓勵研究人員開展高質量研究,使社會經濟影響最大化。

為此,我們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2017年1月和2月)裡面13篇論文的作者反饋一下論文發表後的初期直接影響。結果發現其中3篇論文所報告的研究幫助籌得了臨床試驗經費6篇論文所報告的技術被授權給大學衍生公司,促成了初創公司的成立或商業增長大部分研究都已經申請專利。而且一半的團隊告訴我們,有醫藥或生物技術公司對他們發表出來的研究成果表示出興趣。幾乎所有作者都稱發表研究促成了新的學術合作。並且,發表後獲得的媒體關注也在很多方面給他們帶來了幫助。

理所當然地,媒體更多關注的是具有獨創性的研究報告、驚人發現和「流行」研究領域。例如,2017年初有3篇《自然-生物醫學工程》論文獲得了不同尋常的廣泛關注(就Altmetric得分而言):紙-線離心機(詳情請見:成本僅需20美分的手動離心機,會成功嗎?)、假體人機介面以及受激拉曼組織學(用於在手術中快速檢測新鮮組織)。在社交媒體上,DIY離心機視頻的瀏覽量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突破了150萬次。這項研究的PI——Manu Prakash之後還在TED演講中做了重點介紹。

這種級別的公眾關注已屬罕見,但是比起這個裝置對教育和衛生所產生的影響,仍然相形見絀,特別是在用電仍然是一種奢侈的低收入國家。研究發表後也會快速吸引學術界和企業界的關注。假體人機介面一文的作者已受邀參加了大學和工業界的30多場研討會,討論這一技術。至於受激拉曼組織學技術,已有7家不同的機構評估了它的臨床應用潛力。

這類初步顯現的影響力跡象令人欣慰,也證明了生物醫學應用研究超越傳統學術邊界之外的價值。被引次數可以歸於具體的某一項研究,但是更大範圍的影響一般難以和單篇論文掛鉤,它們會涉及各種領域的專家,如技術轉讓專業人士、投資人和衛生干預專家。儘管如此,期刊、資助機構和學術機構不能因此卻步,而應該加大力度重點突出他們已經發表、資助或產出的研究的影響。因此,我們邀請研究人員在我們的社區In Translation里分享其研究的切實成果。我們正在努力探索,期望找到一種或多種方法來分析和整合期刊研究論文在更大範圍內的影響的證據。

提及團隊關於晶體管樣腫瘤檢測納米探針的研究(發表於《自然-生物醫學工程》第一期)時,高金明表示,「技術發展到現在,這項研究帶給整個研究團隊的意義和回報要大於各部分之和(我們原本可以分成幾篇論文發表在不同的專業期刊上)。」真正的影響是不可計量的。

你論文發表後,產生過什麼影響嗎?

或者發生了什麼好事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ture自然科研 的精彩文章:

美國撤銷危險病原體功能增強研究禁令,研究者喜憂參半
本周Nature論文推薦 18年1月25日刊

TAG:Nature自然科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