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假一周 意外傷害增多

寒假一周 意外傷害增多

中小學放寒假已經一周了,來自我市多家醫院的數據顯示,兒童意外傷害的病例在增多。前日,記者在市兒童醫院、仁慈醫院的採訪中了解到幾起病例,希望通過這些病例,提醒家長們注意,讓孩子們平平安安度過春節和寒假。

病例1

倒出火藥並點燃 碎石射穿衣服

春節臨近,一些孩子又玩起鞭炮來。前幾天,當8歲的患兒小志(化名)被送到仁慈醫院時,醫生接診發現,小志的四肢皮膚表面有多處坑窪衝擊傷,面部呈焦黑狀。

小志母親告訴醫生,前幾天,家裡買了幾管焰火炮準備過年燃放。誰料孩子將筒狀焰火炮里的火藥倒出來,並用打火機將地上的火藥點燃了。

「就一瞬間的事兒,地上的火藥忽然爆炸,炸出的碎石沙子全部散落在孩子的臉上身上,碎石射穿了他的衣服。」小志母親哭著說。

「我們醫院每年都會收治一些因燃放煙花爆竹造成燒傷的患者,春節前後更是高峰期。」醫生表示,今年元旦,該院僅燒傷門診就收治10餘例因燃放煙花爆竹被燒燙傷患者,以兒童居多。

病例2

室內看煙花,玻璃被震碎崩進眼球

提及鞭炮炸傷,市兒童醫院也曾接診過不少類似病例。眼科張德勇主任介紹了一起讓他印象深刻的病例。一名5歲男孩在室內看煙花,窗戶玻璃被煙花震碎,碎玻璃進入孩子眼球造成眼球破裂。「每年除夕鞭炮一響我們就會很緊張,因為這是鞭炮傷人的高峰期,大部分患者都是兒童,聽到孩子們的哭聲我們也很不是滋味。」

採訪中張主任還表示,一般來講,從除夕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是鞭炮傷人的高發期,包括眼球破裂、眼瞼皮膚燒灼傷、晶狀體錯位等。鞭炮炸傷已經成為春節眼科的「主角」。「將鞭炮埋在土裡、空心磚的孔里、啤酒瓶里點燃,這是孩子們常見的玩法,這些做法都容易引發事故。」

病例3:

玩針管針頭對自己 不料射進眼睛

除了鞭炮易炸傷眼睛,刀、鉛筆、玩具等銳器損傷,也是不容忽視的常見意外傷害。

「過年對於孩子們來說,意味著能收到壓歲錢和禮物,男孩都會買些小手槍之類的射擊類玩具。如果在玩耍過程中射到別人或自己,會出現眼球挫傷、視網膜水腫等。」張主任講述了曾接診的一個病例,一名6歲男孩在家玩一次性針管,當他在針管里注滿水後,發現針管堵塞,噴不出水,於是就將針頭對著自己檢查,在此過程中,男孩使勁一擠針管推送器,針頭忽然飛了出去,直插進男孩的眼睛,致使眼睛嚴重損傷,最後眼球不保,後悔莫及。

他提醒,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不要給孩子買射擊力量太強的玩具;教育孩子玩玩具時注意安全。

醫生:

嬰幼兒誤食的物品稀奇古怪

春節期間,很多家庭都會囤積一些瓜子、花生、堅果之類的食品。對於家有幼兒的家庭來說,孩子在吃這些食物時可得盯緊了。

前幾天,一位年輕女子懷抱著1歲2個月大的寶寶,急沖沖地走進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診室。陪同來的年輕女子的媽媽焦急地說:「大夫,快給看看,寶寶餵過飯後總是齁齁地,感覺不對勁。」柳蔭主任檢查後建議做胸部CT看看是不是有異物。結果顯示氣管里有異物。柳主任當機立斷,為寶寶施行急診氣管異物取出術,並取出一粒花生米。

在市兒童醫院,經手術取出的被兒童誤吞的異物,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瓜子、花生、辣椒、黃豆、開心果、核桃仁、蝸牛殼、塑料玩具零件、筆帽、塑料紙、LED小燈泡、藥品包裝的錫紙皮等。其中瓜子、花生最多。

「嬰幼兒誤食的物品稀奇古怪,都能開一間雜貨鋪了。」耳鼻喉科的柳蔭主任說,而從鼻腔里取出的東西更是超出家長們的想像。「小紙團、橡膠條、豆子、石子、小貼紙,凡是能塞進鼻孔里的東西,孩子們都可能往裡塞。」據柳主任介紹,發生食道異物主要集中在一到兩歲;氣管異物主要集中在一到三歲;鼻腔異物的年齡跨度較大,七八歲孩子也會發生。

提醒:

孩子燒燙傷,應當這樣緊急處理

5日,仁慈醫院接到一名被開水燙傷的患兒。6歲的明明(化名)踮起腳去拿飯桌上擺放的熱水壺,但沒拿穩,滾燙的熱水從其肩膀位置直接澆下來。經醫院檢查,孩子的手、臉、頸部皮膚三級燙傷。

「意外燙傷也是發生在家中比例最高的傷害。」醫生提醒說,當兒童燒燙傷意外發生後,家長首先應保持冷靜,初步判斷燙傷程度,可一邊沖著冷水,一邊去除傷口上的衣物,如果用手無法去除,可以用剪刀剪開衣物,剪刀頭盡量向上,避免尖銳的剪刀傷到皮膚,或弄破水泡;此外,燒燙傷後切勿在傷口上塗牙膏、雞蛋清以及食鹽、醬油等,若隨意塗抹輕則污染燙傷創面,重則引起化學燒傷侵蝕創面,燙傷嚴重的應緊急送醫院治療。

文/記者 姜莉萍 通訊員 曹玉嬌 李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彭城晚報 的精彩文章:

「大胃王」為什麼吃不胖?
「趣」中亦有健康道

TAG:彭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