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體重,糖尿病患者的「風向標」

體重,糖尿病患者的「風向標」

糖尿病的發生與體重有著密切的關係,超重和肥胖患者中2型糖尿病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2~5倍,而經常監測體重,防止超重和肥胖則可以預防38%的糖尿病發生。

體重,健康的標誌之一

正常人的能量代謝處於平衡狀態時,體重一般不會發生急劇的變化。當短期內體重無誘因地持續降低或增長時,就要注意了,很可能是內分泌或代謝失衡的標誌,比如:

短期內體重降低,可能是甲亢、糖尿病、結核和腫瘤引起的消耗過多所致。

短期內體重增加,與過食、代謝降低等原因相關,如抑鬱、下丘腦疾病引起的貪食症,甲狀腺功能減退、胰島素瘤等都會導致體重的增加。

因此,在浴室和家中放個體重秤,經常測測體重,不失為保持健康的手段之一。

我們知道,中年以上的肥胖人群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果有家族史,且伴有血脂紊亂、高血壓和脂肪肝等代謝異常疾病,要加倍注意,尤其對體重更應關注,盡量不要超重,更不要出現「將軍肚」這種腰圍增加的現象,因為腰圍的增加比體重的增加更加危險,是導致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的最大兇手之一。

既要重視體重,也要重視體形

體形的變化,代表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是否規律和是否能堅持規律有效的運動。

有一些人雖然比較豐滿,但以皮下脂肪增多為主,腰圍小於臀圍,即我們常說的「梨型身材」,這類人群的代謝一般都比較正常,不必過於擔心。

而另一些人腰圍超過臀圍,內臟脂肪超過皮下脂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蘋果型身材」,這樣的脂肪分布往往是代謝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更有些人毫無誘因的出現體重快速增加,伴有頸部、腋下的色素沉積,臉變圓、頸變粗、腹部紫紋、經常吃不飽、月經周期紊亂等,就更要引起注意了,高胰島素血症、黑棘皮病和多囊卵巢綜合征往往發生在這些人群中,而血糖異常就會隨之而來。

體重,衡量血糖控制好壞的指標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講,體重也是衡量其血糖控制好壞和病情發展的重要指標。如果在治療過程中體重仍然繼續下降,就要注意是否飲食控制過度,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出現了其他的併發症和伴發疾病。過度控制飲食,不但對血糖的控制不利,而且還會出現營養缺乏,抵抗力下降,而血糖控制不穩定,則會導致體重的進一步下降。

是不是體重正常的人就萬事大吉了?事實並非如此。

正常人的體質指數(BMI),即體重(kg)/身高2(m2),在18.5-23.9之間。但是中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體重指數多在正常範圍之內,這說明我們的糖尿病患者雖然體重正常,但易於出現代謝異常,這多是由於遺傳、生活方式和缺乏運動所致。

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和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等,是預防糖尿病和防止糖尿病併發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介紹】

曲伸

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同濟大學,南京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浦江人才。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十院)主任,上海市甲狀腺疾病研究所執行所長,同濟大學醫學院甲狀腺疾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預防學會糖尿病控制與預防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全國委員,上海市內分泌學會副主任委員,肥胖學組組長。美國Baylor醫學院和Pittsburgh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上海市《名醫名院錄》專家,《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國際內分泌代謝雜誌》編委。主持國家863、自然基金等10餘項,獲科技獎勵4項,發表文章100餘篇,專著10餘部。

專業特長:肥胖及代謝綜合征(黑棘皮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結節鑒別及甲亢,甲狀腺癌基因分子生物學診斷),年輕糖尿病的鑒別診斷。

代謝中心特需門診: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甲狀腺中心特需門診:周三上午

【本文編輯:施萬潔】

【上海十院內分泌與代謝病科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糖尿病 的精彩文章:

50歲以上的人,血糖7.6,屬於糖尿病嗎?
如果你的家人患有糖尿病,請按這20條照顧她/他

TAG: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