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本超級八卦的書,會讓更多孩子熱愛這個世界

這本超級八卦的書,會讓更多孩子熱愛這個世界

許多中國孩子,小時候都做過科學家的夢。那時候,這代小孩對恐龍、大海、星空、細胞,有著獨有的好奇。

但差不多到從初中開始,他們就與這些東西分道揚鑣了。他們遇到的是充滿公式和結論的教科書,科學變成了高深和晦澀的東西;小時候那些興趣,也與大多數人日後的工作生活關係不大。他們對科學的交集直線降低。

但最近,友鄰君讀到了一本特別有趣的科普書,讓人感嘆,要是這些孩子能儘早讀到這本書,那他們中,定會有更多人能一輩子保有好奇心和小興趣,會更多人走向科學家的道路。

這本書叫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中文版叫《萬物簡史》

1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a voyage of the scientific discovery

這本書2003年出版,至今已獲得許多殊榮,而讓友鄰君最佩服的,是在美國著名書評網Goodreads上,《萬物簡史》在「Best Science Book」(最佳科學類圖書)和「21st Century Non-Fiction」(21世紀的非虛構類圖書)兩個榜單中,都名列第一,力壓《時間簡史》《自私的基因》《槍炮病菌與鋼鐵》等神書。

書如其名,《萬物簡史》只以400頁左右的篇幅,把目前人類對宇宙、地球、海洋、動植物、細胞、基因等有關的幾乎所有科學發現,以及發現過程都講了一遍,稱得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正如中文版封面上的話:為萬物寫史,為宇宙立傳。

讀這本書,就像一口氣享用了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Discovery(探索頻道)+BBC的《地球脈動》紀錄片+《國家地理雜誌》的大套餐。一位讀者的評價說,這是a voyage of the best of scientific discovery,對科學探索的一次遨遊。

寫出這樣一本書的作者,會讓人聯想到「百科全書派」(Encyclopédistes)這樣的名詞,或者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全才。

但意外的是,其作者卻根本不是個科學家,甚至不是個理科生!

2

孩子般的好奇心

childlike sense of wonder

這本書的作者是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是英國杜倫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校長,是一名優秀的遊記和歷史領域的著名作家。

那為啥他能寫出這樣一本科普著作呢?

布萊森說,他小時候曾對地球內部的構造充滿好奇,但他能讀到的科普讀物卻無聊晦澀,這讓他相信科學是極其枯燥的東西。幾十年後,已是知名作家的布萊森,突然意識到,對於自己要住一輩子的地球,竟然是那樣缺乏了解。

他說,他想看看,一個外行有沒有可能,從零開始,毫不膚淺地理解和欣賞科學的奇蹟和成就。

於是,他一個外行,就帶著孩子般的童心,用了三年的時間讀書看報,訪談專家,最後寫出了一本科學家讚歎其嚴謹紮實、小孩子也能讀懂的最佳科普讀物。

3

八卦+段子講科學

The gossipy tone

或許正得益於布萊森的外行身份,他在寫作《萬物簡史》時,起點和普通讀者相似,所以該書的用戶體驗極佳。

他會牽著讀者的手,小心翼翼地避免讀者在知識森林裡迷路。他太懂得,對於一個涉世不深的孩子或者業餘愛好讀者,哪些內容會枯燥、抽象。他會把地球和其他星球比作不同大小的豆子,他會把宇宙的歷史比作一天24小時,而人類只存在於晚上23:30之後的幾十分鐘里,來說明人類歷史的短小。

得益於他「文科」的背景和大作家的筆力,他還懂得,人喜歡讀的不是學術論文摘錄,不是公式(全書一共兩個)和結論,而是故事。

書中,布萊森把高深地科學發現,串進了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們的各種奇葩故事中。作者好似一個特別八卦的鄰家老大爺,把奇才們的人生講成「評書」,讓聖殿里的科學家們的自戀自私、幼稚偏執躍然紙上。每個故事都有前因後果,主角配角,讓我們在讀八卦的同時,記住了各種知識點。

英國《衛報》評價說:

He has brought to the book some of the latest insights together with an amusingly gossipy tone.

他書里有最新的科學洞見,卻帶著好玩的八卦語氣。

更妙的是,他的文字,會讓你覺得他是一個「英倫吐槽君」,一邊講知識,一邊講段子,每幾頁就會出一兩個讓人忍俊不禁的梗。

比如,他這樣吐槽社會對科學發現的敵視:

There are three stages in scientific discovery. First, people deny that it is true, then they deny that it is important; finally they credit the wrong person.」

人類的科學探索史總共分三步:第一步人們否認新發現的真實性;第二步,人們否認新發現的重要性;最後他們還會功勞算在錯誤的人頭上。

真是伽利略聽了會點贊,愛因斯坦聽了會轉發的金句!

布萊森的寫法,讓這本書變得易讀有趣。《赫芬頓郵報》對本書有一段書評:

a curious 9-year-old can get something out of, a 12-year-old can read like a novel, and an adult can devour, blessing Bryson all the while for explaining the history of life on earth in such reader-friendly prose.

讀此書,一個充滿好奇的9歲小孩能有收穫,一個12歲的孩子能像讀小說那麼暢快,一個成年人能狼吞虎咽般停不下來,他們都會不斷感激,布萊森能把地球上這些生命的故事,寫得如此親切好讀。

4

讓人聰明

Get smart!

不過,一本全面、好讀的科學讀物,並不是《萬物簡史》的全部。

在前面提到的Goodreads里,《萬物簡史》還有一個叫Get Smart!的榜單上排第一,排後面的是歌德的《浮士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斯賓格勒的《西方的衰落》等的殿堂級名著。

能在這個榜單上領先,也透露了這本書中內涵的哲思,就像榜單的名字Get Smart一樣,這本看似輕鬆、戲謔的科普書,舉重若輕地漏著一些人文關懷。

比如,布萊森的這本書,展現了「人類的小時候」,對天的形狀、地的盡頭、陰晴圓缺、打雷下雨的單純好奇的樣子。人們先謙遜地承認自己的無知,然後瘋狂地探索,最後化繁為簡。科學並非冷冰冰的教條,而是讓人興奮、讓人腦洞大開的東西。

另外,《萬物簡史》的字裡行間里,一直流露著這樣暗示:人類多麼幸運,能生活在恰好適合人類生存的這一個宇宙、這一個星球上;與微小的細菌、浩瀚地宇宙比起來,人類又是多麼微不足道。

有人說,笑著看完這本書後,會更加認真地熱愛地球和生命,有人則說,將不再對死亡感到恐懼。

就像愛因斯坦的那句話: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what one has learned in school.

教育,就是我們忘完了在學校所學之後,所剩下的東西。

而這本書,友鄰君相信,一個孩子或成人,讀完這本書,就算什麼都沒記住,也能收穫不少,Get Smart。

寫在最後

如果有能力,建議大家選擇英文原版書。

第一,這本書的中譯本的質量很糟糕。中譯本在豆瓣上高達8.8分,但沒有給高分的人,幾乎都是因為「翻譯不好」。

第二,這本書的英文不算難(尤其從第四章開始),每章不長,很適合作為「每天30分鐘讀完一章」的原版書的素材;如果有準備考雅思托福的朋友,更不要錯過這個熟悉自然科學的好素材;

第三,作者是比爾·布萊森,讀他的英文就是一種享受,書中一些漂亮的表達,一些雙關和諷刺,只有讀英文更能get到。

第四,有一些語言,確實是英文更簡潔,表述更精確,比如書中這句「98 percent of everything there is, or will ever be in the universe, has been produced.」這裡的everything there is, or will ever be,就很難很精確地翻譯出來。

第五,夏鵬老師馬上要帶著一群小夥伴去倫敦見比爾·布萊森了。友鄰優課到時候,可能會帶著大家一起讀布萊森的英文書喔!

在後台輸入「萬物」,下載英文版萬物簡史PDF

—END—

本文作者是

友鄰優課內容策劃團隊

張乎安

往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友鄰通鑒 的精彩文章:

沒聽錯!英女王親口說:憋低頭,王冠會掉

TAG:友鄰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