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究竟消滅多少日軍
百團大戰是八路軍戰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一場戰鬥,遺憾的是殲滅日偽軍數據一直無法精確統計,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戰爭形式導致對殲敵數量無法精確統計:
抗日戰爭多以國軍的陣地戰和八路軍的游擊戰為主,幾乎沒有像戰國時代或者蘇德戰爭時期的圍殲戰。這是因為日軍數量偏少,和國軍打大型會戰時候,國軍一般要組織5-6倍於日軍的兵力防守,這使得日軍圍殲國軍變得不現實,同時由於國軍戰鬥力低下,底層戰士軍事素養偏低,缺少重武器,國軍就算可以圍住日軍,卻很難將其殲滅(德安戰役只是個例)。八路軍就更不用說了,日軍想圍住八路軍比通天還難,八路軍除非有兩山夾一谷的絕地布置口袋陣,否則一般也不會主動圍攻日軍。日軍勝多敗少,就算敗退一般退出戰場會把所有屍體帶走或者火化帶走骨灰,這使得統計殲敵數量變得困難。
2.軍方高層的誇大戰果:
為了鼓舞士氣和軍心,軍方的戰報一般會故意誇大殲敵數量,掩飾自己的傷亡數量,如著名的鄂西會戰,日軍宣稱傷亡四千餘人,殲滅國軍四萬餘人(《日軍在支那方面之作戰記錄》一卷上冊P149),國軍宣稱傷亡一萬人,殲滅日軍兩萬五千人(陳誠《八年抗戰經過概要》),相差懸殊。
2.底層指揮官的虛報:
百團大戰初期共出動105個團,主要目的是破襲日軍據點、交通、礦山。共有大小1800多場戰鬥,多以零星游擊戰鬥為主,很多是放幾槍突襲,拿不下就撤了(大部分八路軍沒有強攻日軍據點的火力)。這種戰鬥消滅了多少日軍,底層指揮官自己都不知道,往上面報的時候不乏誇大邀功成分。對敵大部隊的大規模戰鬥,能找到殲敵番號的有榆社戰鬥,關家堖戰鬥等幾場戰鬥。
榆社戰鬥
上圖是榆社戰鬥後陳賡等人的留影,據八路軍戰史記載,榆社戰鬥全殲藤本中隊200餘人。
關家堖戰鬥
這是一場比較有爭議的戰鬥,很多國粉提到百團大戰必然提到關家堖戰鬥,說八路軍兩萬多人圍攻日軍500多人的一個大隊兩天拿不下,最後灰溜溜撤走。這話帶著很酸的味道,事實上由於關家堖特殊的狹長地形,八路軍無法對其合圍,主攻陣地最多只能容得下一個團。不熟悉關家堖戰鬥的可以參考電視劇亮劍里的李家坡戰鬥,電視劇里李雲龍團採取土工掘進,集束手榴彈強攻,一舉拿下日軍山崎大隊的陣地。原型是日軍的岡崎大隊,八路軍強攻的過程確實偷偷挖坑道到日軍陣地前,通過集束手榴彈攻擊拿下日軍前沿陣地,打死了岡崎中佐,剩餘日軍退守高地的窯洞繼續戰鬥,八路軍始終強攻不下,後日軍增援部隊趕到,八路軍被迫撤離。
這裡說句題外話,作為電視劇亮劍稱得上精彩,作為抗日劇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神劇,電視開頭是蒼雲嶺之戰李雲龍團與日軍一個聯隊硬碰硬,擊斃阪田聯隊長,擊潰坂田聯隊,筆者芳魂翻遍了八路軍戰史,也找不到八路軍擊潰日軍一個聯隊的戰例,國軍里這樣的戰例也很少(典型的有仁安羌戰役,孫立人將軍率領一個團在日軍兩個聯隊的陣地上撕開口子,解救了被圍的英軍)。與蒼雲嶺之戰最接近的應該是黃土嶺戰役,八路軍五個團和增援部隊包圍了日軍獨立混成旅,擊斃阿部規秀中將。亮劍作為一部藝術作品,集結了華北戰場當時所有的亮點,再通過藝術加工呈現給大家。
關家堖戰鬥八路軍戰報記載傷亡600人,陳賡大將回憶傷亡2000餘人,岡崎大隊傷亡一直沒有準確說法,一說陣亡10人,出自《晉南第八中隊史-第37師團歩兵第226連隊》(這個數據顯然縮水了,打到大隊長戰死了,不可能只死這麼點),另有陣亡50人,61人,71人等多種說法。根據我軍估計,岡崎中隊的傷亡應有500人。
關家堖戰鬥是八路軍第一次對日軍的強行攻堅戰,打到一半的時候劉伯承一再請示,說我軍沒有重武器,這樣打不值得,傷亡太大,不能再打了。但彭老總執意要求打下去,下死命令要拿下岡崎大隊,此戰後八路軍意識到不具備對日軍大部隊主動強攻的能力,而是應多打像平型關大捷(殲滅日軍一個運輸隊)這樣的伏擊戰,或者是黃土嶺戰鬥(擊斃日軍少將旅團長阿部規秀)這樣的誘敵深入、布設口袋陣的誘擊戰。
事後劉伯承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鄧小平曾說:「一場戰鬥不能只看他的軍事意義,還要看他的政治意義」。彭老總堅持不計傷亡拿下岡崎大隊,主要就在於其政治意義,芳魂認為主要有兩點,一是八路軍如果通過強攻拿下日軍一個大隊,有利於宣傳八路軍的抗日形象,國統區所謂的「八路軍游而不擊」便會不攻自破,二是使日軍不敢再以大隊為單位對根據地掃蕩,緩解根據地的反掃蕩壓力,由於沒有拿下岡崎大隊,這個目的沒有達到,如之後的沁源圍困戰,日軍一個大隊進駐太行山根據地,八路軍主力不再強攻,而是發動方圓數十里群眾撤離,堅壁清野才逼走日軍。
對於百團大戰殲滅日軍數量,目前官方採用的是1940年12月25刊登在延安《八路軍軍政雜誌》第二卷第十二期上的由八路軍總司令部、野戰政治部聯合公布的《百團大戰總結戰績》一文。據該文統計:「在百團大戰中,先後參加與我作戰的敵人,計有第一百十師團及二十五師團全部,二十六師團、三十六師團、四十一師團各二個聯隊,三十七師團及三十五師團各一個聯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九混成旅團全部,第十五第六等獨立混成旅團各一部,此外還有偽治安軍、偽蒙軍、偽滿洲軍、偽警備隊、偽警察、偽憲兵及日寇特務機關和所有移民等。其中遭我打擊最大者,則為第四混成旅團,計已消滅殆盡,第二第三混成旅團消滅過半,第三十六師團及百十師團二十七師團均遭嚴重損失,第八第九第十六等混成旅團均各損失一個大隊,及第五第十等混成旅團全部。」
具體數據如下:
(一)消滅敵偽之有生力量,計斃傷日軍20645人,斃傷偽軍5155人,斃傷敵偽騾馬1,馬22匹。(二)俘虜日軍281人,俘虜偽軍18407人,俘日寇武裝移民56人,俘騾馬1510匹,軍犬29隻,軍用鴿57隻。(三)消滅了敵偽據點共2993個,其中最大最險要者,計有……。(四)繳獲了大批武器計:……(五)繳獲與破壞交通器材計:……(六)破壞交通的成績計:……(七)繳獲大批軍用品計:……(八)破壞煤礦5所,其中以井陘新礦為最利害,據最後調查,該礦損失一萬萬日元,破壞倉庫11所。(九)偽軍反正者計14次,共1845人,日軍自動攜械來投誠者47人。(十)解放煤礦工友10120人,鐵路工友2055人,被迫修路同胞673人。」
這個數據顯然是誇大了,40年八路軍的戰鬥力相對於抗戰初期的戰鬥力是下降的,抗戰初期八路軍只有三萬餘人,他們大部分參加過長征,有崇高的信仰,從大革命失敗後一直與國軍對抗,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即便如此,抗戰初期的平型關大捷,115師全師居高臨下伏擊日軍一個運輸隊,自己傷亡達到600餘人(一說1000人),到40年八路軍已經擴編到20多萬,擴編的以底層農民為主,之前沒有過戰場經驗,入伍之前也沒有受訓(按照日軍步兵操典,日軍新兵上戰場之前訓練射擊子彈150發,國軍的中央軍是5發,八路軍因為彈藥匱乏,是不捨得用這個子彈的),整體拉低了八路軍的戰鬥力。抗戰初期國軍與日軍的傷亡比在6:1左右,40年的八路軍的傷亡比例按常理是不應該低於這個數字的。
官方數據無法解釋的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1941年3月31日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所作的報告《敵寇在華北之現行軍事政策》中曾統計過:1940年底,日偽軍在華北共有據點2291個,這個數據可能有漏統計的,但不會相差太多。按照官方數據消滅敵偽據點2993個,等於說百團大戰三個月內把華北所有據點都肅清了,然後日偽軍重建據點,又被八路軍消滅四分之一,這顯然也不符合事實。
在《八路軍軍政雜誌》發表之前10天,還有一份主流數據,1940年12月15日發表於《新華日報》(華北版)的《百團大戰總結戰績》。
這個華北版的《百團大戰總結戰績》,與延安版的《百團大戰總結戰績》之間,存在著許多重大的區別。最主要的5項區別如下:
(1)攻克據點——華北版:293;延安版——2993。(2)日軍投誠者——華北版:7;延安版——47。(3)俘虜偽軍——華北版:1407;延安版:18407;(4)繳獲炮彈——華北版:8185;延安版:816;(5)解放修路同胞——華北版:66731;延安版:673。
同時還有第十八集團軍總部整理的一篇《百團大戰各階段作戰概述》記載大小戰鬥:1824次;攻奪敵人據點:293座;斃傷日軍:12645人;斃傷偽軍:5153人;俘虜日軍:281人;俘虜偽軍:1407人;偽軍反正:1845人;日軍投誠:7人;繳獲:步馬槍5437支,手槍281支,輕機關槍179挺,重機關槍45挺,山炮16門,重炮3門;破壞鐵路948里;破壞公路3044里。
不難看出官方目前主流數據與這兩份數據的淵源,斃傷日軍平白無故多了8000人,俘虜偽軍是在1407中間加了一個8,變成了18407,攻克據點數量是在293中間加了一個9。在當時特定的戰爭環境下,誇大戰爭戰果能起到鼓舞士氣和民心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在許多年後的今天,芳魂更願意對歷史探索求真。
從八路軍最早起的資料看,斃傷日軍1.2萬人,攻克據點293個,這個數據是比較權威的,不過芳魂認為還是有水分的,主要是因為開頭提到的底層指揮官的虛報。
有人說日軍傷亡多少他們自己應該最清楚吧,查看他們的戰史不就行了,芳魂翻閱了《華北治安戰》(日軍稱華北游擊隊為治安事件,不認為八路軍是正規軍),很遺憾,裡面記載日軍合計戰死410人(見《華北治安戰》305-317頁),這個數據顯然縮水了,日本人經常干這事。
再來看看國軍的數據,作為觀戰的角色,其向上級彙報的會力求真實,芳魂找到一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代主任熊斌給蔣介石的一份報告可供參考:「斯役敵傷亡三千人左右,偽軍二千餘人,中共傷亡亦約三千人,此數尚有參加作戰之民眾四千餘人;又中共撤退後,敵因此次鐵道破壞,民眾之力居鄉,故對民眾大多發怒,焚燒鐵道兩側村莊百餘,人民被慘殺傷害者約四、五千人。」——此處的「斯役」,指的是八路軍第一階段的進攻,並不包括此後的第二階段日軍的反擊作戰和第三階段的八路軍的反掃蕩作戰。考慮到第三階段主要是日軍掃蕩,八路軍四處跑,雙方几乎都沒有傷亡,整體上三個階段,日軍的傷亡當在6000-7000人。綜合國軍和八路軍的早期資料,整個百團大戰日軍的傷亡應該在6000-12000之間。
芳魂此文只是想對歷史求真,並沒有否定百團大戰或者整個八路軍敵後抗戰的意思,相反百團大戰以破壞日軍據點,交通,礦山為目標,對日軍華北佔領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同時八路軍出動一百多個團對日軍主動大規模進攻,其政治意義不亞於國民政府組織的「秋季攻勢」。
整個敵後戰場,八路軍從抗戰初期的區區3萬人,面對日軍瘋狂掃蕩能不斷發展並給日軍以重大殺傷實屬不易,八年抗戰期間八路軍擊斃日軍中將3人(阿部規秀、飯田泰次郎、沼田德重),另有幾個少將(同時期國軍消滅日軍3個大將,15個中將),戰果輝煌。
本文求真歷史筆者芳魂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TAG:求真歷史 |