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親愛的戰友
藍字
它,千里尋主戰場陪伴
它,戰俘營中屢次立功
它,叼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
致敬!親愛的戰友
人狗情深
春節將至,狗年即將到來。戰爭期間,人類士兵死傷無數,受到戰爭波及的狗等動物也不能倖免。作為動物,它們別無選擇,但它們勇敢勤奮,不求回報,保護主人不惜犧牲性命,它們是官兵無聲的戰友。殘酷的戰場上,士兵與狗之間發生了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
「鮑勃」——不顧生死 尋找水源
1899年至1902年,在英國人與布爾人爭奪南非殖民地期間,英軍官兵在一次戰鬥中被對方猛烈的火力壓制,無法走出陣地尋找水源。官兵個個口乾舌燥,嗓子冒煙。尤其是傷員,更是奄奄一息。他們把希望寄托在隨軍的一隻獒犬——「鮑勃」身上。
「鮑勃」背著空瓶,衝出陣地,迎著炮火,迅速向遠方跑去。尋找到水源後,「鮑勃」跳入水中,蹲下身子,等瓶子灌完水後,箭一般跑回,挽救了無數饑渴難忍的傷員生命。
「王子」——搭乘輪船 千里尋主
1914年,一戰爆發。西倫敦的詹姆斯·布朗應徵入伍,來到法國阿爾芒蒂耶爾戰場。不久,布朗的妻子來信,傳來不幸消息,家裡的牧羊犬「王子」失蹤了,怎麼也找不到。數日後,布朗在戰壕站崗時,遠遠地看到一隻有點兒像「王子」的牧羊犬,當時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叫了聲「王子」,那條狗飛快地跑了過來,一下撲在布朗懷裡。
這一消息在戰場引起轟動,但也有人質疑真假。英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介入調查,最後得出結論:這是真事!「王子」是搭乘了輪船,渡過英吉利海峽,一路苦苦尋找,最終來到300英里遠的主人身邊。
布朗撿來被扔掉的軍裝,洗乾淨後,給「王子」做了衣服,並把身份證明狗牌掛到了「王子」脖子上。很快,「王子」被團里選為吉祥物,一直陪伴布朗及全團官兵,直至戰爭結束。
「德呂斯」——拖著假肢 檢閱火炮
1917年,西部戰線維米嶺戰役期間,炮兵中尉迪克森在一處村莊的廢墟邊發現了一隻雜交小狗。小狗的前爪被彈片削去,奄奄一息。迪克森中尉招來旅部衛生兵,給小狗治傷,並給它安上了木製假肢,取名為「德呂斯」。
康復後,德呂斯成為該炮兵旅的吉祥物。它恪盡職守,拖著假肢一路小跑,天天「檢閱」全旅火炮,儼然一名戰地指揮官。遇上靠近營地的陌生人,德呂斯會汪汪大叫,不讓陌生人靠近。
「拉格斯」——特異功能 負傷送信
1918年,美軍第一步兵師的軍士長簡斯·多諾萬行軍路過法國巴黎一家咖啡館時,看到一隻流浪小獵犬,便餵了它一點兒食物。沒想到,這隻流浪小狗一路追隨,跟著到了兵營。於是,多諾萬收留了這條流浪狗,取名「拉格斯」。
拉格斯對人友善,且非常聰明,學什麼會什麼。當時,美軍正好缺乏通信員,便讓多諾萬對拉格斯進行送信訓練。拉格斯一晚上就學會了送信,第二天便開始執行任務。
拉格斯還有特異功能。它能在敵軍炮彈出膛後迅速作出反應,就地打滾,汪汪大叫。於是,官兵只要看到拉格斯打滾吠叫,就馬上躲藏,大大減少了傷亡。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天,外出查電話線,拉格斯能發現地下哪裡的線損壞了。它是如何做到的,真是誰都不知道。
拉格斯冒著槍林彈雨,向部隊成功送信無數次。一次,拉格斯脖子上系著信件,去兄弟部隊送信。它沿著戰壕猛跑,炮彈雨點兒般落下,德軍狙擊手不時放出冷槍。拉格斯的耳朵和爪子被彈片擦傷,但它仍堅持前行。突然,一發毒氣彈近距離爆炸,拉格斯的肺部受到了嚴重損害。帶著受傷的身體,拉格斯最終還是把信送到了部隊。
受傷後,拉格斯被送往美國芝加哥醫院,它奇蹟般地倖存了下來。出院後,拉格斯被一個軍人家庭收養,直至1936年去世。去世後,拉格斯被以軍事榮譽方式下葬,埋在了馬里蘭阿斯平山紀念公園。
一戰老軍人常去墓地,看望拉格斯等戰友。一位叫海特的老兵說,拉格斯像士兵一樣在戰場灑下熱血。它僅重25磅,卻拯救了無數的丈夫、父親和兒子的性命。
「朱迪」
——全球唯一戰俘狗
1936年,一隻名叫朱迪的雌性獵犬在中國上海出生,被作為吉祥物送給英國海軍。1939年6月,朱迪所在英軍炮艦被日軍擊沉,艦上士兵被俘,朱迪也被送入了戰俘營。在戰俘營中,一個名叫弗蘭克·威廉姆斯的23歲英國士兵收養了它。從此,他們相依為命。
戰俘情緒低落時,朱迪會滿地打滾,逗他們開心。戰俘外出勞作時,如果遇到猛獸,朱迪會叫喊報警。如果戰俘被日本警衛欺侮,朱迪會齜牙低吼,發出威脅。為救戰俘,朱迪遭到過鱷魚襲擊,背部被劃開15厘米長的口子。
戰俘營生活惡劣,戰俘只能以木薯充饑,根本無法吃飽。儘管這樣,威廉姆斯每天還是會儘力給朱迪省出一些食物。朱迪每天外出,有時會帶回咬死的蛇和老鼠,塞到床下,想讓主人充饑。
為給朱迪贏得一份口糧,威廉姆斯向日軍警衛長提出申請,讓朱迪成為戰俘營正式成員,並承諾在朱迪生下小狗後送給警衛長一條最好的。在警衛長一次喝多酒的情況下,威廉姆斯獲得了他的簽字。朱迪至此成為二戰期間唯一正式列編的「狗戰俘」,編號為:81A格勞格爾。
一次轉移時,日軍不允許動物上船。於是,威廉姆斯把朱迪放進一個空米袋,背在肩上。當時船艙已滿,威廉姆斯站在甲板上,在高溫下站立了3個小時,朱迪竟然在米袋裡一動不動。途中,船隻不幸觸雷沉沒。落海後,朱迪叼著漂浮物送到威廉姆斯面前,甚至用身體推著虛弱的威廉姆斯在水中前行。
威廉姆斯說,是朱迪給了他們生存下去的勇氣。戰俘們經常這麼說道:「要是我們死了,朱迪該怎麼辦?為了朱迪,我們一定要設法活下去。」
戰後,朱迪被授予了「迪肯」勳章。同年6月8日,英國BBC公司採訪朱迪,讓全世界聽到了朱迪的叫聲。
1948年5月,朱迪隨主人去了坦尚尼亞。1950年2月,朱迪因患乳腺癌去世,享年14歲。朱迪穿著空軍夾克下葬,胸前掛著勳章。威廉姆斯含著眼淚,用了兩個月時間,用花崗岩和大理石製成了墓碑,上面刻著朱迪的生平事迹。1973年,《朱迪的故事》一書出版。2006年,朱迪的項圈和「迪肯」勳章,被威廉姆斯的兒子阿蘭送到倫敦帝國戰爭博物館,參加了「動物的戰爭」專題展覽。
「甘德」——叼起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
「甘德」原是只家庭寵物狗,是只黑色大型紐芬蘭犬。玩耍時,它的爪子不小心抓傷了孩子的臉。主人便把它送給了駐紮在國際機場的加拿大陸軍步兵團。該團給它取名為「甘德」,並提升為軍士。
1941年秋,甘德隨部隊一起乘船移防到香港。1941年12月8日,香港戰鬥打響。12月19日,日本海軍陸戰隊在兩英里長的海岸發起進攻,加拿大軍隊士兵拚死抵抗,但傷亡慘重,數名戰士受傷倒在沙灘上。由於敵軍火力猛烈,戰友無法對傷員實施救援。
這時,甘德先後兩次沖向日軍,齜牙低吼,吸引日軍注意力,給加軍士兵贏得救援戰友的寶貴時間。
正當加軍實施救援時,日軍突然扔過來一顆手榴彈。危機時分,甘德一口叼起冒著煙的手榴彈,箭一般沖向日軍,轟的一聲巨響,甘德與日軍同歸於盡。
戰後,在香港戰鬥倖存者的堅持下,甘德的名字與1975名男性和2名女性一起,被刻在了渥太華的香港老戰士紀念牆上。
在加拿大戰爭博物館、香港老戰士協會、香港老戰士紀念協會的持續努力下,英國於2000年10月向甘德授予「迪肯」勳章。2015年7月,甘德與其馴化人的雕像,被樹立在加拿大「甘德紀念公園」。
「步槍手汗」——跳回河中 救了主人
1942年夏,一隻德國牧羊犬應徵入伍,被分配到英格蘭步槍隊第六營,取名「步槍手汗」,其引導員為一等兵詹姆斯·馬爾登。1944年11月的一個晚上,「步槍手汗」隨馬爾登乘船參加戰鬥。靠近小島時,敵軍突然打開探照燈,頓時射出猛烈炮火。船不幸被炮火掀翻,全體官兵落水。
「步槍手汗」游到岸邊,四處尋找主人。馬爾登不會游泳,正在水中垂死掙扎。「步槍手汗」隨即返回水中,遊了180米,找到已經昏迷的馬爾登。嘴叼主人衣領,身體拱著主人身體,冒著炮火,奮力向岸邊游去。
海灘泥濘不堪。「步槍手汗」拖著主人身體,艱難前行,直至稍為乾燥的硬地。主人得救了,「步槍手汗」累趴了。
「吉格斯」——晉陞迅速 士兵向它敬禮
英國鬥牛犬雖長相不佳,但勇猛擅斗,深受美海軍陸戰隊官兵喜愛。一戰期間,德軍一份作戰報告稱,美國海軍陸戰隊進攻猶如「地獄犬」一樣。美海軍陸戰隊認為,這一比喻非常形象,符合陸戰隊作戰特點。
1922年10月14日,美海軍陸戰隊司令史沫特萊·巴特勒准將簽發命令,決定用英國鬥牛犬作為部隊吉祥物。同年,海軍陸戰隊徵兵廣告上出現一隻頭戴鋼盔、齜牙咧嘴的英國鬥牛犬。
美海軍陸戰隊的第一隻吉祥物名叫「吉格斯」,軍銜列兵。它一入伍就享受特殊待遇:不必參加新兵營訓練,可終身服役於海軍陸戰隊。
吉格斯不負眾望,表現突出,盡職盡責。每天清早,便身穿量身定製的海軍陸戰隊軍服,出現在兵營,四處巡邏。參加各項禮儀活動時也服從命令,聽從指揮,從不搗亂。
那個年代,美軍士兵晉陞緩慢。可到了吉格斯這裡,一路綠燈。3個月後吉格斯即扛起下士軍銜。1924年當上中士,很快又當上軍士長。結果,弄得軍營軍士長以下士兵或士官,見了它就得立正敬禮。
1927年1月9日,吉格斯不幸逝世。海軍陸戰隊全軍進行了系列悼念活動,並以全套軍事禮儀,把吉格斯埋葬在弗吉尼亞州海軍陸戰隊墓地。
1957年起,吉祥物均起名為「切斯蒂」,以紀念二戰傳奇英雄劉易斯·普勒爾·切斯蒂中將。「切斯蒂」長住在華盛頓特區海軍陸戰隊兵營。
2008年7月25日,「切斯蒂十二世」正式退役。服役期間,「切斯蒂」先後榮獲海軍集體功績、全球反恐戰爭服役等獎章,成為海軍陸戰隊歷史上獲獎最多的吉祥物。
2013年8月27日,海軍陸戰隊為「切斯蒂十三世」舉行了隆重的退休儀式,司令詹姆斯·阿莫斯上將親自參加儀式。「切斯蒂十三世」服役了5年,深受廣大官兵喜愛。它在服役期間,也曾闖過小禍。一次,國防部長里昂·帕內塔訪問海軍陸戰隊兵營。歡迎儀式上「切斯蒂十三世」沖著國防部長隨身攜帶的金毛獵物犬齜牙咧嘴,低吼咆哮。結果,其軍銜晉陞因此被推遲。
2013年2月,被選中接班的「切斯蒂十四世」剛三個月大,即被安排亮相。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看著閃閃發光的相機鏡頭,虎頭虎腦的「十四世」一點也不怯場,東張西望,搖頭擺尾,贏得了陣陣掌聲。兩個月後,「十四世」軍銜升至二等兵。9個月大時,結束服從訓練,軍銜又升一級,至一等兵。2016年5月,3歲半的「十四世」銜至下士,當上了士官。它的士官服還是去軍人裁縫店,用人的服裝專門改制的。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共有三隻吉祥物。
王信強
首次參戰
身披鎖子甲
狂吠著向馬群衝去
自從世界有戰爭以來,狗一直是士兵的得力助手,立下累累戰功。從世界史上第一個軍事帝國——亞述開始,狗便頻繁參戰。古希臘和羅馬帝國時期的戰狗身披鎖子甲,脖系帶刺金屬項圈,排成攻擊隊形,狂吠著向馬群衝去。戰馬紛紛受驚,摔下騎士。還有些戰狗甚至向馬背上的騎兵猛撲,撕咬不放。
後來,隨著火器的大量使用,這種戰術開始不靈了。一戰期間,狗主要承擔非戰鬥任務。
二戰期間,由於機械化車輛的普及,馬、騾等大型馱運動物大幅減少使用,忠誠、聰敏、靈活的狗再次登上戰爭舞台。戰狗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馴養。美、俄、英、法、德等國陸軍擁有動物馴養中心,負責平時訓練動物,戰時輸送到戰場;二是收養。戰區流浪狗大多被部隊官兵收養下來,稍加訓練,即可工作;三是捐獻。許多家庭捐獻家中寵物,這在當時被視作愛國表現。威爾士地區的一位女士,在捐獻的寵物脖套上夾了這樣一張紙條:「為了戰爭,我的丈夫走了,我的兒子也走了,請帶上我家唯一的寶貝,讓它陪伴你們,讓這場殘酷的戰爭早日結束。」
戰爭中,狗主要承擔送信、鋪線、探雷、警衛、陪伴等任務。戰場炮火猛烈,電話線常被炸斷,電話兵傷亡很大。在狗背上固定一個線盤,狗一走動,盤子旋轉,電話線就隨之出來了。狗很聰明,察覺危險,馬上趴下。戰場鋪滿地雷,稍不小心,造成傷亡。狗嗅覺靈敏,能聞出炸藥味。一旦聞出,就站立不動,等待排雷。戰場炮火猛烈,傷員撤不下來,醫護人員又上不去。這時,就動用狗,讓它們背上止血帶、繃帶等急救用品,送給傷員。
此外,戰壕內老鼠猖獗,襲擊活人,傳播疾病。戰場上的狗愛管閑事,專逮耗子。只要有狗,就無老鼠。戰壕幽深曲折,並帶有防空洞,敵方夜晚摸哨情況時有發生。有了狗以後,方圓百米,稍有風吹草動,便馬上會被察覺。
「迪肯」勳章
動物界的
維多利亞勳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數以百萬計的動物戰死沙場。一戰軍事專家稱,在某種意義上講,動物決定了一戰的勝負。它們才是戰爭的真正英雄。然而戰後,沒有一隻動物受到表彰。二戰爆發後,又有大批動物走上戰場。人們紛紛呼籲,應該為參戰立功動物頒發勳章。英國慈善組織——「人民動物藥房」的負責人瑪莉婭·迪肯女士決定於1943年設立「PDSA迪肯勳章」(簡稱「迪肯」勳章)。勳章由銅製成,正面是由月桂樹枝條組成的桂冠,中間寫有英勇等字樣,系在一根三色綬帶上。這是授予動物的最高軍事獎章,被稱為動物界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至2016年4月,英方先後向軍中服役的各類傑出動物頒發了67枚「迪肯」勳章。31條狗(其中有4條分享了2枚勳章)榮獲了這一動物界的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動物英雄永垂不朽!
來源:北京晚報
鏈接
TAG:開卷有益kj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