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中國語文的三個階段
中國語文的三個階段
梁實秋
語文和其他的人類行為一樣,因人而異,並不能是到處完全一致的。我們的國語國文,有其基本的法則,無論在讀法、語法、句法,各方面都已約定俗成,通行無礙。但是我們若細按其內容,便會發現在成色上並不盡同,至少可以分為三個階層:粗俗的,標準的,文學的。
所謂粗俗的語文,即是指一般文盲以及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民眾所使用的語文而言。從前林琴南先生攻擊白話文,斥為「引車賣漿者流」所使用的語文,實即指此而言。這一種語文,字彙很貧乏,一個字可以當許多字用,而且有些字有音無字,沒法寫出來。但是在辭彙方面相當豐富,應事實之需要隨時有新詞出現。這種語文,一方面固然粗俗、鄙陋、直率、淺薄,但在另一方面有時卻也有樸素的風致、活潑的力量和奇異的諧趣。方言土語也是屬於此一範疇。
粗俗的語文儘管是由民眾廣泛的在使用著,究竟不足為訓。所謂語文教育的目的,大部分在於標準語文的使用之訓練。所謂標準語文,異於方言土語,是通行全國的,而其詞句語法皆合於一般公認的標準,並且語句雅馴,不包括俚語鄙語在內。我們承認北平區域的語言為國語,這只是說以北平區域的發音為國語的基準,並不包括北平的土語在內。一個北平的土著,他的國語發音的能力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的每個字的讀音未必全是正確,因為他有許多土音夾雜在內。有人勉強學習國語,在不該加「兒」字的地方也加「兒」,實在是畫蛇添足。
標準語寫出來不一定就是好的標準文,語與文中間還是有一點距離的。心裡怎樣想,口裡怎樣說,筆下怎樣寫,——這道理是對的,但是由語變成文便需有剪裁的功夫。很少的人能文不加點,更少的人能出口成章。說話夾七夾八,行文拖泥帶水,是我們最容易犯的毛病。語體文常為人所詬病,以為過於粗俗,縱能免於粗俗,仍嫌平庸膚淺,甚至羅蘇無味,須知標準語文本身亦有高下不同的等級,未可一概而論。「引車賣漿者流」的粗俗語文,固無論矣,受過教育的人,其說話作文,有的簡截了當,有的冗沓枝節,有的辭不達意,有的氣盛言宜。語文訓練便是教人一面怎樣說話,一面怎樣作文,話要說得明白清楚,文要寫得乾淨利落。
語文而達到文學的階層便是最高的境界了。文學的語文是供人欣賞的,其本身是經過推敲的,其措辭用字千錘百鍊以能充分而適當的表達情意為主。如何使聲調保有適當的節奏之美,如何巧妙的使用明譬與暗喻,如何用最經濟的手法描寫與陳述,這都是應時隨時考慮之中的課題。一個文學作家如果缺乏一個有效的語文工具,只能停滯在「清通」的階段,那將是很大的缺憾。因為「清通」的語文只能算是日常使用的標準語文,不能符合文學的需要。固然,絢爛之極趨於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之平,那淡不是淡而無味之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種藝術韻味,與那稀鬆平常的一覽無遺的標準語文是大不相同的。文學的語文之造詣,有賴於學力,亦有賴於天才,而且此種語文亦只求其能適當,雕琢過分則又成了毛病。
這三種語文雖有高下之不同,卻無優劣之判。在哪一種環境里便應使用哪一種語文。事實上也沒有一個人能永遠使用某一階層的語文,除非那一個人永遠是文盲。粗俗的語文在文學作品裡有時候也有它的地位,例如在小說里要描寫一個市井無賴,最好引用他那種粗俗的對話。優美的文學用語如果用在日常生活的談吐中間,便要令人覺得不親切、不自然,甚至是可笑。對語文訓練感興趣的人似應注意到下列三點:粗俗的方言俚語應力求避免,除非在特殊的機緣偶一使用;標準語文應力求其使用純熟;文學的語文則有志於文藝創作者必須痛下功夫勤加揣摩。
- End -
主編:宋程 責編:小悅君
加入一起悅讀群請找小悅君
加微信15300077378,並標註「微群」
一起悅讀
ID:readtogether
快樂閱讀 | 共同閱讀 | 分享閱讀
郵箱17read@sina.com
投稿 | 加入我們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中路六號華亭嘉園A-1F
TAG:一起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