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年輕人專美 新加坡大媽也跑酷
(海峽時報)
近日,「老齡化」、「醫療費用增加」、「樂齡保健」等課題頻頻出現在社交媒體上,導致本地許多年長人士開始對醫院裡的那些「瓶瓶罐罐」浮想聯翩,內心也情不自禁地打起了寒顫。但,本地就有兩名退休的安娣不願隨波逐流!她們不甘於虛度暮年黃金歲月,迷上了一項年輕人的極限運動——「跑酷」(Parkour)。
想必大家內心肯定會和紅螞蟻有一樣的想法:都年過半百了,居然還敢玩跑酷!安娣,你們是想玩樂還是玩命?
李總理:有心不怕遲!
事實證明,是我們「山龜」了,有眼不識泰山。
因為就連李顯龍總理在看到兩位安娣學跑酷的視頻後,也大為震驚,上周在面簿上發文讚揚了兩名老人家不屈不撓、敢於嘗試新事物的精神:
昨天我看了《海峽時報》網上的一個非常具啟發性的視頻,是關於我們本地的「跑酷安娣」。這些老人家勇於嘗試新事物、學習新技術、保持身心活躍的正面態度令人驚訝與敬佩。新加坡人有很多機會能夠過上活躍的生活、越老越充滿自信。有心不怕遲!
如果「跑酷」不是你的那杯茶,大家不妨到鄰里樂齡活動中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里結識更多同齡朋友、一起享受各種有趣好玩的活動。
難道,李總理的言外之意是在暗示「跑酷」太危險,「樂齡活動中心」才安全?
不過話說回來,本地的老齡化問題一直處在風口浪尖。聯合國新出爐的《2017年世界人口老齡化報告》顯示,新加坡去年的總人口有571萬人,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人口則有88萬6000人,佔總人口數的15.5%。聯合國預測,在30年後,在新加坡的658萬總人口當中,將有47%的人口是65歲或更年長的老年人。
有效地規劃本地樂齡人士的生活,無疑成為了當今政府的重中之重。也難怪李總理一直鼓勵廣大年長人士積极參加樂齡活動。
與其他樂齡中心的活動不同的是,跑酷是一種挑戰地心引力的跳躍,更加符合年輕人體質與體能。像這樣有著高危險係數的一項運動,本地的安娣為何會為其所動?
「年齡只是一個數字,不要被它框起來」
跑酷安娣之一蔡金( 譯音,58歲,退休人士)在接受《海峽時報》的採訪時就表示,在加入了這個「移動藝術」之後,她對整個人生改觀了。她現在可以像個孩子似的跑來跑去,蹦蹦跳跳,這些都是以前不敢嘗試的。她也坦言,「不要被年齡框住,因為它只是數字,我們的心境、身體還是很年輕!」
(海峽時報)
另一位跑酷安娣譚安(譯音,64歲)也表示,經過跑酷訓練,她的腿腳變得有力了,也站得穩了。兩個月前,她還需要依賴推車前行,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
的確,年齡大了,伴隨而來的通常是腿腳不利索,需要依賴拐杖、推車等工具來輔助其行動。它就像是個魔咒,在歲月時間軸的那一頭靜靜地等著你。我們無法避免,只能通過保持身心健康,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盡量讓這個魔咒來得晚一些,再晚一些……
於是,這兩位安娣,在花甲之年開啟了「極限模式」,自我突破,值得欽佩!
運動無極限
都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紅螞蟻則認為,除了學到老,也該動到老!
雖然說安娣是參加「跑酷」運動,但實際上,教練對她們的動作要求,並非想像中的「飛檐走壁」那麼嚴苛。教練根據她們的身體極限,設定不同的要求。如對譚安的訓練,教練知道她的靈活度不夠,因此在某些訓練時,只會試著讓她多做五下或六下,適可而止,而不是更多。
當然,除了在本地,國外學跑酷的年長人士也大有人在!
早在2014年,倫敦就有一群老年人為了讓自己的老年生活炫酷多彩,參加了一項政府專門為年長者開設的跑酷課程。
(中新網)
倫敦大學學院(UCL)體育、運動和健康研究院老人肢體治療師培頓(Bruce Paton)就說:「他們做的動作實際上相當溫和,且能加強他們的體力和彈性,有助他們的日常活動。」
去年8月,中國也有一名80歲的「跑酷」阿嫲,輕輕鬆鬆掛在一排橫杠上僅靠臂力來來回回,令人嘆為觀止。估計多數成年人都沒她那麼有力氣。這則視頻去年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瘋狂流傳,阿嫲也一夜間成為網紅。其實,像阿嫲那樣身體柔軟、精力充沛、身強體健的老年人,在中國人數並不少。
(視頻截圖)
宋代詩人樓鑰曾寫道:「老來何以度光陰,只有圍棋與鼓琴」。
我們這一路走來,多被灌輸這樣或那樣的「人生規則」:學生階段就應該好好學習,畢業後就應該好好工作,成家之後就應該好好照顧家庭……而退休後,就應該好好享受,不必再折騰,一切事物都按部就班,一個階段似乎就應該做一個階段該做的事。
紅螞蟻認為,學習跑酷也好,參加樂齡活動也罷,都無須局限於條條框框。只要能充實自己的人生,讓身心變得更活躍、更靈活,減少病痛,多一些不一樣的嘗試又何妨?
那些還沒畢業就已創業成功的學生,那些年過半百依然在孜孜不倦的人,都不受限於條條框框中。人生本就充滿著各種機遇與挑戰,關鍵在於你會向「人生規則」低頭,還是選擇變「酷」。
※《矢量跑酷》最好玩的跑酷遊戲,沒有之一
※街頭跑酷的多種花樣,網友:真希望別出事!
TAG:跑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