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日本人吃便當有這種愛好,他們是從老祖宗那裡學到的

日本人吃便當有這種愛好,他們是從老祖宗那裡學到的

由於有些便當比如鰻魚便當、牛肉蓋澆飯便當、烤牛舌便當等確實適合加熱吃,所以,現在加熱吃便當的日本人也越來越多。因此,更確切的說,應該說是相比於吃熱便當的人比吃冷便當的人更多而已。

個人認為,日本人之所以視吃冷便當為常事,這主要是習慣的問題。日本人自古食生,比如生魚蝦等,生的東西自然是涼的,因此,可以說日本人自古就不拒絕生食。而據《日本史》介紹,日本便當的歷史遠可以追溯至奈良、平安時代,那時的宮中或貴族舉辦大型宴會時,因下級官員、職員沒有資格上座,只有站在殿下或殿外陪站的份兒,但他們也要吃呀,吃什麼呢?給他們吃的就是一種叫做「屯食」的「裹飯」。這裡的「屯」即「聚集」之意,食的「裹飯」就是指用柏樹葉包著的冷飯,這也被視為日本最早的飯糰。而當時的士兵行軍打仗時,則吃「行廚」,「行廚」聽上去看上去都很美感,但現實卻是很骨感,因為,所謂的「行廚」就是攜帶的冷飯糰等,這又被視為是日本最早的便當了。

生魚蝦、屯食和行廚一吃千餘年,想不習慣都不行。尤其是到了江戶時期,社會穩定町人文化繁榮,人們熱衷於行樂、觀劇、旅行,於是便當文化得以快速發展起來,當時一般庶民出門旅行流行帶一種叫做「腰便當」的盒飯,就是簡單的用竹葉包幾個飯糰再配上點鹹菜等,然後裝入攜帶式小竹籠裡帶上,悠哉悠哉的或觀櫻或賞楓去也。再稍微有點地位的人出行則已經有了一種叫做「折詰便當」的飯盒,內容就頗豐盛了。而武家、貴族則流行觀劇,一邊吃著流傳至今的「幕之內便當」,一邊觀賞能劇或者歌舞伎。這種「幕之內便當」則高大上多了,那時已經有了漆盒,裡面有壽司、天婦羅以及各式蔬菜等。當然,這一切依然都是冷食。

明治時代的1885年(明治18年),日本已經有了鐵路,受日本鐵道委託,當時的宇都宮白木屋旅館在7月16日宇都宮站開通日,製作販賣用竹皮包著的「兩個飯糰加上蘿蔔鹹菜」的簡易盒飯,這被視為是日本列車盒飯的首賣日,這一天也被日本人定為「車站盒飯紀念日」。日本一傳至今的車站飯盒也即由此而來。當然,那時吃的依然是冷便當。

即使到了現代,日本孩子從幼兒園開始直到大學畢業為止,大多數幼兒園的孩子在幼兒園吃的都是媽媽給做的便當,公立學校到初中為止因是義務教育,學校施行給食制,因此有熱飯吃,但高中三年因已不屬於義務教育,所以高中生吃的也都是媽媽給做的的便當。而私立學校的孩子,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則基本上都是 吃著媽媽的便當長大的。便當一吃近二十年,那是想不習慣都不行的。

綜上所述,在這樣一個以吃冷食為傳統的便當大國里,國民對冷食幾乎免疫就是自然的了,何況,有些日餐,確實只有吃冷的才更覺美味。就比如日本大米,熱騰騰噴香的米飯配上味噌湯固然好吃,可因為日本米的固有清香,冷食同樣別有一番風味。像日本的飯糰,內藏各種各樣的餡料,外包海苔,吃起來清香四溢,令人回味無窮。當然,飯糰是也可以加熱吃的,但幾乎從沒看到過日本人吃熱飯糰,稍微腦補一下都有點暴殮天物的感覺。筆者本人也是冷飯中毒者之一,說句找抽的話,隔幾天不吃一回清香的冷米飯,晚上還真就有點「睡不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捷通快訊 的精彩文章:

這個東西只有雞身上有,價格昂貴一般人買不起,專治小孩兒半夜尿床尿炕
有一種植物和秋葵長得一模一樣,卻劇毒無比,田間地頭都能挖的到

TAG:捷通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