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以勤儉治國,甚至效仿先賢禪位,結果貽笑大方

他以勤儉治國,甚至效仿先賢禪位,結果貽笑大方

戰國時期,出了一位奇葩的國君,那就是燕國的燕王噲。燕王噲繼位三年,聯合楚、韓、魏、趙四國攻打秦國,但未能取勝,於是各自退兵。由此可見,燕王噲做了國君之後,還是想干出一番事業的。

《韓非子》中對其有一段描述:「燕君子噲,邵公奭之後也,地方數千里,持戟數十萬,不安子女之樂,不聽鍾石之聲,內不湮污池台榭,外不罼弋田獵,又親操耒耨以修畎畝,子噲之苦身以憂民如此其甚也,雖古之所謂聖王明君者,其勤身而憂世不甚於此矣。」由此看來,這個燕王噲一直勤以治國,儉以養德,修身方面盡量做到效仿古代聖賢。這就證明他有所貪,不是貪錢、不是貪權、不是貪食,更不是貪色,他貪的是聲名。沒有聖賢之才卻妄想貪圖聖賢之功德,以名垂青史。

子之,燕王噲的國相。關於子之這個人人品與才華,史書上少有著墨,只留下「貴重、主斷」的四字評語。反正燕王噲是非常器重他,估計是把他當做齊國的管仲一樣寄予厚望。子之任燕相時,曾「坐而佯言曰:『走出門者何白馬也』?左右皆言不見。有一人走追之,報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誠信」。他託言「白馬」而實則耍弄權術,心機和城府可見一斑。

蘇秦的族弟蘇代與子之是好朋友。蘇秦死後,齊宣王重用蘇代,並派遣蘇代出使燕國,燕王噲問道:「齊王可能要稱霸了吧?」蘇代回答說:「不可能。」燕王說:「為什麼呢?」蘇代回答說:「齊王不信任他的臣子。」於是,燕王專一重用子之,「國事皆決於子之」。因為這件事情,子之贈百錠黃金厚謝蘇代,可見其結黨營私預謀奪權的野心。子之抓住燕王噲貪圖聲名,事事效仿先賢的特點,不斷發動攻勢。

接著就有一個叫鹿毛壽的,出來勸說燕王噲,建議他效仿堯舜,將國家禪讓給國相子之。這個建議正中下懷,燕王噲於是將國家託付給子之,子之並沒有接受,但是身份卻由此更加尊貴。子之之所以不肯接受,是因為他覺得時機還不成熟。

過些時日,有人說:「夏禹舉薦伯益,此後仍以夏啟的人做官吏。待到年老時,認為夏啟不能夠擔當天下重任,而將天下傳給伯益。不久夏啟與其同黨攻打伯益,奪回天下。天下人說夏禹名義上將天下傳給伯益,實際上過後便讓夏啟自行奪取天下。現在大王說將國家託付給子之,而官吏全是太子平的人,這就是名義上交付給子之而實際上還是太子平當權。」燕王噲於是將俸祿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收起來交給子之。子之見太子平已經不能威脅到自己,便南面而坐行使國王之權,燕王噲年老不理政事,反而成為臣下,國家大事都由子之來裁決。

可惜燕王噲平庸,缺乏識人之才,他看中的這個子之並沒有治國的能力,子之主政沒多久,燕國便大亂。齊國趁機攻打燕國,殺了燕王噲和子之。東施效顰的燕王噲沒能成就聖賢的虛名,反而貽笑大方。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和司馬懿當初面對劉備和曹操求賢為何一再推諉?真相讓人大吃一驚
幼年砸缸救友震動京洛,卻為何成為好友改革變法的絆腳石?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